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1-25 11:57车子缓慢地行驶在半山腰,刚要转向昭阳区小龙洞回族彝族乡宁边村偏坡苗寨,就被前面的塌方碎石阻断了去路。
不得已,志愿者只能把眼前15辆车里的上百件物资,扛到距离此地3公里的苗寨,这绝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对于昭通穆青公益的青年志愿者来说,这早已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斋月以来,这批以回族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由汉族、苗族、彝族等多民族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按照往年的习惯,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精神,深入到山区困难同胞家中,分发“爱心礼包”,给他们带去关怀和温暖。
今天去偏坡苗寨,是今年穆青志愿者第五次集体活动,也是我今年参加的第三次志愿者活动。
盛夏的苗寨,被葱郁的树木包围,远处的苗族特色建筑若隐若现。志愿者扛着米、油、牛奶、面条等物资,缓步行走在山路上。山风吹拂着衣角,野花遍山开放,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志愿者们互相协助,有说有笑,没人感觉到一丝累意。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苗寨的村口。脚步还没来得及停顿,耳边便传来了优美的歌声,我们加快脚步,急忙赶到广场。广场上,苗族同胞们穿着苗族服装,载歌载舞,以她们独特的方式对志愿者们表示欢迎。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兄弟民族村寨。
我拉着一位70多岁老奶奶的手,向她问好。虽然她说着陌生的苗语,但我们的掌心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她家离广场大约100米左右,我和志愿者小伙伴把“爱心礼包”送到奶奶家中。
在周末,如若手机突然“嘟嘟”振动,不用看也知道是穆青公益的志愿者正在群里热火朝天地报名接龙,次日去分发“爱心礼包”。
在千余人参与的穆青公益群体中,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占了80%以上。每天上千条的群消息很容易消耗手机的内存。整整一个月,志愿者的脚步就遍及昭通市的4个县(区)10余个乡(镇)。
五一小长假,好不容易有了闲暇的时间。是夜,10时左右,忽然手机微信响了一下。我一看是穆青公益“爱心礼包”负责人杨希坤发的消息,问我明天有没有时间去鲁甸桃源回族乡分发“爱心礼包”,顺便帮忙主持一下活动。我犹豫了一下,但转念一想,他和志愿者们每场志愿活动都积极参加,很是不容易!加之在这样炎热的夏天,志愿者不得不经历重重考验。如此可爱可敬的一群人,是我打心里就敬仰的“草根英雄”,我又岂能拒绝呢?于是我回复他,愿意一同前往桃源参加“爱心礼包”发放活动。
五月的鲁甸,樱桃满园红,让这座千年银都散发着火红的气息。在蔚蓝天空的映照下,桃源坝子显得格外楚楚动人。集合地选择在桃源乡的风情园。下车后,我就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志愿者们互相招呼着,准备着今天“爱心礼包”活动的相关物资。在一番简单的介绍交待后,大家就开始分组前往各个村子。
我跟随的小组目的地是拖姑村。在走进几家回族群众的家中后,我的内心感到极度不安。低矮的平房内,一位患喉癌的大姐,解开头巾,指着没有秀发的头,泪流满面。我不断安慰她,让她放松心情,这样有助于恢复她的健康。坚强活着,足以令人敬重。
就在大姐家隔壁,走路不方便的二年级小朋友也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8岁的孩子,要是在城里,还是和父母撒娇的年龄,可他每天放学回家后,还要给家里人做饭。在交谈中我们得知,他和哥哥在学习上都很用功,我和志愿者都鼓励他们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贫穷让他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我递给他一百元时,他坚定地说不用了,我怕我的无意伤害了他的自尊,就和他说明情况,他才说拿给他的妈妈保管,他说,小孩子是不能拿那么多钱的。
这样感人的情景真是令人泪奔。
我们回到拖姑古清真寺,整装休息。我饶有兴致地从头到尾把古寺又重新欣赏了一遍。从照壁、唤醒楼、无倦堂、正殿、后亭、厢房,每一处无不凸现了这座古寺的厚重历史。
时代在召唤,青春需唤醒。每个人都有一个唤醒期,但唤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志愿活动唤醒了一批批优秀青年,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肩负民族团结大任。
(昭通日报社通讯员 锁鹏/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