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旺产业 兴乡村 ——镇雄县发展竹产业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侧记

 2021-02-08 07:1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品读唐朝诗人李贺写的《竹》,除了“竹林清风,沁人心脾”的美感,还能看到竹和笋的诸多使用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镇雄县把竹产业纳入“一县一业”发展,不断培植壮大,不仅绿化了山村、改善了生态,还助农增收,为镇雄的脱贫摘帽立下了汗马功劳。据不完全统计,在镇雄县的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至少有13万人直接受益于竹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科学布局,梯次发展,全县覆盖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2018年12月2日,市委书记杨亚林到镇雄县调研竹产业发展,并于12月12日在市里主持召开了涉竹企业座谈会,明确提出:“努力把竹产业培育成为全市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和主产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把竹子产业与脱贫攻坚直接联系在一起,并在随后一年的时间里五次到镇雄调研,每次必关注镇雄县竹产业建设。为了做好“竹”文章,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县长张洪坤多次深入竹子种植一线督查竹产业建设,要求大家要在管护、提质上下足功夫,管好新竹林,改好老竹林,做强大竹业。为了做好“竹”文章,镇雄县政协指导挂包的赤水源镇两年营造竹林2.5万亩,硬生生把银厂村变成了满山翠竹的脱贫攻坚产业建设示范村。截至2020年9月,镇雄县竹林保有面积已达65万亩,除杉树、碗厂、花山、牛场、罗坎、盐源、以古、林口等乡(镇)重点分布区外,其余乡(镇)均有不同规模程度的分布。

经历一家独大的烟草产业生产规模受控以后,镇雄县一直在思考培育一批新兴支柱产业。煤炭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产业相继崛起,但还不能承担起真正让镇雄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镇雄县一名退休老干部认为,竹产业作为助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一县一业”的主打产业,历经了近20年的艰辛孕育和阵痛分娩及茁壮成长,是镇雄县深入实施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据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王宁介绍,从2002年云南省林业厅挂钩扶贫杉树乡开始种竹至2020年底,镇雄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竹、笋用为主、笋材结合、综合利用”及“交通便利、集中连片、示范带动”的原则,科学规划,梯次发展,不断改造低效竹林、强化现代竹产业示范引领、推进竹产业专业化升级发展,着力打造以“两线”(花山乡到赤水源镇、场坝镇到以古镇)“两园”(杉树乡、碗厂镇,以古镇、场坝镇)为构架,以方竹、筇竹为主流的竹产业基地65万亩,创建10家竹笋经营企业,全县年鲜笋产量突破了1万吨,“云笋”线上线下畅销全国乃至国外,实现总产值9000多万元;竹材产量800吨,实现产值320万元,整个产业培育初现雏形。

2002年,云南省林业厅在杉树乡挂钩扶贫,根据镇雄的地理位置、海拔、气温、湿度和原始竹优质品种,确定抓住退耕还林契机,先后在杉树乡的杉树村、细沙河村和碗厂镇的官房村大力发展方竹、筇竹等笋竹产业,并带动花山、罗坎、五德、牛场等乡(镇)大力发展竹产业。截至2009年底,全县竹林面积已达6.5万亩。其间,新华社、《人民日报》《绿色时报》等14家主流媒体先后采访了该县的竹产业,杉树乡细沙河村也因竹产业被国家8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为镇雄发展竹产业提供了示范样板。

2009年底,镇雄县委、县政府成立镇雄县林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林业等相关部门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决定每年财政预算安排1500万元资金,重点发展核桃、木漆、竹子三大产业。截至2015年底,全县竹林面积达21万亩,有竹笋加工企业3家。

2016年以来,镇雄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制定“1+3+N”的产业发展思路,实施“一县一业”计划,着手创建竹产业强县。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县级产业扶贫资金,总共投入13397万多元。一是对59432.8亩低效笋用竹林进行提质改造;二是对新种植的82251.4亩幼竹林进行除草扩塘、施肥和盖膜;三是完成林产业抚育241896亩,在竹子基地建设营林生产管护道416.3公里,管护房40间,有效推动了全县竹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竹产业正在成为竹产区群众脱贫致富和振兴乡村的支柱型产业。

企业带动,支部促动,全员互动

探索“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整合力量扩大种植面积,创建加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拓宽营销渠道。截至2020年底,镇雄县已有竹笋加工经营企业10家。其中,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镇雄县培育的一家以方竹种植和竹笋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根据该县“1+3+N”的产业发展思路,到2022年,新建标准化竹产业基地65万亩,实现竹林累计面积100万亩,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亿元;到2025年,竹业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成功打造“方竹之乡”和“云笋”两个国家级品牌产品,最终实现镇雄竹产品沿“一带一路”打入国际市场的目标。

把党支部建到产业链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镇雄县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协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整合县级涉农资金,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统筹推进”的发展思路,通过“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脱贫致富生态产业,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以来,镇雄县先后投入8130万元,按照每个村给予不少于50万元的扶持资金,选定31个贫困村先行先试,指定90个村为督战村,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效应。截至2020年,全县250多个村均已实现收益,其中,杉树乡、碗厂镇、五德镇、以古镇等在竹子种植和竹笋加工方面大获收益。

“三月打笋笋不生,四月打笋笋封林;好吃不过春尖笋,好耍不过少年人。”打笋季节,竹农们或穿梭在葱茏的竹林里采笋、或行走在硬化了的采笋水泥路上、或围坐在林间有意装置的竹亭里小歇,总是山歌起伏、笑声不断,幸福的滋味不断萦绕在绿水青山间。

据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竹笋有春秋两季,笋农们上山采摘竹笋就近送到云笋工厂,不仅方便笋农轻松卖笋,而且云笋工厂设立了保价机制,收购价年年上涨,从最初的每公斤3—4元,到现在的每公斤10元以上,农户的竹笋交到工厂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0.4—1元。

目前,该公司拥有两个现代化工厂,即镇雄县杉树乡云笋工厂和“云笋· 碗厂镇竹笋天麻产业园”,占地面积共127.5亩,总投资近2.1亿元,可储存两季鲜笋共2.2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其中杉树乡细沙河村云笋工厂于2016年完工投产,碗厂镇竹笋天麻产业园于2020年初开工建设,现在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

随着云笋产业的发展,工厂在解决就业、提高农户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和振兴乡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据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将云笋工厂建在大山里,周围有数万亩野生竹林,既方便农户卖笋,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保证了采摘后的竹笋第一时间送到工厂加工保鲜,确保云笋产品的健康品质。主要吸收当地及周边劳动力(尤其是贫困户)到工厂上班,工厂提供技能培训、生活保障、工资及人性化关怀,既方便农民工就业,也方便他们照顾家人(尤其是部分有老弱病残的家庭)。工厂提供就业岗位近800人,产业工人8000余人,带动农户10296户40921人发展,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2689户12446人。一是按当地保护价收笋。贫困户收入年年增加,发展竹林及采笋没有后顾之忧。二是出地农户可分红。不管公司经营亏还是赚,每年按8%收益给农户分红。三是增加辖区及周边群众收入。公司多渠道为百姓增加收入,每年户均增收5000余元,固定员工人均年收入3.5万元,临时员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当地百姓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四是可修复和保护生态。公司发展竹产业还绿化了荒山,保持了水土,净化了空气,让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范本。

至今,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HACCP、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荣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荣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优秀民营企业”“质量走廊示范单位”“昭通市特优农产品品牌”“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红品项目二等奖” “云南省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助推消费扶贫最佳企业”“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证书。

王开仙家是瓦桥村2014年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在规划她家的产业发展时,结合乡里打造的瓦桥村万亩竹园基地,建议她家种植筇竹和方竹,最终她同意了。王开仙说:“ 我家有四五十亩地,没有种庄稼了,全部拿来种竹子,竹子薅一下铲一下,就有两季笋子,到采笋时就采笋子了,不用出去打工都没有问题了,一季笋子有万把两万(元),两季笋子可以整四五万(元)就够生活了,不出门(打工)都可以了。”

“我家有竹林面积300多亩,每年可收两季竹笋。村里建起了竹笋加工厂,我们能现采现卖,非常方便。”细沙河村村民洪启富介绍说。

碗厂镇庆坝村民杨发全说:“今年收成还行,我家17亩竹子,收笋2850公斤,卖了2.5万元左右。”同村张廷富抢着说:“我家15亩竹子,也有2600公斤左右,卖了2万多元。”杉树乡细沙河村火山村民小组的贺大林说:“今年收成不太好,我家的收入还不到6万元。”白岩村张明辉说:“贺大林家算好的了,岩上吴远强、杨邦富和我三家都才只有三四万元的收入。”

杉树乡乡长周军说:“云笋从创立至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公司团队共同努力下,逐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四年来,资产总额年均增长50%,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0%,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5%,上缴税金年均增长30%。在云笋的带动下,当地及周边地区竹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面貌改观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借力造势,开拓市场,全线走俏

2017年2月4日,一篇题为《云南省镇雄县细沙河村村民张江海——“我的存款在山上”(新春走基层·我们脱贫了)》的消息登上《人民日报》头版,成为当年的云南十大新闻之一,镇雄竹产业的名气不胫而走。

据介绍,为了做出生态优质的“云笋”系列产品,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在规避使用硫磺上下功夫,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原料基地,并花100多万元从重庆购买用盐腌制技术,从采摘到加工,保证在12个小时之内,规避现场加硫磺熬煮的风险,保证100%原生态,彻底打响“高原生态笋”品牌。2018年,在第五届南博会上,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云笋”系列产品,以其原料珍稀、优质健康的“高原生态笋”概念吸引广大客商关注,成功与大益集团云南拾春记野珍生物科技、云南高晟进出口、云南卒迹农业开发、云南久生农业科技等四家公司签订了7200万元的销售合同。

2019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镇雄云笋”精准扶贫广告,于5月13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频道连续播出,有效提升了镇雄竹产业的品牌效益和综合价值。2019年6月14日,由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财政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电商扶贫行动”第二站走进镇雄,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再现云笋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等工序,宣传推介以“云笋”为代表的明星脱贫产品。直播过程中,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走进央视财经网络直播间为云笋等明星脱贫产品“打call”,当起了云系列产品的“代言人”,向广大网友介绍镇雄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吸引网上订单达到5000余件,价值50余万元,南博会现场销售2.8万元。

据了解,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有品牌营销中心,以生态为基础、市场为导向、质量为根本、品牌为统领,渠道为抓手、模式为引擎的营销思路,布局O2O与F2C及B2B2C融合发展模式,线上线下结合,全渠道拓展,形成全方位营销体系。如今,云笋品牌已经成熟,并以优异的品质站稳海内外市场,已在全国畅销并出口美、日、韩等国,且与很多大型餐饮集团达成合作,例如:海底捞、云海肴、蜀大侠、无铭火锅等,与上市公司天味食品、大益集团、中国五矿、东航、南航、国航等大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在天猫、京东、淘宝、拼多多、苏宁易购、携程、832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抖音、快手均有开店销售,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立体化营销格局。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与宋朝大诗人苏东坡相比,目前镇雄县杉树乡、碗厂镇像《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的张江海家一样的数千户竹农却是“鱼和熊掌”兼得,不仅居有竹,而且食有肉,并有大笔存款在山上。

目前,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漫山遍野的筇竹、方竹,香脆可口、清甜爽嫩的原生态竹笋,已经成为镇雄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 (图片均由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昭通日报全媒体 通讯员 吴长宽)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陈忠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陈忠华
标签 >> 感党恩 竹产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