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1-31 16:13说话云山雾罩、不明其旨,办事拖拖拉拉、懒心无肠,今天能讲明的话、办成的事却总要拖到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种现象一旦形成一种风气就归结为“拖拉风”。
有一些事情晚一天说和晚一天办,不是什么大问题,影响不了大局。但在我们工作中绝大多数的事情是要尽快说、尽快办的,因为事业发展不等人。一些单位和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甚至是领导,“拖拉”现象仍然存在。说话“慢条斯理”、开会“长麻吊线”、办事“虎头蛇尾”、问题“能避则避”等,给自己找点理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求有功,但求安稳。
调查和剖析一下“拖拉”现象的根源,你就会发现,主要存在 “五种缺乏”:一是缺乏思想解放,怕承担政治风险。不见“红头文件”绝不“盲”干,会上领导讲得再明白,只当耳旁风;“红头文件”下来了,才组织学习、制定方案,总是要比别人慢几拍。二是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工作麻木。无论干什么事都强调靠大家,大家动他才动,不在人前,也不在人后,求的是“过得去”。三是欠缺爱岗敬业精神,不喜爱自己从事的工作,自认“怀才不遇”,只当“和尚”不想撞钟。四是缺乏领导能力和长效机制,致使政令不畅。制度不科学、管理不严厉,事情不分轻重,工作纪律涣散,欠缺亲和力和战斗力。五是缺乏业务骨干,队伍素质总体偏低。不善学习、实践和总结,业务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一些职能之内的事情总办不好,甚至搁浅。
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问题,以致让“拖拉”现象继续下去,最终变成“顽症”,那就不好收拾了。根治“拖拉”现象要下大决心,决不能让其成为一种不良风气。
首先,要高度重视“拖拉”问题,对症下药,快速整改。这一问题已经严重贻误了事业的发展,许多提前能办成的事情在“拖拉风”影响下丧失良机,故不能把这种现象当成小事情忽略,否则,这一问题永远存在,还会积重难返。
其次,要靠科学的制度和管理体制解决问题。实践证明,人管人是管不好的,必须靠科学的制度和管理体制才会出工作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要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和举措,推陈出新,建立和完善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工作。
再次,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有七情六欲,解决好干部员工的思想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好他们的工作作风问题。学会和善于关心职工生活是当领导的必修课,这既是要求,也是水平的体现。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决心、有行动,“拖拉”问题定能彻底解决。
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