导航

感恩奋进 决胜乌蒙

 2021-03-01 17:51  来源:云南日报

昭通这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多年来,12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一线,努力闯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突破的路子,在乌蒙山打响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脱贫攻坚大决战。

感恩奋进决胜乌蒙

昭通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历史挑战、最大的发展机遇,12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一线,努力闯出了一条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倒逼产业形态、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突破的“昭通路径”,奋力跑出了平均每天脱贫1000多人的“昭通速度”,锻造锤炼了为民务实、实干求真的“昭通作风”,塑立了文明友善、开放包容的“昭通形象”,淬炼形成了敢打善拼、坚韧求成的脱贫攻坚“昭通精神”。

敢担当   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昭通山大谷深,沟壑纵横,2.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96.3%的地域是石漠化严重的山区。长期以来,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五个并存”是昭通最大的现实写照。

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中就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村1235个,深度贫困村691个,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55%,超过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成为全国、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昭通考察,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脱贫攻坚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历史挑战。按照“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工作要求,坚持把“四个敢不敢、善不善”作为重要标尺,探索实践“133”工作思路,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扣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粒扣子”,全力做好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四篇文章”,在千里乌蒙山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大决战。

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牢牢扛起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切实强化“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实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严格考核奖惩,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构建各级领导干部责任上肩、挂甲上阵的组织体系,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集中物力财力、人力精力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力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

 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市12万多名党员干部战斗在脱贫一线,6.37万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市县两级共选派4592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派出624名督导员驻村督导,其中,25名扶贫干部把宝贵的生命定格在攻坚战场。昭通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乌蒙扶贫先锋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探索推行“干部联系支部、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市直部门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选派优秀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等工作机制,用机关沉下去促进基层动起来,用干部扎下去带动群众干起来,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每一户贫困群众背后都站着一名共产党员,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聚目标   扣准“四粒扣子”做好“四篇文章”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昭通坚持精准思维,围绕“扶持谁”“怎么扶”“怎么退”“退出后怎么办”四个重点,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着力扣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粒扣子”。2017年,昭通以动态管理为契机,组织2.36万名党员干部,对129.73万户529.03万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全面精准锁定未脱贫对象27.5万户113.37万人,系统、全面建立起全市农村户籍、住房、教育、卫生、低保等各方面的信息台账。2018年,昭通以开展“村村清、户户清”行动为抓手,科学制定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在3年时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25.46亿元,实施库内项目1.19万个,以高质量的村村清、户户清确保整县摘帽。

 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标准,按照贫困退出机制,严格程序、严格考核,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严格按照“四个不摘”和脱贫成果巩固20条要求,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全面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两类对象”从4.2万多户18.4万人下降至9552户4万余人。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贫困退出“571”标准,昭通坚持把做好做活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四篇文章”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和支撑。2017年以来,昭通坚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文章,打破乡镇、县区行政区划,按照“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建成以靖安、卯家湾两个全国第一、第二的大型跨县区安置区为代表的69个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区,其中万人以上规模的达9个,将居住在深度贫困山区的36.24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一步实现由贫困山区到现代城镇、由传统农民到城镇市民的“直过式跨越”。

在做好产业培育文章中,充分借鉴云南烟草发展模式和经验,按照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的要求,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实现了规模与质量、品牌与效益同步提升。

在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按照“近抓转移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坚持从提高组织化程度入手,推动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转移就业。2020年,昭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转移农村劳动力252.47万人,转移就业率、省外转移就业人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项指标均名列全省第一。

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5年来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55.89万户;215.4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94%;累计硬化农村公路1.86万公里,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5万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社区通硬化路、通客运、网购物流全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14.35万名“两后生”通过就读职业教育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创新查户籍对学籍、查学籍对学生、以实际对系统、以系统对责任的“两查四对”控辍保学机制,按照摸清家底、依法处置、规范责任、动态管理“四步走”工作法,确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无因贫辍学失学;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贫困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谋跨越   打好“五大战役”,保证脱贫成色

围绕“人的脱贫”“人的改变”这一根本点和出发点,昭通市全面开展了打好打赢“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歼灭战、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攻坚战、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突击战、劳动力稳定有序就业提升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五大战役”,以高质量的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攻坚“成色”。

2020年,面对全市还有15.9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个贫困村、镇雄县摘帽的目标任务,昭通对标对表贫困退出“571”标准,集中全市优势兵力、统筹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各类资源,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靶向发力,坚决有力打好 “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歼灭战。

为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攻坚战,昭通聚焦“一配套两支撑强服务”,高质量开展“五清”行动和动态管控,做实迁出地和迁入地“两篇文章”,努力实现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

为打好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突击战,昭通坚持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以网格化管理为支撑,以单点突破带全局,按照“三个全覆盖”和“三个有”要求,持续推动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

为打赢打好劳动力稳定有序就业提升战,昭通按照“近抓外出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千方百计推动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就业。全市100.61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转移就业84.23万人,就业率达83.72%;13.34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中转移就业11.88万人,就业率达89.06%,全市“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清零。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改变群众的物质条件,更要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和村庄的面貌。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中,昭通“以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为抓手,坚持把广大群众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转变相结合,把提升养殖水平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把改善物理环境面貌与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相结合,从2020年6月开始,在全市发动了一场领导示范、干部带头、全面发动、全民动手的人民战争。通过一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全市2.77万个干净整洁型村庄建设实现全覆盖,彻底改变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

昭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感恩奋进,砥砺前行:

——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机遇,汇聚起万众一心、同心同向的强大合力。

——始终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长期困扰昭通发展的主要“瓶颈”得到根本性改变。

——深入贯彻全省打造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目标,坚持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引领新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四个一”行动,谱写“中国最美丽省份”昭通篇章成效明显。

来源: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沈迅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