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1-07 17:53记者从“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我省科学谋划部署改革任务,切实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放管服”改革不断走深走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5%,“一部手机办事通”实现20个办事主题1344个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构建起具有云南特色的“1+1+X”省级国资监管和国企发展新模式,省属企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到10%;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出台发展民营经济和改善法治环境“双1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出台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以“一部手机”为标杆的“数字云南”发展步伐加快。
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推进贸易和通关便利化改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大为缩短;优化整合全省开发区,吸引外资“盲点”“痛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入滇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24家;实施旅游革命“三部曲”,“1+3+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全面推行。
聚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率达46.16%;培育家庭农场9200家、农民合作社6.2万家、农业龙头企业4240家;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治理新机制,通水、通电、通路、通邮、网络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全省茶、花、菜、果等8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5780亿元;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贫困县退出机制等,建立扶贫保险兜底机制、贫困户和扶贫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有力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民主法制改革有序推进,增加15个州(市)地方立法主体,建立“代表直通车”等机制,推动政党协商制度化发展;颁布实施《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6个州(市)、59个单位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1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探索依法治省路径和模式,在全国首家出台省级政府立法工作规定。
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亮点纷呈,深入实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和“云岭文化名家工程”,建成49个国家和省级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实现了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全覆盖,129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已全部挂牌成立;重点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双一流”建设行动计划,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和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省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体制改革多点突破,全面建立起司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进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管改革,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市县两级全覆盖,创新成立一批民族特色调解工作室;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等改革,持续推进户籍、养老、殡葬和救助供养等公共服务改革。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实施我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制定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达到39个;颁布实施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建立全国唯一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污染防治8大攻坚战、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建立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补偿省级奖励机制,与四川、贵州两省在赤水河流域建立跨省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三省共治”模式。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建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机制和督查问责机制,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启动实施“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5类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制。实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覆盖,全省监察对象由原来的35万增加到157万,实现对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构建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工作体系。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