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11-04 09:29通讯员 谢笃明
“建好新居挪穷窝”,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彝良县以镇彝威革命老区三年行动计划为统领,聚焦“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区域,通过抓引领,集中打造示范点;抓大面,建好安全保命房;抓配套,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抓特殊群体,确保“人人”得安居,着力解决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全力推进1个市级、2个县级和12个乡级示范点等48个相对集中安置点打造,为大面上的住房建设提供示范引领。采取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统规帮建等多种模式,建好群众的安全保命房。如今,在乡村原野,一幢幢新居依山就势而建,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设计合理的新居,全家其乐融融,笑意写在脸上。
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
小草坝镇三道村庙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蓝天白云下,白墙灰瓦分外醒目。设计合理的居室、明亮的窗户、红红的灯笼、喜庆的对联、平整宽阔的街道、生机盎然的绿化树......无不显示着这里的旺盛人气。尽管是在秋冬时节,却涌动着一股浓浓暖意,喜庆的爆竹声中,不少贫困群众告别穷乡僻壤,喜迁新居。安置点安置农户8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如今已有80户群众搬入新居。
三道村辖19个村民小组,有1095户4029人,占全镇人口的1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1户1149,占全镇贫困人口的16%,计划2018年脱贫。庙坪安置点占地91.5亩,安置84户267人,其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01人,占总安置户的78.6%。安置点于今年3月28日启动建设,8月完成房屋建设及装修。
确保搬迁户住得下能致富
到目前为止,按照贫困村脱贫出列标准,庙坪安置点已满足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宽带、适龄儿童有学上的基本需求。活动场所等附属工程正在建设中。还需解决253户的饮水困难,需新建卫生室一个。按贫困户脱贫出列标准,就学、医疗、养老已有保障,还有71户需住房改造和256户需政策扶持。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小草坝镇将结合有关政策和项目在明后两年予以解决。针对贫困发生率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少的问题,主要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来解决。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以易地扶贫开发为契机,扶持搬迁贫困群众大力发展天麻、竹笋、白芸豆等优势产业,全面增加经济收入,以易地扶贫搬迁引领脱贫攻坚。县委、县政府鼓励大家摒弃“等靠要”的落后观念,不断提升就业本领,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古往今来,“小草坝天麻甲天下”,而小草坝天麻核心区就在三道村,当前全村有天麻种植3000余亩、有竹林14000余亩、有菌材林10000余亩,其中贫困户有天麻种植526亩,有竹子3300亩,有菌材林2800亩,到2018年通过增量、规范、提升达到人均可采收0.5亩天麻、4亩竹子。按现价算,一亩天麻产量在600—800斤,均价在30—40元,均取下限,亩产值18000元,除去50%的成本,一亩可收入9000元,0.5亩可收入4500元;竹子通过提质增效后亩产一般在600到800斤,均价在2.5元到3.5元,取下限,亩产收入在1500元左右,4亩6000元,两样相加人均有1万元的可支配收入,靠这两样产业就可脱贫致富。
“五下功夫”促安置点建设
安置点在建设中,在瞄准安置对象上、在完善功能配套上、在发挥主体作用上、在提升人居环境上、在培育特色产业上“五下功夫”,全力推进建设进程。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道反复入户调查,层层评议公示确定安置对象。重点考虑生活在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村组的贫困户,同时也考虑全村范围内受地灾威胁、交通不便、无发展后劲而失去生存条件的同步搬迁户。总体布局依山就势、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置点规划有广场、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幼儿园、村级活动场所、养殖小区、公厕等;户型结构合理,面积严控,厨卫入室,客厅、卧室、晒台一应俱全,整体美观、使用方便。安置点采用统规联建的方式,根据村民自治的有关,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成立理事机构,推选5名群众代表作为理事会成员,具体负责安置点的土地协调、施工队伍选择、议价、质量监督、兑付资金等相关工作。同时动员41名被安置群众到安置点工地务工,既建好房子又增加了收入,也参与监督。据统计,在安置点务工产生收入共计40万元,最多的一名群众收入达3万余元。
安置点结合实际做了环境规划,实行厨卫入室、人畜分离、雨污分离,建了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点,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从思想上改变陈规陋习。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操家理务评选、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发动各行、各业干部职工包保到户、责任到人等方式,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自愿提升人居环境。安置点将延用建房时的理事会,对这个点行进管理,让新家园持续美,更加美。坚持搬迁与脱贫两手抓,在脱贫方面主要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安置点66户贫困户,现种植天麻99亩、竹笋600亩,达到人均有麻0.4亩,人均有竹2.9亩。下一步,将进一步规范、提升农特产品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解决种得好、卖得掉的问题。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县级成立了农业发展协会、镇成立了分会、村成立合作社,通过农业发展协会这一组织,将该村农特产品统一收购,再利用传统或电商平台等方式销往全国乃至世界,既减少了支出,又拓宽了销路、增加了收入,切实做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通过实施易地搬迁,三道村庙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了“三个根本转变”,即:实现了66户贫困户“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的根本转变;实现了安置点和老街人居环境的根本转变;实现了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收获了“一心、一高、三增强”,即:群众感恩党委政府的民心;帮扶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威信提高;群众脱贫信心决心增强,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
(彝良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