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1-18 10:46人的本性“喜甜言、恶苦言”“自己行、不服人”,若是将自己置于“天平”与人相称,其“主观”筹码总是比别人多一点,也就难免犯“自以为是”的错误。
一些人善于剖析别人,批评人很有勇气,值得肯定和提倡,遗憾的是,当别人指出自己的“毛病”时,却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一些人反省意识较弱,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后才有所意识,在别人的帮助下得到纠正,这也算是一种成长;一些人到老了才觉醒,后悔当初没听进别人的提醒,但悔之已晚。
“反省”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它是一种认识自我的思维模式和精神境界,需要在不断的修养中获得。人一旦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其观点就显得很顽固,需要有新的认识才会有新的观点,也才可能改变对人、对事、对己的看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无过?关键是自己能主动解“惑”改“过”。“反省”就是完善自我的武器,它既需要自觉性,同时也需要勇气。
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恐怕要数人的思想,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这种能动性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省”是内因活动,是对自我的总结和再认识。人学会“反省”自己,才可能主观能动地改变世界,同时改变自己,也才可能永葆青春和活力,左右逢源,心想事成。一个单位或部门,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使内外互相影响、发生作用,复杂的思想就可能简单明了起来,有利于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推动工作、队伍一起进步,成就事业。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个“鉴”就是“镜”,这个“镜”就是“反省”,对照历史和现实,经常“反省”自己,才可能照亮心智:“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有错必改,干啥啥成。
作者: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