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2-05 10:06数读
●社会救助
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50万人
城市低保人群年标准不低于7680元,比“十二五”增长60%
农村低保人群年标准不低于4500元,比“十二五”增长94.6%
特困人员月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提高到不低于832元
●服务老人
全省建成和在建养老机构1168个
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81个
养老床位18万张
91.3万名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
●关爱儿童
建成儿童福利机构47个
儿童之家1.4万余个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十三五”期间,全省民政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地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力地服务了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网格员在疫情防控中开展入户排查
兜底保障 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民政工作承担的兜底保障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全面小康的托底安排。“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以脱贫攻坚统揽民政工作全局,把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紧紧围绕“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目标任务,倾情倾力编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兜底保障,重在衔接。省里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等政策措施,逐步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在政策、标准、对象、管理4个方面的紧密衔接,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应保尽保;把符合扶贫政策的农村低保家庭按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给予扶持,应纳尽纳。实行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一年一调,确保全省各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稳定高于国家扶贫标准。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共有1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省城市、农村低保年保障指导标准分别为不低于7680元、4500元,比2015年增长60%、94.6%;特困人员月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提高到不低于832元。全省5年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金560亿元,年均有430万困难群众获得经常性生活救助、85万人次获得临时性生活救助。
关爱留守儿童 桃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成为社区老年人的幸福港湾
救助兜底,精准为要。“十三五”期间,全省民政系统先后开展了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脱贫攻坚精准救助百日行动、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兜准兜住兜牢专项行动、兜底保障百日提升行动、百日巩固行动等,确保兜准兜住兜牢底线。广大基层民政干部不舍昼夜、不辞辛劳,走进千家万户仔细比对排查,确保低保对象精准、数据精确,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提升救助服务水平。全面推广使用“一部手机办低保”、救助资金“社银一体化”发放,省、州(市)、县三级均成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实现和扶贫、公安、人社、公积金、残联等10多个部门数据共享,城乡低保申请对象严格实行逢进必核,低保查询、申请、核对、审批、公示、投诉举报等实现“掌上办”“指尖办”,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申请办理低保,资金发放高效便民。
兜稳兜牢,重在长效。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对象认定办法,认真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不脱保”“救助渐退”、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施保、刚性支出扣减、适当扩大救助覆盖范围政策,促进稳定脱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机制,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加强数据比对、动态监测,做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致贫返贫人员第一时间纳入救助保障范围。
一分一厘都是雪中送炭,解的都是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家住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的残疾人熊瑞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政府帮扶下本已脱贫。但因2020年4月突遭意外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费用已超过10万元,全家因病返贫,家庭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冲击。当地民政部门根据其家庭困难情况,简化工作程序,参照单人户罹患病纳入兜底保障的要求,迅速将其纳入低保,享受A类保障标准,并进行低保兜底。同时,给予其临时救助资金2.1万元,使家庭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深化改革 社会服务便民利民暖民心
养老服务、婚姻登记服务、殡葬服务等工作,事关千家万户,民政人通过耐心、细致的服务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十三五”时期,民政部门锐意改革,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尊严。
我省有692万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4.2%。为了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省政府每年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10件惠民实事全力推进,并制定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等实施意见,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高“服”的水平。省民政厅和省直有关部门采取务实举措,坚持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在加快构建居家和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和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昆明市官渡区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市民蒋明泽看到90岁的母亲被工作人员精心照料,满意地说:“这里离家近,服务专业,氛围好,老人喜欢,我们也放心。”
官渡区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是一家典型的“公建民营”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由官渡区政府投资建设,引进吉林省幸福里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老年人在“家门口”既能享受一站式养老服务,又能共享社区的医疗、文化服务等公共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底,这样“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全省有90家。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养老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模式、积极探索多种“医养结合”模式,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2020年12月底,全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有148家,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签约率达98%。2019年,云南省“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上线,2020年12月底,已接入228家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118家家政服务公司,提供94项居家服务,全省已录入3809家养老服务设施信息。
随着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养老机构运营资助、综合责任保险补助等制度逐步建立、落实,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十三五”以来,中央、省级累计投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26.8亿元,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建成和在建养老机构1168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81个,农村幸福院3512个,养老床位达18万张,比“十二五”末增长46%。
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的同时,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省民政厅牵头,联合卫生健康、住建、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自2017年起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全省城乡养老机构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和“全科式”整治,完成1.08万项隐患整改。
为老年人送上温暖
建立完善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省级每年投入资金8000万元,惠及91.3万老年人。制定了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等多项政策,补齐了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短板。
加快建立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成儿童福利机构47个、儿童之家1.4万余个,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700余名、村(居)儿童主任1.4万余名,将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等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980元和1280元,较2015年分别提高13%、22%。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5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助力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投入使用殡仪馆109个、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5551个,经营性公墓85个,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服务便捷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实施惠民殡葬、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持续推进婚姻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婚姻登记全国联网在线办理及“一部手机办事通”预约结婚登记县级全覆盖;开展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专项行动,营造依法婚育、崇尚新风良好氛围;启动婚俗改革试点,移风易俗、摈弃陋习,倡导婚事新办;开展行风建设,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质量和水平,取消了婚姻登记收费;推进婚姻家庭辅导工作,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的婚姻登记机关大幅增加。
共建共享 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彰显
昆明市金江路社区“阳光议事厅”是社区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建议的地方,居民有地方说事,说了还能解决事,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高涨。该社区还为辖区内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班,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这样良好的局面得益于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建立诉求回应机制,打下民主协商坚实基础;孵化、壮大各类进驻社区社会组织,引入专业社工组织提供专业服务,通过经常性组织社区活动,让社区、社工、社会组织联动,居民参与共治共建共享。
在云南,像金江路社区这样的社区越来越多。近年来,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有效激发了基层社会活力。
如今,“三社联动”的基层治理模式得到普遍推广,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志愿者队伍为协助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一个个共治共享、和谐温暖的城乡社区脱颖而出。
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残疾人康复、就业、生活保障、养老、儿童关爱、综合治理、文化体育等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社区综治中心建成率达到96%,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95%,让更多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做好“减负赋能”加减法。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意见》等政策,在各级民政部门的推动下,各地纷纷拿出贯彻措施,积极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让社区集中力量办该办的事,理直气壮拒绝职责外的事。
基层治理活力彰显离不开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两支队伍的贡献。近年来,省级层面加强政策创制、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落实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人才在专业培训、住房保障、创业优待优惠等方面的工作措施,社会工作人才、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有7.39万社会工作人才,其中3.05万人直接在农村一线服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在扶贫济困、帮扶困难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养老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成为基层治理的补充力量。
民政工作人员在坡头乡太平村委会咪的村入户调查
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全省累计选派161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874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投入资金5187万元,组织实施了“三区”计划、“牵手计划”等优质、高效的服务项目,引导贫困村发展起了一大批优势产业,引导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开展以困境儿童、困境老人为重点的法制宣教、日常关爱等服务,增强贫困地区特殊困难群体自我发展能力。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兰树记凭借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优秀表现,成为第五届“兴滇人才奖”获得者。
志愿者成为活跃广大城乡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通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有485.8万人,志愿服务项目有20万余个。志愿服务主动融入和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重大活动、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方面持续用力,充分发挥了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我省坚持党建工作与登记、年检、评估“三同步”,省级社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优化登记审批,简化验资程序,下放登记权限,提升办事效率,积极稳妥推进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和清理规范收费,我省被评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社会组织23289个,登记和认定慈善组织87个。2017年以来,全省社会组织通过发动会员企业和自筹等方式共筹集物资、资金约10.4亿元,约100余万困难群众受益。
行政区划设置进一步优化,泸水、水富、澄江撤县设市,沾益、晋宁、马龙撤县设区,9个县(市、区)13个乡镇区划调整。地名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全面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建成“云南地名信息库”。平安边界建设不断深化,完成4条省界以及16个州(市)165条次县级界线联检任务。
苦练内功 立足发展大局提升服务效能
民政工作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事关百姓福祉,事关党执政基础的巩固,特别能体现党的根本宗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近年来,全省民政系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在抓好基本民生保障的同时,同步推进民政机关党的建设和民政工作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民政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孺子牛”精神薪火相传。
省民政厅厅机关提出创建“一流机关、一流队伍、一流工作”目标,广泛开展“五强五带头”承诺践诺、“模范处室(单位)之星”评星授旗、党员“季度之星”评选,深入开展“创一流、献良策”等活动,围绕一流目标查问题、找差距、补短板,集中集体智慧推进机关自身建设和民政事业创新发展,努力创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厅机关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锤炼干部作风。2016年以来,省民政厅定点帮扶临沧市沧源县岩帅镇中贺勐村、新华村,先后选派62人次开展驻村帮扶,累计投入4500万元帮扶资金,从基础设施、致富产业、能力素质、基层党建等方面帮助贫困村补齐脱贫短板。经过5年帮扶,两个村面貌焕然一新,危房全面“清零”、进村入组道路全部硬化、活动场所、电力、饮水、4G网络等设施全面覆盖,人均收入从5000余元增长到超过1.2万元。省民政厅定点扶贫工作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
民政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政策落实也在基层。为解决基层力量不足的问题,2019年起,省本级预算安排3亿元,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共派遣使用县、乡两级民政助理员和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1.8万人,基层经办服务能力有效加强。
近年来,全省民政系统还开展了“强基层、提效能、抓落实”行动、民政系统效能建设提升年行动等,不断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主战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面前,广大民政干部身先士卒、奋勇拼搏,生动展现了人民至上、为民担当的政治本色。
去年疫情防控工作中,民政工作者把民政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最有力的防控措施,全员奋战加班值守,保障了全省养老、儿童、精神卫生等机构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零病例、无感染;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对受疫情影响的25.4万人次第一时间给予临时救助,送上党委政府的温暖;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奏响了同心抗疫的和声……
风雨兼程走过不平凡岁月,一项项补短板、强弱项、利长远的制度立起来,一桩桩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实事好事办起来,诠释了民政人真诚质朴的民生情怀,甘于奉献的“孺子牛”精神。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十四五”,全省民政系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我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奋力拼搏,谱写为民爱民的新篇章!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