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通之变(三)| 奋发努力!昭通农村劳务大军走遍大江南北

 2021-01-20 17:3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发布会现场

1月20日上午,昭通市召开第三场“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为“昭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主持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只有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才能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是农村劳动力大市,如何将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助推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点?今天将由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运局、市司法局介绍昭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市人社局副局长邓怀江先生,

市交运局副局长李建梅女士,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向树阳先生,

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成敏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中国发展网、北纬29°、昭通新闻网、昭通市政府网以及微昭通、昭通发布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市人社局副局长邓怀江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有请邓副局长作发布。


新闻发布


昭通市人社局副局长 邓怀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通过今天的专题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市人社干部向广大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昭通人社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作、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629万昭通儿女感恩奋进、勇毅前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昭通时作出的“三个更加”殷殷嘱托和“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谆谆教诲,立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这一最大市情,坚持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四篇文章”和夺取全面胜利“五大战役”之一的决策部署,作为事关脱贫攻坚胜败、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一招,按照“近抓转移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特别是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以大规模高度组织化转移输出破解增收致富难题,推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从“自发、无序、无保障”外出打工到“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高质量”转移就业的根本性转变。截至2020年末,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1.98万人、就业率82.56%,104.55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2.01万人、就业率88%,13.74万易迁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就业率92.42%,省外转移就业111.58万人占全省32.18%,疫情期间“点对点、一站式”输出20.09万人占全省32.3%,以上五项指标2020年末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市贫困户和易迁户“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27%,在四项收入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65.18%上升到2020年的77.28%,为全市如期实现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就业服务网格化,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哪里,就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以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和精准到人的服务机制,保障就业服务全覆盖、无死角。

一是织密基层网格。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2.75万个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3万余名市县乡村“四级干部”、驻村队员、督导员、就业信息员,全部盯到村、抵到户、对到人,织密织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格中有人、责任上肩”的就业服务网格,为高度组织化转移输出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拓展服务范围。在务工人员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建立24个驻外人力资源服务站、派驻58名工作人员,依托昆明、浙江、广东等141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建立211个就业服务站,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技能提升、人岗匹配、稳岗转岗、跟踪服务、维权保障、关心关爱等工作。

二、转移输出组织化,促进就业更加充分

坚持“尽可能外出就业,尽可能到珠三角、长三角就业”,以高度组织化推动农村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市场实现精准对接,以转移输出为主、就近就业为辅,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充分就业。

一是促进劳动力尽可能外出就业。抢抓粤滇东西部劳务协作机遇,与沿海发达城市企业建立精准劳务对接机制,打造稳定、集中的劳务输出基地,广泛动员农村党员群众、人力资源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动劳务经纪人与人力资源公司直接对接,实现定人定岗、定向输出,利用“春风行动”、就业扶贫“百日攻坚大会战”、“千场招聘进千村”等活动,举办大型招聘会、乡镇巡回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转移就业对接活动,安排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全过程陪同到输出地开展安置和稳岗工作。同时,整合就业补助资金、扶贫资金、东西部对口帮扶资金15.92亿元,制定出台“6+1”就业扶贫政策,通过交通费补助、鼓励组织劳务输出补贴、稳岗补贴等激励政策,激励贫困劳动力尽可能外出务工。2020年末,全市农村劳动力省外就业110万人以上,贫困劳动力省外就业42.44万人,实现了省外转移就业总数逆势上扬、提质增量

二是抓实疫情期间返岗复工。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对就业工作带来的冲击,坚持突破中创新、挑战中提升,抢抓全国复工复产、劳务用工“窗口期”,做到提前摸底、提前准备、提前对接、提前组织,开启了安全、可控、大规模的省外转移就业,打造“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全链条用工闭环,全市组织包车3905辆、专列43列、包机4架次,“点对点”“保姆式”输出20.09万人,实现了疫情之下返岗复工“零感染”“零伤亡”“零投诉”“零退工”。

三是扩大本地就业。聚焦“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依托基础设施建设、80万吨有机硅、70万吨水电铝等项目的用工需求,以及引进的4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90.19万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规范合理有序开发8.86万个公益岗位,帮助“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

四是推动易迁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按照“以岗定搬”“以业定迁”的要求,在高质量开展“就业清”和严格动态管控的基础上,结合各安置区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特色产业和蔬菜大棚等,全覆盖开展“十有”达标专项行动,推动实现易迁群众政策宣传、培训引导、岗位推送、养老保障、就业意愿协商、政策资金“六个到位”,让易迁群众既“搬得出”更“稳得住”,通过“有就业”实现“逐步能致富”。截至2020年末,各安置区建成38万平米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引进3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就业6.59万人,培训搬迁劳动力9.07万人次,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14万人;全市易迁劳动力就业率92.42%,易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技能培训精准化,就业质量越来越高

坚持“志智”双扶,按照“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培训,劳动力想学什么就参加什么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不同文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促进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转变思想,引导愿出去、敢出去。组建就业扶贫宣讲团,加强扶志引导性培训,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劳动力用勤劳闯出致富路。

二是灵活授技,确保学得会、用得上。把群众意愿与市场需求、就业需求、岗位需求相结合,紧扣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及易迁产业布局,采取政企合作方式,引进企业建立“生产模拟车间”,打造“田间课堂”“车间课堂”,以灵活授技、靶向传技推动实现培训与转移就业无缝衔接、由体能型务工向技能型就业转变。5年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27.99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培训112.44万人次。

三是创新职教模式,阻断代际传递。力推“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改变一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2.5+0.5”“2+1”等办学模式和“职教+劳务”校企合作模式,把学校办在工厂、把班级建在车间,提升职教覆盖面和精准度。全市与省外95家职业教育学校建立协作关系(,14.35万名初高中毕业生通过就读职业教育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业。

四、服务保障精细化,转移就业更加稳定

坚持以稳就业促进“稳增收、稳脱贫”,整合各类资源,用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让外出务工人员更加安心稳定工作,2020年全市外出务工年人均就业达10个月以上。

一是做实稳岗转岗。主动与114个重点地区和企业建立劳务协作长效对接机制和跨界稳岗转岗机制,派出44名稳岗专员和58名驻外工作人员,以精细化跟踪服务促进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就业。仅疫情期间,就走访慰问务工人员8万余人次、开展维权服务2.23万人次、帮助省外转岗5705人,帮助因疫情返乡的8080名劳动力转岗再就业。

二是做好维权保障。加强劳动关系源头治理和风险防控,建立异地维权机制,以根治欠薪冬季(夏季)攻坚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恶意讨薪行为,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5年来,全市累计处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2351件、结案率96%以上,帮助5.49万名农民工追回工资7.38亿元;建立劳动关系风险监测定点联系企业机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438件,结案率为100%。

三是加大关心关爱。以老年关爱中心、爱心小食堂、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志愿者服务中心等为载体,为务工人员及家人提供就医就学、生产生活、权益维护等全方位的关爱服务,做到“打工的事情交给你,家里的事情交给我”。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顾“十三五”期间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是全市上下戮力同心、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推动实现转移就业工作格局之变的5年;是立足实际破题破局、坚持近抓转移就业为主,推动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之变的5年;是严格落实动态管控、网格覆盖到村到组,推动实现组织转移输出模式之变的5年;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匹配到岗到人,推动实现创新技能培训实现就业质量提升的5年;是聚焦重点全程把控、做实做细群众工作,推动实现精准就业服务保障之变的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不仅是市委、市政府高高举起脱贫攻坚大旗,坚持“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工作要求的一个具体体现,更是深入践行“133”工作思路,锻造敢打善拼、坚韧求成“乌蒙铁军”的一个生动实践。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昭通市“十四五”规划建议各项部署,立足新形势、新要求,持续发力,着力在巩固提升、更好地发挥保障支撑作用上再创新高,从构建稳定有效的联动机制、探索精准有效的培训机制、强化完善措施有力的市内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公益公服岗的设置管理机制“四个方面”精准发力,以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为抓手,“奋战一百天、实现开门红”,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创佳绩、更新迭代,助力全市“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就业关切千家万户,希望广大新闻媒体朋友,继续关注昭通人社、关心昭通就业工作。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

谢谢邓怀江副局长的发布。下面,有请记者提问。


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疫情防控期间交通运输部门是如何组织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安全便捷到达目的地?

昭通市交运局副局长 李建梅: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昭通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您刚才提出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回答: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们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是一场极致考验。疫情发生以来,交通运输部门将农民工返岗运输保障作为运输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保障外出务工人员有序劳务输出。疫情期间,全市共投入运力7642车次,运输农民工出行务工10.6509万人次;共包铁路专列37列,累计向发达城市输送外出务工人员34175人;完成由昭通飞往杭州、新疆阿克苏、新疆等城市包机28架次,共运输劳动力1924人次。

一是“一车一策”精心制定运输方案。自2020年2月13日启动农民工返岗包车“点对点”直达运输活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稳定就业的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转移就业,加强与市人社局、市卫健委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根据农民工运输需求及时做好运力准备和调配,“一车一方案”做好运输运力调集和运输服务保障,实现家门、车门、厂门“三门相连”。

二是全面提升农民工返岗运输服务保障工作。交通运输部门按照“六严一督促两快速”要求,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驾驶员资质关、客运站场营运车辆消毒关、乘客体温测量关、全程安全监控和疫情防控关,严格控制包车50%客座率,督促做好乘客信息登记,快速办理包车手续及办理通行证,扎实做好农民工外出务工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便捷、安全出行。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强化运输过程监管。客运企业认真落实GPS动态监控值班值守制度,全程监控车辆疫情防控及营运行为,严格落实“点对点”运输,不站外上下客,凌晨2点至5点休息,发现发热病人按规定做好防护并尽快送至留置站等各项措施。同时,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联合公安交警、治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整治,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交通运输市场规范管理。2020年,运政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1万人次,检查车辆15.2万辆次,查处违法违规客运1768辆次。

“十三五”以来,我们针对昭通市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向、流量等特点,综合研判,积极组织开通了珠三角、长三角等劳动力转移输送目的地的运输线路,为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便捷交通条件。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稳六保”的指示精神,通过大数据分析劳动力转移的流量流向,进一步调整、开通道路运输班线,并加强和铁路、民航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策划开通就业目的地的铁路、民航线路运输。

同时,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努力向着县县通高铁,县县双高速的目标去迈进。让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更加舒适安全,随时随地想来就来,说走就走。

谢谢!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请具体介绍一下我们司法行政部门“十三五”期间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具体情况及对“十四五”工作的展望,谢谢!

昭通市司法局副局长 刘成敏:

感谢记者朋友对农民工维权工作的关心,我简要对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十三五”期间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法律服务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12家市、县(市、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6家乡(镇)、街道办事处公级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336个村(居)、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完成了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建设工作。市级开通了“12348”法律服务咨询热线,上线运行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和“12348掌上(手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市市、县(市、区)、乡镇(街道)配备了 “12348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128台。在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实体平台基本全域覆盖。

二是持续深入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重点关注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事项。进一步扩大民事、行政法律援助覆盖面。在《云南省法律援助条例》规定范围的基础上,将因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导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提升农民工维权案件50%以上。进一步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将城镇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认定基准放宽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执行,农村按上年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执行,使更多人群享受到法律援助带来的实惠。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农民工欠薪维权专项活动。凡是农民工申请讨薪和工伤损害赔偿法律援助的,无需提供《经济状况证明》,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和案件事实材料,且当天受理审查,当天指派,对材料不齐的,一次性告知。

 “十三五”期间,全市司法行政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共办理针对农民工讨薪维权的法律援助案件共计2661件,受援人3851人,挽回经济损失4250.3万元,提供咨询14595人次。

“十四五”期间,将全面完成全市146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的升级改造和规范化建设,开通县(市、区)级“12348”法律服务咨询热线,实行法律援助律师值班24小时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智慧法律援助平台”,力争做到线上线下,点对点全面对接,乡镇(街道)及50%以上的村(居)委会配备“12348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中国发展网编辑:过去的2020年,全市上下全力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高原特色产业实现量效齐升,成为稳产保供和复工复产的一个亮点,请问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务工、就近就业方面,农业产业基地吸纳务工和龙头企业带动就业取得了哪些成效?

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向树阳:

记者,你好!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昭通农业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扣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发展理念、机制和模式,抓基地建设强示范引领,全力推动苹果、马铃薯等六个百亿元”产业健康快步发展,有效提升脱贫成色和质量,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促进转移就业取得新成效。

一是农业产业基地用工需求增长较快。昭通因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用工量大,特别是十三五期间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迅速。据行业调度,昭通苹果种植面积从2015年40余万亩增加到现在近80万亩,除果农自己生产管理外,2020年吸纳当地及周边近300万人次务工;昭阳、永善5万亩洋芋帝国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当地农户及靖安易迁安置区劳动力在基地建设中参与务工,每天可以获得80元工资收入,基地累计使用劳动力53万人次,参与基地建设务工人员务工收入人均7000元以上,其中使用靖安易迁安置区劳动力3.2万人次以上。

二是龙头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效提升。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340家,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9家。从部门行业调度看,202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就业1.61万人,带动农户24.12万户,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2800元。如:海升集团昭通超越公司,建成10万亩苹果矮砧密植园及全国最大的苹果储藏、分选、包装冷链物流园(20吨/小时全自动分选线及4万吨气调库),吸纳永丰镇、布嘎乡、守望乡等周边乡镇和异地搬迁安置户6000余人就业,促进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就业2000余人、异地搬迁安置户新增就业近1000余人,推动园区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每家至少一人就业。据了解,海升集团落户昭通,注册成立三个公司发展苹果产业,年用工超过100万人次,年累计支付人员工资1亿元以上,务工人员年人均收入1.8—2.4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树牢一步登顶意识和“第一车间”理念,深入落实“三个全覆盖”和“三个有”要求,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继续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重点产区和优势区集聚,坚定不移推动六大高原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



昭通新闻网编辑:今年春节,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如何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稳得住?对回家过春节人员节后返岗有何安排?

昭通市人社局副局长 邓怀江:

谢谢媒体朋友关心关注疫情下的外出务工人员稳岗返岗问题。

就业是家庭收入的源泉,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昭通有上百万的农村家庭都是靠外出务工才实现了脱贫致富。当前,全球和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加之春节将至,大量务工人员准备回家过年,给疫情防控和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如何稳住岗位,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倡导就地过年。市县两级分别在市内各类媒体和人社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致昭通在外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同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回访外出务工人员,帮助算清“四笔账”(来回途中感染新冠肺炎的“生命风险账”,因返乡耽搁务工时间和集中隔离带来的“经济损失账”,回乡返昭后被隔离或居家观察的“自由损失账”,因不能及时返岗复工带来的“失业风险账”),并告知返乡疫情防控要求,鼓励外出务工人员不辞职少跳槽,非必要不返乡。截至1月19日,《公开信》累计点击量超过50万次,其中昭通人社微信公众号点击量15.8万次。

二是强化协作稳岗。点对点向劳务协作地区政府、人社部门、用工企业发送协作函,对接协同做好昭通籍务工人员就地过节相关工作,并协商出台稳岗奖补政策。目前,向省外企业发出《协助做好留工稳岗工作的函》608份,对政府、人社部门的协作函正在发送之中。

三是派出专员稳岗。各县市区向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派出稳岗专员,与24个驻外人力资源服务站同步开展稳岗工作,建立岗位调节机制,走访企业、慰问员工、动态调岗,“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让务工人员在外舒心过年、安心工作。

针对春节返乡人员节后返岗,我们将开展如下工作:

一是抓好摸底排查。建立返乡报备制度,建好务工人员返乡台帐,登记出发地点、返乡时间、出行方式、节后打算等信息。对于需重新选岗就业的,摸清待业原因、就业意愿、培训意愿,建立就业需求台帐。

二是抓好岗位推介。“线下线上”同步发力,“线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开展亲情恳谈会,宣讲务工模范优秀典型事迹;通过进村入户动员、召开小型招聘会、“院坝会、板凳会、火堂会”等多种方式推介务工岗位;“线上”,通过昭通市公共就业服务网及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网上平台、网上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微信、短信等方式,持续推送岗位信息。确保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劳动力均获得不少于3次推介、每次不少于3个(省外、县外省内、县内岗位各1个)岗位信息。

三是抓好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精准做到“实”“训”结合。针对节后返岗的务工人员,根据在家时间,结合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强、对就业提升有帮助的实用性短期培训;针对短期内暂不外出的务工人员,结合技能提升需求,开展实用性强、就业前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是抓好“点对点”集中输出。以劳务协作地为重点,提前对接争取政策资金,做好节后返岗输出计划,协调组织“务工班车”“务工专列”“务工包机”等方式进行集中输出。

五是帮助自行返岗。对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老乡,组织好运力保障,做好全程疫情防控,确保途中安全;对选择自驾出行的老乡,帮助对接推送用工地疫情信息和疫情防控要求,协助做好健康体检、核酸检测等出行准备,努力做到“返岗无忧”。

总之,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穷尽一切办法,努力帮助全市农村劳动力安全顺利返岗,实现更加稳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谢谢!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预期,也是稳民生、稳信心。希望各媒体紧扣今天发布会的内容,大力宣传、解读、阐释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特色亮点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昭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单娟  谭涛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时政 学党史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