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通之变(十三)| 利商便民!昭通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更大市场活力!

 2021-02-03 22:1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发布会现场


2月3日上午,昭通市召开“昭通之变”系列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本场是“昭通市优化营商环境专场”。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主持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优化营商环境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3场。


十三五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今天将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税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人行昭通市中心支行介绍昭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鸿先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天举先生,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永林先生,

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明洪先生,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柯猛先生,

人行昭通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唐涛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市政府网、昭通新闻网、北纬29°、中国发展网以及微昭通、昭通发布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鸿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朋友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有请赵鸿副局长作发布。



新闻发布




昭通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鸿: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有关部门的同志一同出席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昭通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有关方面和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受吴正亮局长委托,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发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营商环境领域存在的流程复杂、准入门槛高、申报材料多、办理时间长等突出问题,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提高投资便利度,全力打造“亲”“清”型政府,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强化保障、高位谋划,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高位推动,组织保障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两位主要领导分别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全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部署安排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帮扶企业,全市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协同推进,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亲商安商,政策保障到位。推进政策“工具”不断完善,印发《昭通市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昭通市营商环境提升八大行动》《昭通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意见办法20余个,着力疏堵点、解难点、破痛点,切实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三是立足实际,设施保障到位。紧盯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要求和“三集中三到位”安排部署,完成2328家单位电子政务外网光纤接入和终端设备安装,扩容建设政务云,初步完成市、县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IPv6(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部署规划,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目前,建成市级政务服务中心1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1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146个、村级便民服务站1343个。2.6万平方米市区合一的“昭通市民之家”入驻部门87个524人,可为群众和企业办理服务事项2234项,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1932项,占比86.5%,基本实现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四是筑巢引凤,人才保障到位。落实引进人才、职称评聘、户籍、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配套优惠政策,大力开展“乡贤智力服务昭通行动”,持续推进“凤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等重点人才项目建设。


二、简政放权、多措并举,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简政放权,审批事项持续规范。主动承接和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任务,紧盯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和痛点,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通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十三五”期间,调整行政职权事项1308项,梳理公布1202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规范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市、县两级梳理公布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15980项,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


二是对标对表,“主题化”办事改革有序推进。梳理事项、整合流程,推动“企业开办”“财产登记”等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线上线下设立“跨省通办”专区专窗,主动与广东东莞、浙江台州对接“跨省通办”事项,市县两级与广东东莞和邻省县市区签订“跨省通办”和省内“异地通办”协议18份,昭通上线东莞事项183项,东莞上线昭通事项502项。自2020年11月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全市“跨省通办”、省内“异地通办”事项办件量突破1万件,达1.26万件。


三是便民利企,“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不断深入。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减并营业执照、税务、刻章、社保等企业开办环节,优化压缩水、电、气报装流程时限,惠及企业10598户。


四是疏堵解困,“四减”工作高效落实。2020年全市减流程事项694项、审批流程平均压缩43.25%,减材料事项732项、审批材料平均减少33.27%,减时限事项1609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47.99%,减跑动次数事项1388项、跑动次数平均压缩58.09%。


五是减税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着力从减税降费和降低人工成本、用地用能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六个方面减轻企业负担。以车辆通行费为例,“十三五”期间累计减免10余亿元,其中2020年减免4.45亿元。


六是注重供给,融资难题有效破解。成功引进银行6家,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家,补齐金融服务昭通产业发展的短板。截至2020年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05.44亿元,较年初增加250.29亿元,同比增长23.7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4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昭通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47.82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233.21亿元,增长108.67%,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21.73%;小微企业贷款户数64430户,较2015年末增加34257户,增长113.54%。


三、提升服务、主动创新,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强化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提速。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设立综合窗口,持续开展“5+X”、网上预约、错时延时、导办帮办等服务,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并联审批、邮寄配送,设置脱贫攻坚及重大项目绿色快捷服务通道,不断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二是推动网上政务服务提优。按照“受审分离”原则,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目前,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事项13689项,网上可办率达97.85%;通过减、转、并、调,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由“串联审批”向“分阶段并联审批”“一窗受理、全程网办”转变,项目审批时间最长90个工作日,最短40个工作日。大力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宣传推广和运用,目前上线20个办事主题、736个事项,注册用户累计65.57万个、业务办理量累计672.63万件,居全省前列。


三是注重公共资源交易效能提升。全面推进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和远程异地开评标,上线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电子保险系统和“政采云”电子卖场,抓实全市行政监督电子化建设,建设工程项目远程异地开评标率达100%。五年来,全市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7934个,交易金额1049.95亿元,工程建设招标和政府采购节约资金24.97亿元,产权交易增值67.37亿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荣获“2020年度全国创新创优服务先进单位”、“公共资源交易‘互联网+’数字监管通道平台”科技创新荣获全国“优秀奖”。目前“政采云”入驻供应商915家,上架商品62040件,全市完成采购交易3602笔,交易额7589.69万元。


四是突出服务企业提效。全面推行企业登记“一网办理”、企业注销“一网服务”,依托“一窗通”平台,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推动企业登记、税票申领实时可办,全市企业开办平均耗时压缩至1.12个工作日。


五是致力营商环境优化提档。完成全市“十四五”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常态组织政务服务“好差评”,开展营商环境“红黑榜”季度评价和年度评价,聘请营商环境建设社会监督员监督,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全市开办企业平均耗时压缩75.38%、获得用水、获得用气、登记财产平均耗时压缩80%以上,办理建筑许可平均耗时压缩至46.84个工作日,中小企业账款清偿全面完成,政务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8.24%。


四、强化监管、协同发力,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规范涉企收费。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收费、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健全完善消费维权体制机制,全面清理物流、认证、检验检测、公用事业等领域经营服务性收费,持续释放减税降费福利。调整公布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创新税费缴纳方式,全面推进社会团体收费行为清理排查,规范社团收费行为。


二是强化信用建设。推行重要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制度,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信用中国反馈全市黑名单2844条、列入经营异常企业2135户、严重违法企业名单257户、履行义务后撤销583条,形成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强力震慑。


三是建设法治环境。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设立“昭通仲裁委员会民营企业经济合同纠纷调解中心”,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五年来,全市公共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案件2661件,受援3851人,挽回经济损失4250.3万元,提供咨询14595人次、签定无偿法律顾问协议997份。


四是提升监管效能。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常态化开展服务满意度测评、工作纪律作风监督、群众投诉、日常巡查“四位一体”监督管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国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落实事中事后监管 真抓实干地方经济交流会”在昭通召开。目前,“互联网+监管”事项清单录入完成率98.76%,构建了市、县两级跨部门联合抽查监管系统,建立检查对象库59240户、市场主体库237521户,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线上线下全类别、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全市主动评价率79.06%,好评率99.99%,实名差评回访率100%,按期整改率及整改完成率均为100%。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聚焦滇东北开发提速,对标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紧扣“滇川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定位,科学谋划实施好昭通“十四五”规划,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营商环境再优化。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着力打造政务服务、市场竞争、投资创业、法治营商、公共服务、制度创新“六个一流”环境,不断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我的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可以说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从赵鸿副局长的发布中,明显感觉到十三五期间我市逐渐从“审批型政府”“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谢谢赵鸿副局长,下面有请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昭通市在优化“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中有何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昭通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永林: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住建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就刚才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回应。


一、推进“四统一”改革,办理效能稳步提升


“办理建筑许可”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办理工作涉及多个审批部门、多个环节、多项中介服务事项以及用水用气用电通信报装等多个环节,具有跨部门、跨层级的特点。2019年以来,各承办部门严格按照“四统一”(即: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要求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着力优化“办理建筑许可”各项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系已由传统的“串联审批”向“分阶段并联审批”转变,“一窗受理、全程网办”目标基本实现。经第三方评估,全市社会投资小型建设项目“办理建筑许可”耗时从2019年底的105个工作日压缩至目前的约60个工作日,办理效能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统一流程,压缩时限。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通过减、转、并、调等措施,减少、合并审批事项30多项,形成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一张清单”共 67个主项。制定了以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包括水库、交通水运,农村公路、煤矿建设等11类审批流程图,项目审批时间最长90个工作日,最短审批时间40个工作日。


二是制度保障,规范运行。先后出台了《昭通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昭通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试行)》和《优化“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获得用气”营商环境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着力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凝聚了改革意识,形成了改革合力。


三是一窗受理,便企利民。全市设置了“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服务窗口”12个,按照受审分离原则,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统一对外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登记、受理、流转、送达等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实。


四是并联审批,减少环节。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按照 “一家牵头、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方式,把涉及其他行政许可、安全强制性评估、技术审查、中介服务等事项纳入相关阶段并行办理。将用水、用气、用电、通信报装等市政项目审批服务提前至施工许可阶段同步推进。对安全报监、质量监督注册和施工许可证核发实行“三表合一”,对施工图开展“多审合一”数字化审图,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提升服务效能。


五是全程网办,提升效率。统一使用“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线上办理,全流程、全过程推行“全程网办”,让建设单位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提升审批便利度。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市共计完成1122个工程建设项目2859个审批服务事项在线审批任务,并联审批事项459个,实施告知承诺事项536个,实施联合竣工验收 5个项目14个事项。上线项目数及审批事项数位列全省第二名,“系统之外无审批”目标基本实现。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昭通新闻网编辑:“十三五”期间,人行昭通市中心支行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人行昭通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唐涛: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人行昭通市中心支行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全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提高金融有效供给,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人行昭通市中心支行切实贯彻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市重大项目、三农、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各项存贷款余额持续创历史新高。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74.33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665.04亿元,增长54.99%;各项贷款余额1305.44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688.71亿元,增长111.67%。特别是2020年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72%,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4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年列全省首位。同时,2020年全力投入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组织及参与全市政银企对接活动12场,对接15个项目、288家企业,现场签约金额123.96亿元。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加大信用贷款投放,按照“应延尽延”的原则,及时办理延期还本付息,各金融机构累计对1423户普惠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操作。截至2020年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119.13亿元,同比增长22.11%。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72%,较上年末下降0.7个百分点。全市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是取消企业账户许可,降低企业办理成本。2019年7月22日,在昭通市全面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由核准制变为备案制,进一步压缩企业开户环节及时间。账户正式开立当日即可办理资金交易业务,便于企业快速投入生产经营活动,资金周转效率大幅提升。自取消企业账户许可以来,全市已有1.25万户企业单位办理银行结算账户开户业务。当前,企业开户可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云闪付”、“云岭央行”微信公众号、商业银行网银通道等方式进行预约。


三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普惠金融有实效。稳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为方便群众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增加征信查询有效供给,全市设置查询点24个,累计布放自助查询机27台,达到让群众少跑路的便民效果。在农村地区,全市累计评定信用乡镇83个、信用村465个、信用户29.17万户。金融机构对信用户开展评级建档及特惠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农户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为有效解决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空白问题,主导推进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并升级打造多功能“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站,农户足不出村就可办理“查询、转账、缴费”等基础金融业务。目前全市建成惠农支付站(点)1,791个,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昭通市惠农支付业务累计交易笔数459.68万笔、交易金额49.34亿元、查询笔数402.42万笔,各项指标均排全省首位。   



昭通日报记者:“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备受广大群众关注。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昭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唐天举: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促进昭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导向,聚焦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环节、部门协调、办事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再添新举措,推出件件惠民实事,条条利企新规。积极推进“市民之家”及各县(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升级,实现集成高效服务,全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跑出“加速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19年4月,市级层面出台了《关于集中处理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处置领导小组,同时成立3个督导组定期到各县(市、区)开展督导。昭阳、镇雄、威信、水富等县(市、区)先后出台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政策。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集中力量、分类突破”的原则,全市共化解了188个小区、有效解决了17861户的不动产登记办证问题,受益群众60000余人,历史问题逐一破解,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


二是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过去,群众和企业在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时需要跑3个部门、3个窗口、提交3套资料,费时费力。推行“一窗受理”后,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交易、税务与不动产登记人员进驻同一个服务大厅集中办公,一个窗口统一受理办理事项,一次性收取办理所需材料、一次性录入、各部门并行办理,大大节约了群众和企业办证时间。截至目前,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2.6万本,办理不动产证明7.6万份,登簿总量23.5万件。


三是压缩审批时限。按照不动产登记类型流程优化图要求,简化办事流程,优化办事环节,全面清除冗余环节和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限时办结”。目前各县(市、区)交易、合同网签审核等控制在2个工作日、核税审查即时办结、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2至5个工作日。


四是推进“一网通办”。开设不动产登记企业服务专窗,结合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制定企业专窗服务流程,实现专区、专线、专人、专窗办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在下步工作中,按照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部署,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探索“互联网+不动产”服务,实行网上接收申请资料、网上开展资料预审、现场核验办理,做到“窗口办”与“网上办”互补。



昭通市政府网编辑:为提升营商环境,为企业开办提供便利度方面,市场监管系统做了哪些工作?




昭通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柯猛:


一是积极营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严格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及时调整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全程电子化,不见面审批,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干预,在登记注册方面,将原来的受理、审核、批准三权分离,调整为一人受理、全程通办,在企业名称申报方面由原来的受理审核制调整为市场主体自主申报。


二是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作用,增强“云南省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并联应用,将登记注册信息同步推送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开户、社保办理等,进一步减并流程“一网办理”,提速审批,提升企业办事效应。截止目前,全市共通过“一窗通”平台申报企业登记6614户,审核通过5761户。


三是建立便捷的退出机制。大力加强云南省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平台”的宣传应用,优化企业注销登记制度,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市场主体免费发布债权人公告和清算组信息,提升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共受理企业简易注销共6076户,其中准予简易注销4671户,为企业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四是跨区域、宽领域服务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及省市场监管局的安排,现在正在做“跨省通办”事项,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含设立、变更、注销)、全省营业执照遗失补领、换发实现网上全程电子化办理,全面推进“跨省联办”。我们在昭通市建行的支持下,完成营业执照自助打印设备的安装启用,使昭通市本级及昭阳区局登记注册的企业可以通过自助打印机自行打印营业执照,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五是创新服务方式,根据市场主体的需求我们推出了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微信咨询群,并把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表册填表说明放到政务平台,最大限度方便市场主体的需求。


我们前期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努力,尽力做好营商环境的服务工作。



昭通发布编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请问税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昭通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李明洪:


“十三五”以来,全市税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努力构建“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税收服务体系,全力提供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税收服务。具体讲,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致力于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办税服务厅是税务机关的重要窗口,也是纳税人线下办税的必备场所。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办税服务厅建设工作,市局制定了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及管理办法,所有办税服务厅坚持以“满足纳税人需求”为标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配齐配强窗口人员,科学设置办税窗口,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认真落实服务制度。目前,全市共有办税服务厅12个,其中,整体进驻市、县两级政务中心的3个,共有工作人员255人,基本能满足纳税人实体办税缴费需求。


二是持续优化办税服务方式。为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了61个税务证明事项,审批事项由87项减少到6项,同时推出120条便利措施。为避免纳税人多头跑、来回跑,发布了158 项“最多跑一次”清单,率先在全省设立“最多跑一次投诉及代办窗口”,真正让纳税人只跑一次,另外,对59种表证单书实现“免填单”,33项业务实现全省通办,14项业务实现全国通办。同时,还广泛开展预约、提醒、上门、延时、容缺、“套餐式”等特色服务。为保证各项服务工作落实到位,2018年以来,全市办税服务厅广泛实行“晨会”和“班前会”制度,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大力实施“互联网+税务”工程。主动融入“数字云南”建设,运用“一部手机办税费”移动平台,实现税费申报、缴纳、查询等110余项功能。持续优化电子税务局,36个税费种实现“全程网上办”。加快24小时自助办税厅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了5个自助办税厅,拥有自助终端60余台,部分纳税人领票缴税已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全天24小时均可及时办理。去年以来,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广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模式,鼓励和提倡纳税人对299项业务尽可能网上办理,比如,我们与邮政部门联合推出“网上申请、邮寄配送”服务,免费为纳税人邮寄发票309万余份。又比如,与银保监、银行机构深度合作,开展“银税互动”,为711户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达30多亿元,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总之,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好评,比如,在省、市历次营商环境评价中,年“纳税时间”已大幅缩减,再比如,2019年全市民营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税务部门获得了87.87分,位列第一。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牢固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推出更多更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让广大纳税人有更多的获得感,为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贡献税务力量!


谢谢大家!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因为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今天发布会的干货很多,释放的信息也很大,十三五期间我市的“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松了绑,为市场腾了位,为发展添了力,充分调动起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也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希望各媒体紧扣今天发布会的内容,立足各自特色,对新闻发布会内容以不同形式加以呈现,增强报道的可视可读性,积极贡献媒体的智慧和力量,为我市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昭通市政府新闻办 @微昭通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