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于昭通实施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2021-01-07 09:5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将中央的决策部署和顶层设计在连片贫困的昭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当前思考的首要任务。笔者围绕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几点思考。

一、搞好乡村振兴规划,用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昭通实际,我们应制定科学的乡村振兴规划,突出农村现代化的支撑点,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点。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构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的富民强乡战略新格局,在“十四五”规划中对乡村振兴进行系统谋划、科学规划。做到目标明、任务清,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

二、统一思想,厘清思路,完善措施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任务部署,尽快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要求,在吃透上级精神的同时,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理清思路,找准出路,不断完善措施和办法,着力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

三、突出重点,主攻难点,精准施策,精准见效

(一)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和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571”标准的精准实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挥重要战略作用,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和工作基础,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方法借鉴,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级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利用扶贫工作政策支撑和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智力支持等条件,将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协调推进,在落实“四不摘”要求时,从人力、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与乡村振兴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巩固任务,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坚持党建引领,能人带动,示范推动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乡(镇)党委领导,村级支部挂帅,党员模范带头,带动群众普遍参与。同时注重乡村能人带动,用政策吸引乡村产业大户、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市场经纪人等能人参与乡村振兴,提高带动效应。“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之前,先行试点示范,抓住乡村振兴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选择条件优越、代表性强、综合示范效应好的乡或村先打造,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召集其他乡村到示范点召开现场观摩会,谈成果,教做法,总结经验,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讨论和培训,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整体推进。

(三)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坚持中西部联动

根据昭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特点,抓紧对城乡建设高品位规划的逐个落实,规划一片建成一片,建成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乡村集镇建设,以城市强劲推进的速度,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城乡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不断扩大开放,组建专班,抓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抓住国家面向国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机遇,引进外资、人才,大力发展昭通民营企业,构建清亲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让各种民营企业引领带动发展,充分发挥以工促农的作用。加大与东西部合作联动的力度,与广东中山等地建立人才推动、资金拉动、劳输就业互动、政策撬动的扶贫协作机制和乡村振兴远景发展模式,推动发达区域带动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提供劳力、资源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切实解决供需短缺、资源共享、利用率低、协调发展不协调的短板问题。

(四)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们要认真分析昭通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昭通篇章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我市融入国内双循环战略、融入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金沙江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战略,搞好昭通第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走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之路,培育壮大农业第一产业,筑巢引凤发展第二产业,放水养鱼搞好第三产业。围绕云南“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省情和昭通“民族、山区、老区、贫困”的市情科学判断所处的历史新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根据各县区特点,搞好三层三段的产业谋划,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通过抓落实,使一二三产业的品质、品牌和对经济贡献率有新提升,实现人民生活富裕。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生态宜居和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的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摒弃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自觉承担起保护西电东送清洁能源基地的神圣职责。以最坚定的决心,最坚决的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住耕地红线,不断退耕还林还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实现发展高质量、高效率、公平、可持续、更安全。

(五)围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推进城乡基层治理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根据昭通实际,要贯彻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抓好民族乡、民族村沟通交流、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贯彻好《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云南省民族示范区建设工作条例》,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进小康,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凝聚民族精神,集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民族力量。坚持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风文明,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抓好家风家规教育,积极创建五好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方针和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的具体要求,建立完善各种制度机制,确保有制度管事。针对自然村、新办民营企业、楼栋等基层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尚未健全、主责主业落实有差距、城乡治理多元化协同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还需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足、法治自治还不到位、基层治理保障乏力等问题,按照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工作全覆盖要求,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多元协同新机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乡村布局优化机制、基层服务供给保障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机制、五级网格管理机制等,坚持积分管理和红黑榜制度,把土地管理、山林、用水用电、公路、爱国卫生运动、环境整治、操家理务、参加各种会议、好人好事纳入积分管理,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在红榜上张贴公布,对不好的进行黑榜公布,还要利用电视、新闻、微信、QQ群等进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网络监督和纪律监督,确保人人做好事、干实事,杜绝不良行为发生。积极推广“枫桥经验”,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确保一方平安。同时要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治理能力、德治化教育能力、依法办事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共建共治共享能力、科技信息化能力、基层权利监督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确保治理有效。

(六)培养造就乡村建设人才,确保有人做事

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需要适应型的人才支持。针对当前农村人员外流、人才奇缺、素质较低、会办事人才较少、选人难等问题,启动县、乡、村三级人才培养计划,出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人才的政策措施,发挥组织部、人社局、县乡党校识人慧眼和基层青年人才党支部面对面一线联系培养等重要职能作用,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应的原则,坚持事业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才,点对点、项对项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克服所学非所用、所能非所及的用人弊端。在具体工作中,要把人才培养作为考核党委(党组)支部和组织、人社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责任,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确保乡村振兴事业有人做事。同时,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用劳模精神引领创造,用时代英雄推动时代发展,推荐评选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劳模。有力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庸庸碌碌、得过且过的现实现象。坚持任务与下浮工资或奖励挂钩,体现多劳多奖、少劳少奖、不劳不奖,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乡村振兴中掀起人人干事创业的建设热潮。

(七)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责任

参照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五个同等责任。坚持任务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出列,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追责问责,对搞得好的通报表扬奖励,形成乡村振兴、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共同抓落实的发展新格局。

(中共永善县委党校 陈丽宇)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陈忠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陈忠华
标签 >> 时政 乡村振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