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2-02 22:19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国全面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昭通如期实现稳定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困扰昭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战打赢了,把这个阵地攻下来很不容易,守得住巩固好更不容易。要解决昭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深挖昭通发展的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奋力推动滇东北开发提速和崛起。
一、昭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潜力
(一)自然资源富集。
农业资源优势是昭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之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再加上悠久的种植历史,形成了具有昭通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昭通时指出“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李克强总理考察昭通时专门选购巧家小碗红糖作为礼品慰问贫困群众;省委书记阮成发向世界推介昭通苹果,并提出用工业化理念推动天麻、马铃薯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做好“特色”文章,打造“绿色食品”。
昭通水能资源丰富,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座巨型水电站加上其他中小水电站,全市将有超过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和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延长产业链,切实把绿色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二)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是推动昭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利器,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要主动把昭通摆进“两个大局”中去思考,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精准把握昭通发展的时代坐标和区域定位,做强做活“大旅游”文章。通过打造“乌蒙之巅·极限运动”“生态乌蒙·神草天麻”“胜利起点·革命胜地”“昭通古城·康养之城”4大旅游精品,开发金沙人家、云上马楠、白鹤滩3大旅游休闲区,培育跨界融合新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融合发展。
(三)政策倾斜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县脱贫摘帽不摘政策,坚持把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昭通作为刚刚脱贫的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中仍可获得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这为昭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组织保障到位。
昭通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战役中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取决于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全市18.37万党员的先锋带动,6.37万帮扶大军深入千家万户,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合力。这将是昭通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强力量和强大的战斗堡垒。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昭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一)昭通要抢抓国内大循环发展契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昭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是要补齐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短板,既为城镇化解除后顾之忧,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从拓宽循环体系的源头入手,按照“城市需要什么农村就发展什么、培育什么”的原则,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产品进城,有效增加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产品需要。
1.通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升源头供给的质量和供给效率,促进高效种养业的转型升级。昭通苹果、马铃薯、花椒等农产品升级,关键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畅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通过“农产品+互联网”扩大农副产品流通半径,加强经营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副产品走出昭通,走向全国。
2.突出龙头带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现代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作为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纯收入的关键措施,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进农产品的绿色化生产和智慧生产,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3.树立旅游环线大格局,发展以扎西会议会址为主线的红色旅游,打造以瓦石僰人悬棺为主线的历史记忆、以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地域风貌和以水田湾子苗族文化村为代表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特色乡村,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培育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效实现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乐趣。
4.以创新引领发展,推动农业科技运用到乡村振兴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鼓励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下乡,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产业,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二)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契机,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一致的,强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和产城互动。城乡统筹需要通过“以城带村”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的提升,进而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城市政治影响力、经济引领力、文化辐射力和社会服务力向农村的延伸可以更好地推动城乡共建、共联和共享,进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1.科学规划,实现两大战略发展目标的协调。
昭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时,必须加强宏观思考,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科学规划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注重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系统谋划,对总体目标要有清晰的认知与定位,将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长期从属于城市的现状,明确乡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在城乡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同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时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尽管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本质上一致,但各有侧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外来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重点在于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关键在于补齐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短板,构建公平正义发展环境。新型城镇化的强弱项主要是在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提高工资收入、人口素质等方面拿出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乡村振兴战略追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着重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产业兴旺是重点,重点解决目前农村产业单一和乏力问题。从长远和系统观念出发,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发挥城乡各自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乡发展格局。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
城乡均衡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必须找准“不平衡”的关键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优先支持农民就业和技能职业培训,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机制,使农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满足感。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能够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实现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问题在于实现农村的产业振兴,结合昭通各地特色发展“农业+服务业”“农业+工业”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其他要素发展。当然,由于农村农业弱势地位明显,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甚至会出现失灵的问题,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督,维持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秩序。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乡村振兴的同时,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双轮驱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引导资本、人才往乡村流动,带动就业和投资结构改变,拓展农村市场规模,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更雄厚的资金后盾和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昭通市委党校讲师 张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