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视界丨温暖的“家”

 2021-01-26 11: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幺儿,吃饱了没?还要喝点汤吗……”“妈妈,我要唱歌、我要画画……”这是记者在采访巧家县儿童福利院时看到的一幕。作为救治孤残儿童、残疾弃婴专门机构的巧家县儿童福利院,在认认真真做好孤残儿童康复救治工作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精细化的照料、救治、教育、康复等服务。

孩子们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巧家县儿童福利院已成为孩子们的“家”,走进福利院,干净宽敞的活动室、温馨装饰的教室、“妈妈们”精心制作的点心……一切都在述说着爱的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均来自巧家县各个乡(镇),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孩子们都叫他们“爸爸”“妈妈”,陪伴照顾时间久了,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而这些被救助的孤儿,把这里的工作人员当成了自己的重生父母,感恩不尽。

“这里特别好,‘爸爸’‘妈妈’(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非常关心我、爱我,我每天上学、放学都是公交车接送,中午饭由福利院的“妈妈”送到巧家县民政局,我们在民政局吃,晚饭又回到家里(儿童福利院)吃,我们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我在这儿生活得很快乐。”儿童福利院的一位小朋友告诉记者。

“院内目前有100个孩子在上学,有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有的在班里当班干部,看着他们每天开开心心去上学,我心里非常高兴。”采访时,巧家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冉启辉自豪地说。

2013年底,康璐的父母因交通事故死亡,康璐当时摔断了大腿骨,虽保全了生命,却很难走出失去父母的阴影。入住巧家县儿童福利院半年后,才又住进医院取出了固定骨头的钢板。康璐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她不但学习好,还对电子琴、古筝、葫芦丝等乐器有一定的表演能力,现在巧家三中高中部担任学生会干部兼学校播音员。

据介绍,在巧家县儿童福利院还未建好之前,这些孩子是通过租房的方式来安置的。建好后,孩子们才拥有了一个固定的“家”。

巧家县儿童福利院于2016年10月开工建设,2017年6月竣工,2019年8月入住,占地面积19亩,建筑面积3081.81平方米,现设有床位100张,是全县唯一的儿童福利事业机构。主要职责是收养全县城乡孤儿、弃婴和无家可归的残疾儿童,为他们提供养育、预防、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服务。目前,院内集中养育儿童116名,其中学龄前儿童及残疾孩子16人、小学在读43人、初中在读39人、高中在读6人、大中专在读12人。该福利院不仅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完备的生活保障,还建设了多功能活动室,满足孩子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天

巧家县儿童福利院始终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原则,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工作主线,以服务孤弃儿童为中心,以提高职工队伍服务素质为重点,把儿童福利机构行业标准化建设紧紧结合在一起,为孤弃儿童营造了一个“幸福的港湾,温暖的家园”,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天。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规划布局科学合理,总体由后勤保障楼、综合办公楼、儿童生活住宿楼、文化娱乐楼五层分区建筑构成,区域划分明显,各块功能突出,院内绿化和大型舞台、篮球场、塑胶草坪、运动游乐场相映成趣;该院组织护理人员到昆明市儿童福利院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同时也邀请“彩虹桥”项目老师和昆明市儿童医院专家组,对该院职工进行培训指导,努力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服务水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锻炼孩子们的社交能力,例如:积极组织演讲比赛、举办文艺晚会,每学期举行一次文化体育活动,邀请巧家县文化馆老师周末到儿童福利院进行舞蹈培训;通过“明天计划”“折翼天使”等项目,和外界广泛联系,为院内残疾孩子寻找康复治疗的机会,专人一对一负责残疾儿童的衣食住行,目前,4名残疾儿童康复效果显著。

2012年出生的钟天佑是个弃婴,2012年6月,一对钟姓夫妻到儿童福利院,抱着一个不到半岁的孩子,声称是在巧家县妇幼保健院捡拾的,他们带了三个月后,发现孩子是脑瘫,且健康状况十分糟糕,要求送交儿童福利院救助安置。经白鹤滩派出所调查核实后,儿童福利院接收入院,并送到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医治了三个月后,孩子情况才有所好转。天佑三岁多时还不会走路,两三个字的词语都说得模糊不清,有时和他沟通半天都不知道他要什么。后来经过外送北京、上海等专业医疗机构康复治疗,他现在不仅能听懂老师的全部指令,而且能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人交流,还会使用一些恰如其分的形容词,如“幸好”“非常高兴”等。如今吃饭、上厕所等基本生活能完全自理。

“让残疾重症孩子通过手术护理,全部或部分恢复身体机能,生活上能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依赖,是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冉启辉如是说。

精心呵护每一位孩子

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是儿童福利院服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一直以来,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根据季节变化,工作人员不断修改菜谱,每天都坚持选择提供最新鲜的肉食蔬菜给食堂。炊事员们努力学习烹饪技术和技巧,力争做到饭菜可口、营养均衡。

2011年出生的王易是一个弃婴,他先天性重度脑积水。2012年,巧家县儿童福利院通过省民政厅,联系昆明市儿童医院,在“明天计划”资金的支持下,为孩子做了脑积水引流术。后来,手术医生多次询问孩子情况时说:“你们儿童福利院的精心护理和关爱才是孩子活着的根本。”

孩子们入院出院时,巧家县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都不厌其烦地强调安全,反复利用孩子们集中的时间和机会,积极传输安全常识和危险规避方法。为防溺水,多年来多次有组织地教孩子们学游泳,目前除残疾孩子和新入院的,其他都已经学会游泳。十余年来,院内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巧家是地震多发地带,逃生演练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巧家县儿童福利院每年都要不定期进行一到二次逃生演练,并请专业人员到院内对孩子们进行逃生、灭火等技能培训。

建立完善的儿童个人档案是保证儿童福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对单位和儿童个人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巧家县儿童福利院为所有收养儿童建立了完备的个人档案。每逢节假日定期举行文体活动,借机采集孩子们的生活照片,真实反映孩子们在儿童福利院的生活状态,收集和保存了大量儿童在院生活的原始图片和文字资料,记载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业情况及成长经历。

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巧家县儿童福利院坚持对职工和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培训,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该院目前有管理员4名,聘用人员16人。为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该院通过积极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多次派护理人员到昆明市儿童福利院进行专业培训,也邀请“彩虹桥”项目的老师和昆明市儿童福利院专家到院对职工进行面对面的培训辅导。目前,在院职工除新来的5人外,其他都取得了护理员资格证。

该院还利用假期,把有特长爱好的孩子送到当地的音乐舞蹈培训中心进行专业培训。

高彪、高燕两兄妹因母亲多年下落不明、父亲生病死亡,两兄妹被安置在巧家县儿童福利院。如今高彪已职高毕业离院务工。高燕在读云南省建筑学校五年制大专,在院时,她长期接受舞蹈训练,舞蹈基础好,有辅导及组织能力,入学后就被选入学校学生会。

该院还组织孩子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福利院孤弃儿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和疏导教育,是防止孩子心理发育偏离正确方向、形成健康人生观的途径和必要手段,是儿童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为融入社会做准备,院内每年都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验活动,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等传统节日,该院都要开展与节日相符的文体活动,每年精心组织的演出不少于四次,还经常带孩子们参加县委、县政府和有关单位组织的公益演出活动。经常组织孩子们参观图书馆、到阅览室看书,带孩子们到超市购物、外出旅游、集体烧烤等,培养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格。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

培养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赋予儿童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该院把感恩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从孩子入院时开始,从生活点滴入手,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有礼貌、学会微笑,学会正确称呼和问候别人,要以院为家,发挥小主人的作用,学会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学会照顾残疾孩子,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院内所有工作人员除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监督孩子们的学习外,都要求言传身教,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要求孩子们做事有分寸、遇事有担当、为人要友善。尊师重教,无论对老师还是长辈,礼先行孝为本。要求他们时刻记住,“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该院办公室每周都要评比一次好娃娃并给予奖励,让孩子们轮流组织关于感恩的演讲比赛和一些文体活动,在锻炼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感恩。

2010年出生的刘雨是一个弃婴,她先天性智力低下,还患有苯丙酮尿症。2014年3月,巧家县公安局治安巡逻大队人员在妇幼保健院外面的路上发现并送交儿童福利院,后来通过发协查通报,请全县各乡(镇)派出所、村委会协助寻找孩子父母未果。孩子在饮食上有相当多的禁忌,凡食用高蛋白食物,如米饭、瘦肉等,经常都会全身生疮溃烂流黄水。刘雨刚入院时五岁左右,吃甘蔗不吐甘蔗渣,吃花生也不会剥,连壳一同吃。后来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训练,终于教会她吐渣剥皮了。目前她还能识别常规的颜色,还能帮工作人员喂小孩吃饭。

重视孤弃儿童的安置工作

巧家县儿童福利院自建院以来,该院一直高度重视孤弃儿童的安置工作,把安置当做抚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对有条件回归家庭的,本着“应送尽送,早送快送”的工作原则,给每一个孩子争取回归家庭的机会。严把送养关,认真做好收养意向家庭的评估走访,对夫妻关系紧张、亲情淡薄、道德品行不端的家庭一律不予考虑;转变观念,积极拓展涉外送养渠道,通过“希望之旅”“夏令营”活动等向对口帮扶机构多渠道推荐院内“特需”儿童;认真准备送养材料,及时上传孩子成长变化情况。对成年或将要成年的孩子,符合回归社会条件的都提前教以技术、培养务工的必要技能,使他们能自食其力;对无法回归社会的最大限度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福利机构的生活。

自2005年开展送养安置孤弃儿童以来,该院完成国内外送养安置弃婴100余名,办理完成涉外家庭收养安置孩子22人,其中残疾儿童15名。除此之外,还扎实做好送养家庭的安置回访工作,该院通过邮箱、收养机构、信息系统等与国外家庭一直保持联系,了解涉外送养孩子的动态、成长状况;从家庭反馈的安置报告及图片情况,在收养家庭生活的孩子们都非常幸福。

出生于2001年的王静也是个弃婴,2001年被当地的一位老奶奶捡拾收养,在捡养家庭因无法解决落户及读书问题,2010年送入该院安置。她勤奋好学,在院内、在学校都表现十分优秀,2014年送养到美国定居,现就读高中二年级。2018年还回国到巧家儿童福利院回访了半个月。

注重对儿童群体的关爱保护

“巧家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都喊我们‘妈妈’,我们这里有个9岁的脑瘫患儿,从他出生起就被巧家县儿童福利院救助。孩子在四五岁时都还不会走路、不会叫爸爸、妈妈,后来送到北京、上海等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加之我们也对他进行康复训练,现在他能够到处跑着玩、能够叫妈妈,还会说简单的句子了。我们儿童福利院主要就是对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救助,如果没有儿童福利院,很多失去亲人的困境儿童将很难生存。”巧家县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舒晓芳说,“福利院的孩子们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更多人的关爱,要想做好这份工作必须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

在平时的工作中,巧家县各级各部门非常注重抓好对儿童群体的关爱保护,派工作组对全县16个乡(镇)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入户掌握相关情况。按照最新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标准,各乡(镇)共排查出469人(其中:符合条件并发放补贴的422人,不符合条件的47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948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已享受基本生活补助。此外,通过“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2020年3月至8月已资助23名适龄在校孤儿11.5万元。另外,还开展孤儿等特困儿童走访探视工作,对全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摸排,建立了信息台账,积极动员11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入住儿童福利院集中养育。2020年9月,还将符合基本保障条件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录入“金民工程”全国儿童福利综合管理系统。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共有6247人,《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签订达100%;已建成148所“儿童之家”并挂牌使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各村(社区)完小已建有的“儿童之家”加挂“昭通市儿童之家”牌匾,目前已全面完成184个村(社区)“儿童之家”的挂牌工作。

“这些孩子的命运是坎坷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巧家县儿童福利院采用精细化与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把医疗、康复、教育、养护有机结合起来,使许多孩子得到康复,回归社会,希望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巧家县民政局局长信丽说。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采访结束后,孩子们边做手势,边大声歌唱《感恩的心》,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位孩子的脸上……

                                                                                                                         (昭通日报社记者 朱德华 通讯员 姜连聪 文/图)






审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刘静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刘静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