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永善县红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创造“永善速度”的启示

 2021-02-01 08:1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走实群众路线践行初心使命
——永善县红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创造“永善速度”的启示
  • 永善县红光安置点2018年10月26日开工,2019年10月26日完成分房,11月25日,永善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红光安置点万人大搬迁战役正式打响。12月2日完成3537户14628人搬迁入住,实现了工程建设“零伤亡”和搬迁工作“零事故”,创造了“一年建成一座城、一周搬迁上万人”的“永善速度”。经验总结和启示为党员干部提升服务基层能力、搞好基层治理,在今后各种急难险重面前走实群众路线、做实群众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系统谋划聚焦精准

    绘就易地搬迁新蓝图

    坚持全县“一盘棋”,从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入手,大力弘扬“搬不动大山就搬人”的新时代愚公精神,整合资源,构建机制,形成合力,强势推进,切实谋划和解决好搬哪些、搬哪里、怎么搬的问题。一是组织体系“早”健全。在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之初,县委、县政府相继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和临时党委,组建由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牵头负责的党群工作站、为民服务工作站、就业服务工作站等12个工作专班,分块负责群众搬迁安置服务工作,确保安置点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安置户背后都有一名真抓实干的党员干部,为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和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搬迁对象“早”锁定。立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实际,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的原则,对标搬迁标准,先后开展了4轮意愿调查核实,各级干部常态化进村入组到户,利用“扶贫课堂”、农村“院坝会”等载体,向群众广泛宣讲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把知情权、决策权交给群众,精准锁定3542户14668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三是规划建设“早”谋划。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指挥长”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指挥部,每20天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工程进度“周例会”制度,统筹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5个现场管理组力量,实行日检查、周考核、旬通报,确保施工力量、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提前完成了102栋安置房以及配套建设的3所学校、两个党群服务中心、两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个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四是搬家工作“早”动员。提前半年就准备搬家事宜、进入搬家状态,先后制定了住房分配、搬迁入住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搬出地、搬入地和挂钩部门党组织作用,强化沟通协调,采取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干部配合、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方式,结合支部“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等,做好搬迁前的组织动员。对搬迁对象逐一开展政策清、就业清、产业清、配套清、家底清“五清”专项行动和动态管理,从收集民情、了解民意、把握实情入手,面对面把账算清楚、把政策讲明白、把思路统一起来,做到干部责任清楚、群众心中有底,化解群众对未来发展难以把握、土地等固定资产难以处理、融入城市生活充满未知的疑虑。五是后续发展“早”谋划。按照“近抓转移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加快推进安置点产业配套、就业帮扶,着力确保搬迁群众产业有支撑、收入有保障。配套建设扶贫车间3个,实现就近就业,有效盘活搬迁群众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地”,让群众放心搬家。

    统筹发力综合施策

    干群同心搬迁新家园

    坚持全方位谋划并实施全过程的严格把控,抓实四项基础,压实五级责任,确保每一个环节步骤、每一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位,用高质量的过程把控,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有序、平稳、顺利搬迁。一是抓实四项基础。树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理念,在细化1套作战图上用心,确保县级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乡(镇)按时有序组织搬迁;在派出1支先遣队上用力,确保工作人员先就位、先期工作早准备;在绘制1张搬迁图上用招,确保搬家工作最省时、最省力、最安全;在组建1支帮迁队上用劲,确保每1户易地扶贫搬迁家庭都有1支队伍帮助搬迁。二是树好先锋旗帜。全县800余个基层党组织、7000余名县乡村组党员闻令而动、奋战一线,舍小家顾大家,舍局部顾全局,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翻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用“踏破脚皮、饿着肚皮”的执着,帮助搬迁群众有序开展搬迁物品收整、分类、处置等工作,按照搬迁时序提前做好包装运输准备,全程帮助搬迁对象喜迁新家,做到生活物资不搬完、家具摆放不到位,帮迁队伍不撤离。三是压实五级责任。全面压实县级挂钩领导组织指挥责任、乡(镇)主体责任、专项工作组帮迁责任、挂钩帮扶部门配合责任、一线挂联和结对帮扶人员直接责任。组建综合协调、交通运输、帮迁服务、后勤保障、医疗服务、秩序维护、维修服务、督察督办等8个专项工作组,设置12个便民服务点,组织干部职工8000余人次和志愿者500余人,投入车辆3000余辆次,全力做好搬迁入住服务工作。在搬迁过程中,成立永善县红光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搬迁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压实五个同等责任,保证责任落实到位,压实县级领导指挥责任,县级各挂钩联系领导蹲点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统筹指挥协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压实乡(镇)主体责任,乡(镇)统筹乡村干部、挂钩帮扶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等工作力量,全面负责动员、搬迁、入住、稳定等工作,对搬迁对象的乘车人数、搬迁物品数量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将搬迁物资以户为单位打包,做好醒目、稳固的标识标记,确保搬迁物资运输装卸有序进行。压实专项工作组帮迁责任,综合协调、交通运输、帮迁服务、后勤保障、医疗服务、秩序维护、维修服务、督察督办8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做好搬迁调度、运输车辆组织、道路保通、秩序维护、易迁对象生活物品搬运和安装摆设等工作。强化对接协调和搬迁入住服务,全方位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搬迁群众思想稳定。压实挂钩部门责任,落实力量配合乡(镇)抓好搬迁动员、财产处置、物资装卸等服务。挂钩部门共组织干部7366人次参与帮迁工作。压实一线挂联和结对帮扶人员责任。严格落实搬迁动员、财产处置、物资装卸、入住质量、思想稳定、后续发展、技能指导等责任,统筹挂包力量,细化到户搬迁路线,做到物资装卸有序、搬迁入住不乱,全程服务易地扶贫搬迁挂联对象。以实实在在的为民行动和服务,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感恩。

做实管理做优服务

迈出脱贫小康新步伐

以建立落实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为核心,以精准化、差别化、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为支撑,构建起“社区、片区、楼栋、住户”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认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培训、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开启新生活。一是创建“五型”家园奏好“安居曲”。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下来、融进来、富起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城市基层党建理念贯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服务全过程、各方面,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以创建红色、温馨、和谐、文明、智慧“五型家园”为抓手,大力开展知恩感恩、生活常识、操家理务、劳动技能、文明礼仪等教育培训,提升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能力,织密织牢易地扶贫搬迁组织网、服务网、发展网、治理网、干群网“五张网”。二是发展产业就业奏好“乐业曲”。坚持把产业增收作为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和村村有亮点、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三个有”的要求,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抓实迁出地和迁入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红光安置点周边和邻近乡(镇)规划产业用地35060亩,规划种植蓝莓、无花果、蔬菜、脐橙18360亩,让每户搬迁群众都有产业支撑。坚持“五清四明”(即:人员底数清、技能状况清、文化程度清、收入情况清、服务对象清,择业意愿明、培训需求明、就业意向明、现实收入明)工作法,摸清就业底数,抓实就业基础工作。对照“四有”(有扶贫车间、有技能培训、有就业服务、有公益性岗位)目标,实行“五个一批”(就地就业一批、开发岗位安置一批、转移输出带动一批、自主创业帮扶一批、扶贫车间覆盖一批)工作措施,确保有劳动力的易迁户100%就业。三是做实管理保障奏好“幸福曲”。从建强基本网格入手,调整优化网格设置,构建“社区党组织——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格局,采取“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楼、楼进格、格进社区”的模式,把基层各类网格整合成基层治理“一张网”。充分发挥网格长政策法制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信息采集报送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群众办事指导员“六大员”职责,全方位服务搬迁群众。根据各家各户的情况,全面推行“红黄绿”分类管理模式,落实“日访、周访、月访”管理制度,推动服务管理精准精细。建设集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产业组织化、就业组织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服务群众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智慧党建”,引入智慧元素,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监控全覆盖、数据全分析、沟通零障碍、服务零距离,推动红光易迁安置点治理智能化、智慧化。

(昭通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陈丽宇)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陈忠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陈忠华
标签 >> 易地扶贫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