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1-22 14:42就业是家庭收入的源泉,是社会稳定的基石。1月20日,“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通报了全市“十三五”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
会议通报,“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各级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立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这一最大市情,坚持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四篇文章”和夺取全面胜利“五大战役”之一的决策部署,作为事关脱贫攻坚胜败、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一招,按照“近抓转移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特别是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以大规模高度组织化转移输出破解增收致富难题,推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从“自发、无序、无保障”外出打工到“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高质量”转移就业的根本性转变。
截至2020年末,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1.98万人,就业率达82.56%;104.55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2.01万人,就业率达88%;13.74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就业率达92.42%;省外转移就业111.58万人,占全省32.18%;疫情期间“点对点、一站式”输出20.09万人,占全省32.3%,以上5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市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27%,在4项收入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65.18%上升到2020年的77.28%,为全市如期实现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通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工作机制上、促进就业方式上、技能培训质量上、服务保障上取得很好成效。在工作机制上,就业服务网格化,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哪里,就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以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和精准到人的服务机制,保障就业服务全覆盖、无死角。在促进就业方式上,坚持“尽可能外出就业,尽可能到珠三角、长三角就业”,以高度组织化推动农村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市场实现精准对接,以转移输出为主、就近就业为辅,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在技能培训质量上,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按照“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培训,劳动力想学什么就参加什么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不同文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促进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在服务保障上,坚持以稳就业促进“稳增收、稳脱贫”,整合各类资源,用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让外出务工人员更加安心稳定工作,2020年,全市外出务工年人均就业达10个月以上。
在发布会上,媒体记者还提问了疫情防控期间交通运输部门保障工作、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等问题。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龙泉飞 唐龙泉飞 实习记者 苏 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