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1-19 16:22发布会现场
1月19日上午,昭通市召开第二场“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为“昭通市脱贫攻坚专场”,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主持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脱贫攻坚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历史挑战和最大的发展机遇。今天将由市扶贫办、市搬迁安置局、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市住建局介绍昭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昭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苏世攀先生,
昭通市搬迁安置局局长刘兴发先生,
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副组长、昭通市委副秘书长吴春国先生,
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副组长、昭通市委副秘书长曾庆文先生,
昭通市住建局副局长李永林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中国发展网、北纬29°、昭通新闻网、昭通市政府网以及微昭通、昭通发布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昭通市扶贫办主任苏世攀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首先,有请苏世攀主任作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
昭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苏世攀: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
下面,我就昭通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是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全市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村1235个(其中深度贫困村691个)、贫困人口185.07万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
6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首次离京就到昭通视察调研,作出了“三个更加、两个确保”的重要指示,即要求昭通“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6年来,昭通市各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历史挑战、最大的发展机遇,努力闯出了一条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倒逼产业形态、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创新突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昭通路径”。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冲刺,昭通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全市185.07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高质量交出了脱贫攻坚“昭通答卷”,昭通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变成历史记忆,数百万昭通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政治担当,切实履职作为,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
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我们坚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一是坚持“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创新实践“133”工作思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的建设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双统领”,强化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双保障”,努力实现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双推进”。立足昭通实际,创新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的“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紧扣人的改变,全力走实群众路线,增强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获得感、满意度。二是牢牢扛起主体责任,切实强化“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实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严格考核奖惩,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构建各级领导干部责任上肩、挂甲上阵的组织体系,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集中物力财力、人力精力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三是尽锐出战,推动各级干部力量向脱贫攻坚战一线集结。建立健全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市直部门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选派优秀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等工作机制,选派4592名驻村工作队员、624名驻村督导员充实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市6.37万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用机关沉下去促进基层动起来,用干部扎下去带动群众干起来,仅2016年以来全市就有25名干部的宝贵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
二、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纵向扣好“四粒扣子”,切实做到“量身定制,对症下药”
紧扣精准要义,坚持精准思维,围绕“扶持谁”“怎么扶”“怎么退”“退出后怎么办”四个重点,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着力扣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粒扣子”。一是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2017年,我们以动态管理为契机,组织2.36万名干部,用近4个月的时间,对129.73万户529.03万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全面精准的锁定未脱贫对象27.5万户113.37万人,系统全面建立起全市农村户籍、住房、教育、卫生、低保等各方面的信息台账。二是扣好精准施策“第二粒扣子”,2018年,我们以开展“村村清、户户清”行动为抓手,科学制定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近3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25.46亿元,实施库内项目1.19万个,以高质量的村村清、户户清确保整县摘帽。三是扣好精准退出“第三粒扣子”,我们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标准,按照贫困退出机制,严格程序、严格考核,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四是扣好巩固提升“第四粒扣子”,严格按照“四个不摘”和脱贫成果巩固20条要求,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全面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两类对象”从42954户184804人下降至9552户 40697人。
三、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做好“四篇文章”、打好“五大战役”,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贫困退出“571”标准,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四篇文章”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打好打赢“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歼灭战、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攻坚战、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突击战、劳动力稳定有序就业提升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五大战役”,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坚决夺取了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
一是突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文章。“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昭通最大的市情实际。2017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易地搬迁作为啃下昭通脱贫攻坚“最硬骨头”的铁齿铜牙,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原则,探索创新“跨县搬迁、集中安置、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走实建设配套搬家、产业就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三步曲”,全市8.26万户35.47万搬迁群众迁入新居,建成以靖安、卯家湾两个全国第一、第二的大型跨县区安置区为代表的69个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区(新增任务进城集中安置区23个),其中万人以上规模的达9个,同步配套的44所学校、33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建成投用,8万亩产业基地、9109个蔬菜和食用菌大棚、45万平方米配套商业设施基本建成运营,140.81万亩“三块地”盘活利用117.44 万亩,以网格化为支撑的管理服务体系全面建立、高效运转,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一步由贫困山区到现代城镇、由传统农民到城镇市民和产业工人的直过式跨越。2020年11月17日至18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在昭通召开。
二是突出做好产业培育文章。我们坚持以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引领新发展,充分借鉴云南烟草发展模式和经验,按照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的要求,充分发挥海升10万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的标杆引领作用,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近8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坚定不移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子,在北部8个县市区高标准、规范化规划建设的600万亩竹产业基地已建成450万亩、投产177.8万亩;以5万亩“洋芋帝国”和100万亩规范化种植为带动,250万亩马铃薯正实现“昭通大洋芋、世界马铃薯、扶贫大产业”的蜕变,昭通荣获“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称号。以苹果、竹子、马铃薯为代表的“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突出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文章。我们坚持把劳动力有序稳定转移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按照“近抓转移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坚持从提高组织化程度入手,推动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转移就业。特别是2020年,我们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按照“保存量、扩增量,抓重组、优结构,建机制、促稳定”的思路,抢抓全国各地大规模复工复产的“窗口期”,通过包机、专列、专车等组织实施大规模的“点对点”式劳动力转移就业,外出务工人数不降反升。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81.95%,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10.87万人、占全省的31.97%,104.55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87%,13.74万新增易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1%,疫情期间“点对点、一站式”输出20.09万人、占全省的32.3%,五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2020年12月15日至16日,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在昭通召开。
四是突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文章。5年来,我们按照“以房找人、以户对房,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要求,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55.89万户,农村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坚持水利工程建设与构建长效管护机制并重,215.4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94%,广大农村群众彻底告别了喝“望天水”的历史。累计硬化农村公路1.86万公里,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5万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社区通硬化路、通客运、网购物流全覆盖。全面推进“改薄”工程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14.35万名“两后生”通过就读职业教育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充分就业;创新了查户籍对学籍、查学籍对学生、以实际对系统、以系统对责任“两查四对”控辍保学机制,按照摸清家底、依法处置、规范责任、动态管理“四步走”工作法,确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无因贫辍学失学。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贫困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是全力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我们聚焦“人的改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村庄规划、分片认管、费用收取等有效机制,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推动城乡环境大改善、群众面貌大提升、整体形象大改观,全市2.77万个干净整洁型村庄建设实现全覆盖,11857个自然村基本达到1档8条标准,广大农村群众既摘掉了“穷帽子”更提振了精气神。
同时,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普查作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指南,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全市先后两批接受脱贫攻坚普查的10个县区、1218个村、41.92万户184.43万贫困人口全部通过普查验收,群众认可度高达99.99%。
四、积极争取和聚力各方支持,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最大限度汇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紧紧抓住国家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系列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各方支持帮扶,持续构建完善大扶贫格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起磅礴力量。一是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对口帮扶成效显著。与东莞市、中山市签订“1+8”框架协议,建立“1+1”“1+N”等帮扶模式,东莞中山两市47个镇街、185个村(社区)、810家企业在昭通开展对口帮扶,114所学校、52家医院结对帮扶昭通103所学校、44家医院;5年来,东莞中山两市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0.9亿元,协调社会捐赠资金9.4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教育帮扶、基础设施等项目762个,建成扶贫协作示范点10个、村卫生室678个、学校64所、改建新建农村住房5683户;三市互派挂职干部263人、专业技术人才2013人,累计9771名贫困家庭学生到东莞、中山、深圳职业学校就读,累计帮助10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引导东莞华坚鞋业、中山兴中集团等企业在昭投资61.22亿元;参与实施消费扶贫8.23亿元。二是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帮扶强大合力。五矿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6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昭通,累计派出挂职干部108名,投入帮扶资金6698万元,协调引进各类资金7.2亿元;省级50家单位和多家企业定点帮扶昭通,2015年以来到位中央、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7.5亿元,2016年以来贫困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95.78亿元;恒大、万科、新沪商、兴业证券和省烟草公司、三峡集团、香港招商局集团等知名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助力昭通脱贫攻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7.76亿元,极大改善了我市贫困地区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有力促进了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三是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我们深入开展“践初心、摘穷帽,奔小康、感党恩”教育,扎实推进“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和“三讲三评”“三同五促”活动,着力在思想上扶、在发展上帮、在典型上引,通过身边典型感染人、激励人,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干劲,汇聚起万众一心齐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强化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面对夺取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的历史重任,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实现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双提升。一是聚焦脱贫攻坚,不断提升“三个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三个组织化”程度,以党建引领的高度组织化,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全面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实行“干部联系支部、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贫困群众”的责任体系,累计创建达标党支部11624个、占98.6%,整顿提升12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努力推动党的组织无处不在、作用无处不发挥,不断筑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战斗堡垒。三是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乌蒙铁军”。坚持以“四个敢不敢、善不善”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敢想敢干敢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全面推行多深入少开会、多具体研究少发号施令、多帮助指导少批评指责“三多三少”工作法,激励促进广大干部身沉一线,着力在脱贫攻坚中锤炼一支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甘于奉献、奋勇攻坚的乌蒙铁军。
各位记者朋友,“十三五”时期是昭通发展历程上极不平凡的5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视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放在压倒性位置来抓,科学编制和实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全面深入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脱贫产业培育提升、乡村基础建设提升、全民综合素质提升“四大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救助平台,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的“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接续推进,谱写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
谢谢苏世攀主任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提问。
回答记者提问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的积极踊跃提问及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和详细解答。
各位记者,今天的发布会全面介绍了我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主要措施、实践经验、特色亮点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也介绍了东西结对帮扶昭通各方面的成效和亮点。希望各媒体记者充分发挥各自平台优势,解读好、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各项重要内容,全面展示五年来我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为接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昭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单娟 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