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300亿元背后的经济答卷 ——昭通市“十三五”经济发展综述

 2021-01-26 11: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半城苹果满城香。

每天脱贫1000人,全市经济总量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均突破1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100亿元……这,是“十三五”期间昭通交出的经济答卷。

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想不好永远干不好。“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立足昭通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想清楚“站位全国看昭通,我们能干什么;站位昭通看昭通,我们该干什么”,在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战略中找准切入点、抓住支撑点、抢占制高点,有序借力、有效借势,创造了“1年建成两个中等县城规模的大型跨县区安置区,1个月完成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签订”的奇迹,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跨省搬迁安置、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困扰昭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世代住土房,今朝搬新居;感恩共产党,如今摘穷帽。2019年,永善县桧溪镇源胜村二坪第二村民小组的蒙兴中家共有4件喜事发生,分别是女儿蒙太美考上了大学、儿子蒙太波考上县城重点高中、全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在国庆节搬进了新居、通过“双认定”年底退出了贫困户。在永善县摘除贫困县帽子之际,曾经极度贫困的蒙兴中家喜事连连,好事不断,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佳话。

2020年12月,记者再访蒙兴中家,蒙兴中自信地说:“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已经吃穿不愁,住上了新房子,两个娃儿有学上,生活费也有保障。只要两个娃儿学习有进步,我继续外出打工,白再芬在家种好几亩地,管理好2019年种植的3亩猕猴桃,过几年就能还清贷款和借款,我们一家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也能过上小康生活!”

别样山茶别样红,一枝一叶总关情。源胜村蒙兴中一家的脱贫致富故事,好似二坪山上的山茶花,在经历了寒冬后,必将开放得更加红艳!蒙兴中一家的脱贫致富故事,只是昭通千万农村群众脱贫故事的一个缩影。

拼搏“十三五”,脱贫百万人。“十三五”时期是昭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昭通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昭通时“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闯出了一条摆脱绝对贫困迈向全面小康的“昭通路径”,困扰昭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实现了全市185.0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啃下脱贫攻坚最硬骨头的“铁齿铜牙”,探索创新“跨县搬迁、集中安置、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走实建设配套搬家、产业就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三部曲”,建成69个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区(点),其中万人以上规模的达9个,靖安、卯家湾跨县区安置规模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35.47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一步由贫困山区到现代城镇、由传统农民到城镇市民到产业工人的“直过式”跨越,推动“让人搬到人该待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从根本上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千年困局。坚持把高原特色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脱贫的重要支撑,全面落实“三个全覆盖”及“村村有亮点、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要求,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单点突破带全局,“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升集团10万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和方向,推动了“此苹果非彼苹果”“此马铃薯非彼马铃薯”的蝶变。坚持把劳动力有序稳定转移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按照“近抓转移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积极构建政府对政府、政府对重点企业的长效对接机制,推动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转移就业。2020年末,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分别达87%、91%,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幸福“十三五”,日子过红火。5年来,昭通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预计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3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年均分别增长9%、9.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实现翻一番,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以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引领新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老产业+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产业”思路,推动苹果、竹子、马铃薯等高原特色产业实现量效齐增;以70万吨水电铝、80万吨有机硅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稳步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制约发展主要瓶颈得到根本性缓解。规划新建12条高速公路全部落地,其中8条建成通车、4条快速推进,建成高速公路750公里,改造国省干道公路1050公里;成贵高铁通车运营,渝昆高铁开工建设,昭通迈入“高铁时代”;水富港扩能改造成效明显;昭通机场迁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白鹤滩水电站援建工程有序推进;水利、能源、现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按照“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层次,文体公园、省耕国学文化公园、乌蒙水乡等城市综合体投入使用,靖安、卯家湾两座山水宜居新城初具雏形,“秋韵昭通·苹果之城”展现出独特魅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和特色村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深度融合、特色彰显,无所谓城、无所谓乡”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仅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就拉动城镇化率提高7个百分点。“四个一”行动深入推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昭通篇章取得开拓性进展。围绕“守住一片蓝天”,推广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2020年,昭通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围绕“绿化一方群山”,坚持应搬尽搬与应退尽退相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竹、还果321.76万亩;围绕“护好一江清水”,创新落实“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九大攻坚行动”全面推开;围绕“建设一座果城”,产业、景观、城市形象一体推进,“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美好愿景逐步变成现实。社会事业和改革开放全面进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整体性提升。

展望“十四五”,夺取新胜利。“十四五”时期,昭通将准确把握在新征程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脱贫产业培育提升、乡村基础建设提升、全民综合素质提升“四大提升”行动,聚焦打造“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围绕“一主两副”总体布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构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新格局,坚持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平安昭通建设,推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文 通讯员 柴峻峰/图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