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1-20 17:311月20日上午,昭通市召开第三场“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为“昭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主持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只有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才能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是农村劳动力大市,如何将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助推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点?今天将由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运局、市司法局介绍昭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市人社局副局长邓怀江先生,
市交运局副局长李建梅女士,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向树阳先生,
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成敏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中国发展网、北纬29°、昭通新闻网、昭通市政府网以及微昭通、昭通发布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市人社局副局长邓怀江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有请邓副局长作发布。
新闻发布
昭通市人社局副局长 邓怀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通过今天的专题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市人社干部向广大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昭通人社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作、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629万昭通儿女感恩奋进、勇毅前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昭通时作出的“三个更加”殷殷嘱托和“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谆谆教诲,立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这一最大市情,坚持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四篇文章”和夺取全面胜利“五大战役”之一的决策部署,作为事关脱贫攻坚胜败、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一招,按照“近抓转移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特别是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以大规模高度组织化转移输出破解增收致富难题,推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从“自发、无序、无保障”外出打工到“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高质量”转移就业的根本性转变。截至2020年末,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1.98万人、就业率82.56%,104.55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2.01万人、就业率88%,13.74万易迁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就业率92.42%,省外转移就业111.58万人占全省32.18%,疫情期间“点对点、一站式”输出20.09万人占全省32.3%,以上五项指标2020年末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市贫困户和易迁户“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27%,在四项收入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65.18%上升到2020年的77.28%,为全市如期实现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就业服务网格化,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哪里,就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以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和精准到人的服务机制,保障就业服务全覆盖、无死角。
一是织密基层网格。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2.75万个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3万余名市县乡村“四级干部”、驻村队员、督导员、就业信息员,全部盯到村、抵到户、对到人,织密织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格中有人、责任上肩”的就业服务网格,为高度组织化转移输出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拓展服务范围。在务工人员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建立24个驻外人力资源服务站、派驻58名工作人员,依托昆明、浙江、广东等141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建立211个就业服务站,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技能提升、人岗匹配、稳岗转岗、跟踪服务、维权保障、关心关爱等工作。
二、转移输出组织化,促进就业更加充分
坚持“尽可能外出就业,尽可能到珠三角、长三角就业”,以高度组织化推动农村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市场实现精准对接,以转移输出为主、就近就业为辅,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充分就业。
一是促进劳动力尽可能外出就业。抢抓粤滇东西部劳务协作机遇,与沿海发达城市企业建立精准劳务对接机制,打造稳定、集中的劳务输出基地,广泛动员农村党员群众、人力资源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动劳务经纪人与人力资源公司直接对接,实现定人定岗、定向输出,利用“春风行动”、就业扶贫“百日攻坚大会战”、“千场招聘进千村”等活动,举办大型招聘会、乡镇巡回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转移就业对接活动,安排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全过程陪同到输出地开展安置和稳岗工作。同时,整合就业补助资金、扶贫资金、东西部对口帮扶资金15.92亿元,制定出台“6+1”就业扶贫政策,通过交通费补助、鼓励组织劳务输出补贴、稳岗补贴等激励政策,激励贫困劳动力尽可能外出务工。2020年末,全市农村劳动力省外就业110万人以上,贫困劳动力省外就业42.44万人,实现了省外转移就业总数逆势上扬、提质增量。
二是抓实疫情期间返岗复工。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对就业工作带来的冲击,坚持突破中创新、挑战中提升,抢抓全国复工复产、劳务用工“窗口期”,做到提前摸底、提前准备、提前对接、提前组织,开启了安全、可控、大规模的省外转移就业,打造“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全链条用工闭环,全市组织包车3905辆、专列43列、包机4架次,“点对点”“保姆式”输出20.09万人,实现了疫情之下返岗复工“零感染”“零伤亡”“零投诉”“零退工”。
三是扩大本地就业。聚焦“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依托基础设施建设、80万吨有机硅、70万吨水电铝等项目的用工需求,以及引进的4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90.19万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规范合理有序开发8.86万个公益岗位,帮助“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
四是推动易迁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按照“以岗定搬”“以业定迁”的要求,在高质量开展“就业清”和严格动态管控的基础上,结合各安置区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特色产业和蔬菜大棚等,全覆盖开展“十有”达标专项行动,推动实现易迁群众政策宣传、培训引导、岗位推送、养老保障、就业意愿协商、政策资金“六个到位”,让易迁群众既“搬得出”更“稳得住”,通过“有就业”实现“逐步能致富”。截至2020年末,各安置区建成38万平米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引进3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就业6.59万人,培训搬迁劳动力9.07万人次,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14万人;全市易迁劳动力就业率92.42%,易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技能培训精准化,就业质量越来越高
坚持“志智”双扶,按照“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培训,劳动力想学什么就参加什么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不同文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促进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转变思想,引导愿出去、敢出去。组建就业扶贫宣讲团,加强扶志引导性培训,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劳动力用勤劳闯出致富路。
二是灵活授技,确保学得会、用得上。把群众意愿与市场需求、就业需求、岗位需求相结合,紧扣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及易迁产业布局,采取政企合作方式,引进企业建立“生产模拟车间”,打造“田间课堂”“车间课堂”,以灵活授技、靶向传技推动实现培训与转移就业无缝衔接、由体能型务工向技能型就业转变。5年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27.99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培训112.44万人次。
三是创新职教模式,阻断代际传递。力推“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改变一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2.5+0.5”“2+1”等办学模式和“职教+劳务”校企合作模式,把学校办在工厂、把班级建在车间,提升职教覆盖面和精准度。全市与省外95家职业教育学校建立协作关系(,14.35万名初高中毕业生通过就读职业教育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业。
四、服务保障精细化,转移就业更加稳定
坚持以稳就业促进“稳增收、稳脱贫”,整合各类资源,用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让外出务工人员更加安心稳定工作,2020年全市外出务工年人均就业达10个月以上。
一是做实稳岗转岗。主动与114个重点地区和企业建立劳务协作长效对接机制和跨界稳岗转岗机制,派出44名稳岗专员和58名驻外工作人员,以精细化跟踪服务促进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就业。仅疫情期间,就走访慰问务工人员8万余人次、开展维权服务2.23万人次、帮助省外转岗5705人,帮助因疫情返乡的8080名劳动力转岗再就业。
二是做好维权保障。加强劳动关系源头治理和风险防控,建立异地维权机制,以根治欠薪冬季(夏季)攻坚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恶意讨薪行为,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5年来,全市累计处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2351件、结案率96%以上,帮助5.49万名农民工追回工资7.38亿元;建立劳动关系风险监测定点联系企业机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438件,结案率为100%。
三是加大关心关爱。以老年关爱中心、爱心小食堂、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志愿者服务中心等为载体,为务工人员及家人提供就医就学、生产生活、权益维护等全方位的关爱服务,做到“打工的事情交给你,家里的事情交给我”。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顾“十三五”期间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是全市上下戮力同心、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推动实现转移就业工作格局之变的5年;是立足实际破题破局、坚持近抓转移就业为主,推动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之变的5年;是严格落实动态管控、网格覆盖到村到组,推动实现组织转移输出模式之变的5年;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匹配到岗到人,推动实现创新技能培训实现就业质量提升的5年;是聚焦重点全程把控、做实做细群众工作,推动实现精准就业服务保障之变的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不仅是市委、市政府高高举起脱贫攻坚大旗,坚持“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工作要求的一个具体体现,更是深入践行“133”工作思路,锻造敢打善拼、坚韧求成“乌蒙铁军”的一个生动实践。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昭通市“十四五”规划建议各项部署,立足新形势、新要求,持续发力,着力在巩固提升、更好地发挥保障支撑作用上再创新高,从构建稳定有效的联动机制、探索精准有效的培训机制、强化完善措施有力的市内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公益公服岗的设置管理机制“四个方面”精准发力,以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为抓手,“奋战一百天、实现开门红”,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创佳绩、更新迭代,助力全市“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就业关切千家万户,希望广大新闻媒体朋友,继续关注昭通人社、关心昭通就业工作。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
谢谢邓怀江副局长的发布。下面,有请记者提问。
回答记者提问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预期,也是稳民生、稳信心。希望各媒体紧扣今天发布会的内容,大力宣传、解读、阐释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特色亮点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昭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单娟 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