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2-07 11:04锁钥之城
从秦朝起,中央王朝开始了对西南地区的开发。秦在稳定了对巴、蜀的统治后,顺青衣江南下,将“石牛道”延伸到了僰道县(今宜宾),史称“青衣道”。公元前250 年,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李冰担任蜀守期间,即开始由僰道县顺江开山凿岩,修筑通往滇东北地区的道路。这一带山岩险峻不可以凿,李冰采取了积薪烧岩的办法。岩石经过火烧,质地变松,容易开凿。这种烧过的痕迹,直到晋代还很明显。据《华阳国志》记载,烧过的山岩有红白五色影子映入水中,使江中上游的鱼“至此而止”,不敢再前进。这是修筑“五尺道”的开始。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进一步略通云南,他派遣常頞继续修筑这条道路。常頞把李冰原来从僰道县修筑的道路向前延伸,经朱提至建宁(今曲靖),全长二千余里,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较狭窄,但它对开发云南、巩固秦的统一都是有利的,朱提成了秦郡县联系西南夷地区的枢纽。开通“五尺道”,秦派遣官吏对西南夷的一些部落进行直接统治,即《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谓“诸此国颇置吏焉”,文献记载中虽然没有留下这些置吏郡县的名称,但是完全可以根据地理环境作出推断。从僰道县起,沿“五尺道”南伸,朱提是这条道路上僰人重要的聚居区,且广阔的坝子是农耕的好地方,经济较其他部落发达。如果当时秦在西南夷地区置吏,舍此其谁?因此,朱提是秦王朝在开发南中“置吏”的第一个经营点。“五尺道”的开辟,进一步加强了内地和云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四川的铁农具输送到了朱提。1941年,在昭通县东石门坎(属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界)发现“蜀郡千万”铁锄。1954 年,在鲁甸汉墓封土中发现“蜀郡成都”铁锄。两器大小形制相似。“蜀郡”为秦置四十郡之一,以地名及书体推考,实属秦器。这些就是从“五尺道”输入的。这些铁农具的输入,促进了当时昭通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秦亡以后,“五尺道”废。西汉时西南夷地区的经营,曾一度中断。这是因为秦朝末年大规模的战乱,使中原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西汉王朝建立之初,为巩固其新政权,有意采取了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措施。据《史记》记载:“汉兴,闭蜀故徼”,停止了四川和边远地区的经济往来。直到公元前182 年,才在僰道县建城,设置关市,为进一步开发西南夷作准备。西汉经过“文景之治”,经济迅速发展,政治空前强大。武帝刘彻统治时期,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得到高度加强,经济力量足以驾驭各地。当时的西南夷地区,特别是僰道县以南地区(即今昭通市),各族人民并不因“闭蜀故徼”而中断彼此间的经济往来。而四川商人“或窃出商贾,取其窄马,僰僮,旄牛,以此巴蜀殷富”,四川出产的盐、铁器、布匹源源不断输入西南夷地区。巴蜀经济文化影响着西南各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西南夷又丰富着巴蜀的经济文化。所以,在西南夷地区复置郡县,“开蜀故徼”已成为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元前135 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汉武帝为了联合夜郎国两面夹击南越,派唐蒙为中郎将,率领士卒千人,后勤部队万余人,从巴符关(今四川合江)进人夜郎,赠给夜郎王大批财物,又宣扬汉王朝的威德,商定置吏,并许给夜郎王子为令。夜郎旁的其他部落,贪图汉王朝的“缯帛”,也同意唐蒙置吏的主张。当唐蒙回到京城长安后,汉即在这一地区设置了犍为郡。接着又征发了巴蜀士卒,修筑从僰道县至牂牁江的道路。史书上称这条道路叫“南夷道”。
“南夷道”沿途山高林密,崖陡谷深,虽有“五尺道”作基础,但仍需按照汉朝国道的要求将道路拓宽加固。“南夷道”究竟有多宽?郦道元在《水经注·江水》中说:“唐蒙乃凿石开阁,以通南中,迄于建宁,二千余里。山道广丈余,深三四丈,其錾凿之迹犹存。”比之秦时修筑的“五尺道”,“南夷道”宽了一倍多,且更平坦。为了缩短路程,一些路段完全是新勘测的,开凿的难度更大。僰道县至朱提县一段最为险峻。山高林深,有时在森林茂密的山地砍伐原始森林,铺木垫石为路;有时在悬崖绝壁上凿孔安梁,铺上木板,成为半壁架空的栈道。至今,在豆沙关附近崖壁上,尚有安梁的石孔遗迹。在这些道路上行走,沿途高山嵯峨,岩石磊磊,脚下万丈深渊。在栈道上行走,更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何况还要肩挑背负货物。清初人曾题写“其险也如此”五字在豆沙关岩壁上。走路是这样的感觉,修路的艰难更可想象。二千多年前的劳动人民,除了用简单的锤、钻、锄、耙,靠的就是双手。面对万丈悬崖,顽山巨石,以他们的大勇,开辟了通向南中的道路。筑路英雄们默默无闻,开通南中,成就了祖国统一的丰功伟绩。
秦、汉开道,确定了朱提的重要位置,在开道中,“五尺道”和“南夷道”是古代蜀身毒(印度)道的一部分,路线是蜀(成都)——僰道(宜宾)——石门(豆沙关)——朱提(昭通)——汉阳(威宁)——郁邬(宣威)——建宁(曲靖)——滇池(昆明)—— 叶榆(大理)—— 永昌(保山)——滇越(腾冲)——掸国(缅甸)——身毒。这条道路,成都经过朱提到滇池的一段称“朱提道”,从滇池经过叶榆、永昌到身毒的一段称“永昌道”,今天称为“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秦、汉之际,滇中与四川的交通,主要是通过滇东北,僰道县是秦汉开发南中的经营点。秦汉修“五尺道”和“南夷道”,都以僰道县为起点,向南延伸,经滇东北直达滇中地区,而朱提是这条交通线上的枢纽,南来北往的商队都要经过这里,使朱提成为商业要冲,人口兴旺,社会繁荣。据《 晋书·地理志》记载,南中七郡的户数,除越嶲郡有53400 户算最多外,就要数有52400 户的朱提了。传说中,这时的昭通已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朱提古城。据专家考证,朱提古城在今太平办事处诸葛营村。特别在东汉、三国、西晋的两百多年中,朱提由于社会的安定,农业、矿冶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兴旺,因而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在地方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古道是一幅民族历史的长卷,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民族文化财富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古道是一条文化传播的纽带,作为古道重镇的昭通城,依存于古道,服务于古道,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作者:刘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