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20年人才工作特色亮点掠影

 2021-01-28 11:20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20年,我市各部门、各县(市、区)主动服从和服务重点工作,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落实了许多优惠政策,在外出招才引智工作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形成了多点发力、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为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昭阳:“三个精准” 助推安置区发展

精准引进人才。通过购买服务引进56名社工,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引进广东10名社工督导和10名专业社工,与昭通学院合作培养44名准专业社工,培育壮大本土社工、志愿者2300余名,建立“督导+社工+志愿者”人才队伍。

精准服务人才。围绕靖安安置区入驻企业、搬迁群众需求,设立全市首个“人才驿站”,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为人才提供服务,并联合社工、志愿者协助组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参加各类培训,将人才驿站打造成为人才培训、交流集散地和共享平台。

精准助力发展。发挥“凤凰计划”“鲲鹏计划”、专家工作站、省专家服务团人才引领作用,组织40余名省内外专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动苹果、马铃薯等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宽产业发展外延,助力脱贫攻坚。

鲁甸:集聚三类人才 服务易地扶贫搬迁产业

引入经管型能手。围绕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两园、两基地” 配套产业,聚焦人才引领转型发展,引进马铃薯、苹果、蔬菜、食用菌、香葱种植等领域经营管理人才30人、技术人才210人;引进箱包、皮具、藤编、电子加工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2人,技术人才150人。

培育产业型骨干。通过举办现场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岗前培训等方式,组织群众就近就业,累计培训5161人次,组织群众就近就业17016人,提供就业岗位6100个,月平均工资1500元以上。

选派技术型专家。举办“流动课堂”,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培训内容与群众需求结合的培训模式,以香葱、苹果、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技能培训为重点内容,开展技术培训12期,培训群众583人次。

巧家:聚“三力” 推动“人才+产业”

凝聚发展驱动力。围绕食用菌产业高质量、组织化发展,推行“基地+龙头企业+产业+人才”模式,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协调整合项目资金给予重点扶持,用于建设菌种培育场、食用菌加工厂等配套设施,改善产业基地基础设施。

提升服务竞争力。采取“建站在部门,服务带动一个产业”模式,在行业部门挂牌成立专家工作站和研究生实践基地;积极整合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建成500平方米实验室、50亩繁育基地和30个展示大棚,提升专家科研条件。

夯实发展承载力。搭建专家团队与本土人才互动交流平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25次,培育“田秀才”“土专家”18名,辐射带动群众790余名。采取“龙头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村级集体经济”模式,推动林下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投产第一年,实现销售1350吨、收入1080万元,挂联贫困户730户、促进年户均增收450元。

镇雄:“育、引、用”强化医教事业人才支撑

在“内育”上下功夫。在云师大附属镇雄中学成立“镇雄县校长培训基地”,打造本土优秀校长培育摇篮,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

在“外引”上出实招。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等优质平台,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成功引进浙江外国语学院、衡水中学、昆明理工大学等3家优质教育集团联合办学,助推镇雄教育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

在“用才”上求实效。组织专家人才开展“送教、送医下基层”,邀请省第一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东莞市医疗专家62人,为3500余名镇雄患者开展诊疗服务。大力支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全面推行驾驭式自主教育,在贫困地区办出优质教育。

彝良:强化全产业链“人才驱动”

围绕天麻产业晋位升级强化“人才驱动”。采取“县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小草坝天麻“两菌”研发及良种选育。开发以超高压保鲜天麻为核心的产品30余个,申请国家专利23项,助推彝良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全国天麻生产先进县”等称号。

围绕林产业提质增效强化“人才驱动”。邀请省、市专家和县级专技人才到产业基地一线专题培训76场4748人次,进一步提高林农栽培、管理能力。在蒿源山野菜、巴食川珍等企业开发了“笋念”等本土品牌。竹子、花椒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

围绕畜牧产业加快发展强化“人才驱动”。引进魏红江、杨亮宇、鲁绍雄等科研团队,开展黄毛猪、黑山羊、凤羽鸡等良种选育及产品研发。依托杨亮宇、胡小松等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出冷链运输凤羽鸡肉、罐装鸡肉酱等8个产品的“万物生”品牌。

威信:首办人才论坛 加强团结引领

主题突出“新”。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人才论坛主题,重点聚焦威信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汇聚人才力量,为加快高质量崛起提供创新发展新动力。

范围涉及“广”。分别举行教体系统论坛、卫健系统论坛、农业科技林业水务系统论坛和文旅民宗系统论坛,覆盖全县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进一步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在各自岗位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新时代艰苦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为威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交流形式“活”。围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分析过往工作,交流时代和行业革新,分享成功经验,进一步凝聚各类人才的合力,传承爱国情怀,共同助力威信经济社会发展。

盐津:培养本土人才 助力产业富民

打造人才集聚“蓄水池”。分类汇总全县急需紧缺人才,建立7个人才库,集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33人。社会聘用172名具有一定畜牧兽医经验的人员纳入村“两委”管辖,负责养殖业技术指导及防疫工作。

畅通人才培养“输送管”。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基层一线流动,选派86名工作思路广、政策理论水平高、新事物接受能力快的年轻党政人才干部,到村(社区)担任指挥长,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推动县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巩固脱贫成果。

拓展人才使用“新天地”。紧盯“产业富民”目标,深入推动农林科技人员技术下沉挂乡包村服务产业发展工作,选派45名农技人才下沉基层,向养殖户进行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推动人才智力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大关: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助推竹产业发展

聚焦主导产业,引进高端人才。引进“凤凰计划”高层次人才董文渊,通过设立专家工作站、建立筇竹研究实验室和带培人才团队等形式,积极推广筇竹采种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指导成功申报“一县一业”筇竹笋特色县。全年建设筇竹生态高效培育技术布点育苗基地24个968亩。

强化技术应用,推动产业发展。依托董文渊及其团队,开展筇竹实用技术推广培训,提高育苗水平和质量,先后举办培训班80余期,覆盖群众7000余人次,大关筇竹综合产值3.8亿元,3.66万人稳定脱贫,15.9万人受益。

注重跟踪培养,育强本土团队。组织9个县级筇竹产业专班分别下沉9个乡(镇)竹产业发展一线,并以木杆镇为核心示范带动,聚焦育苗、种植、抚育管理、竹笋采摘、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培育乡土筇竹技术人才56人、致富带头人123人。

永善:引来“点睛人” 助推大发展

引来土专家,攻克马铃薯种植难题。引进5名市级农科专家,培养马铃薯种植适用技术人才500余名,高标准打造2万亩马铃薯示范基地,实现产值1.7亿元,有效解决马铃薯传统种植增收难题。

引来好老师,突破教育事业瓶颈。与浙江温州知临教育集团合作创办知临中学,引进7名国内优秀骨干教师、优选70名县内优秀骨干教师组建优质管理团队,开启教育跨越发展新篇章。

引来名医师,带来全民医疗福利。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柔性引进李俊雄、张晓雪和周太成等高层次人才,组建名医(专家)工作站(室),推动全县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回引离乡人,充实农村发展能量。采取“定向+选拔”引回来、“培训+帮带”育出来、“激励+约束”管起来等措施回引回流优秀人才272人,其中56人作为村(社区)“两委”预备人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储备人才力量。

绥江:“三个一”培育电商人才

用好一个孵化基地。成立集培训、信息、网销为一体的县级电商人才孵化基地,聚焦稻花鱼、枇杷、半边红李子、米酿酒等特色农业,以“脱贫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形式组建电商基地,累计孵化企业20余家。

举办一场抖音大赛。举办首届“绥江李子红了”抖音大赛,吸引30多名电商负责人参赛,通过项目路演、专家评分等程序,评选出“抖音人气奖”10名,“最佳达人奖”5名,“最强带货达人奖”1名,积极为乡土人才搭建创业舞台。

组织一场直播带货。举办首届直播助农销售活动,培养、挖掘出一批乡音淳朴、能说会道的本土直播达人,宣传推介本土特色农副产品。现场签订2021年300万元半边红李子、100万元枇杷、2万斤稻花香大米、50万枚鸡蛋购销协议。

水富:推动农林科技人才沉下去干产业

“准”字选人。加强地方产业需求研判,继续选派15名优秀农科人才下沉产业一线。并将产业营销人员纳入下沉范畴,把产业发展从生产端延伸到销售端,推动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

“细”字管人。立足“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成支柱”目标,每月采取查看台账、走访群众、实地察看等方式,常态化掌握下沉人才工作情况,加强跟踪管理,推动履职作为。

“实”字励人。鼓励下沉人才以技术入股等方式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并合法取得薪酬或奖励,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农民创办利益共同体并取得合理报酬。

“效”字评人。围绕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开展考核工作,业绩突出、表现优良的,在评优评先、后备干部人才管理中优先推荐使用;考核不合格的,严格按程序予以召回。

市农业农村局:农科人才挂联产业促发展

2020年,市农业农村局继续推行处级领导干部分片挂钩联系制度和市级农林科技人员挂联服务产业工作机制,组织7个专家团队、178名农林科技人员挂联县(市、区),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累计深入县(市、区)开展产业调研30余次,提供技术指导服务2000余次,开展科技培训800余次。

在科技服务中,挂联苹果产业科技人才几乎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开展桔小实蝇监测防控工作,组织果农开展技术培训,将桔小实蝇危害有效控制在3%以下,保障了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挂联马铃薯产业的农科人才驻扎洋芋帝国指挥部,积极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认真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创下马铃薯实测1亩以上西南片区单产6015.89公斤最高纪录;挂联特色养殖产业科技人员根据生猪、肉牛、乌骨鸡等产业需求,分类指导推动特色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通过挂联指导,挂联团队及科技人员交出了一份份喜人“答卷”。

市交通运输局:强化综合交通人才支撑

市交通运输局继续实施“人才强交”战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开发,推动了5条高速各自实现部分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向800公里迈进。

该局把招才引智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年共邀请王复明、彭余华等知名专家40人次对综合交通规划问诊把脉,协调交通运输部公路专家委员会数十名顶级专家对重点课题研究和交通扶贫作论证指导。依托“凤凰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向省交通运输厅申报17个科研课题,加强技术创新。深化东西部人才协作,主动对接东莞市选派业内专家对交通运输安全、公交运营等领域进行指导。并在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基础上,与长安大学联合举办两期、300人次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目前,全市交通系统累计有86名副高级以上工程师、150名工程师、9名职业经理人。

本版文图由市委组织部提供


审核:毛利涛   责任编辑:莫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毛利涛
责任编辑:莫娟
标签 >> 公益 人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