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2-19 10:35“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一江碧水源源流淌的赤水河,大关、绥江、盐津、镇雄、威信等县漫山遍野绿油油的竹林……这一幅幅天蓝、水美、山绿的画面无不彰显着昭通大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嘱托就是使命、嘱托就是方向。昭通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和到昭通考察时的殷切嘱托,守初心、担使命,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的“四个一”行动为总抓手,不断强化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保护,坚决守护好昭通的碧水蓝天,交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答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作机构,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三五”以来,面对决胜脱贫攻坚、决战污染防治的艰巨任务,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好以生态保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底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升级,淘汰中心城市、县城燃煤锅炉,减少城市燃煤消耗;常态化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和老旧车辆。深入推进“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618人,实现全市河流全覆盖;扎实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推开赤水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九大攻坚行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昭通中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国家示范城市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中心城市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东门小河、利济河、秃尾河实现消除黑臭目标,昔日的“垃圾河”“黑臭河”变成“生态河”“景观河”。统筹考虑山上山下、天上地下、林地河流、产业经济、城市乡村、品牌文化等各种要素,坚持应搬尽搬与应退尽退相结合,以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和退耕还林还草还竹为支撑,全市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26万户35.47万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竹还果322万亩,“让人搬到人该待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为大山减负、为群山添绿。持续开展“森林昭通”建设,完成造林526.69万亩,林地保有量达1864万亩,森林蓄积量达53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35%提高到2020年的47.2%。着力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守护乌蒙群山。2019年,在北部8个县(市)规划建设竹产业基地500万亩,既让长江上游生态敏感脆弱的乌蒙山区绿了起来,又为贫困山区群众找到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致富路子。
直面问题不回避,扛起责任勇担当。2015年以来,昭通全面接受了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综合督察、赤水河流域专项督察等多次环保督察、检查,昭通切实扛起环保督察整改的政治责任,直面问题,不隐瞒、不回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决心真抓实改,攻坚克难,健全落实工作机制、高位高频调度、分片挂片包保、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联动发力、问责推动落实等措施推动环保督察整改,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关注、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补齐了大量生态环境短板弱项,有效化解了环境风险,消除了环境隐患。同时,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政治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实现了从单一制度到初步构建制度体系的转变。
积极构建科学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体系,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格局。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等5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强化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昭通入选全国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盐津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3个(盐津县、绥江县、水富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27个,创建率87%;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社区)951个,创建率71%,优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富市获“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大山包获批为省级国家公园;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地)22个,总面积248.4万亩;湿地面积稳定在43.71万亩以上,湿地保护率32.14%,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划定了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9个重点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90%。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做好环评审批服务,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服务白鹤滩水电站和水电铝、水电硅等重大项目建设及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回眸“十三五”,昭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绿色”逐渐成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鲜明底色。
“十四五”,昭通将以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为引领和推动,全面加强以金沙江为重点的三大水系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确保一汪清水出昭通……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单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