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6-11 17:15昭通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昕 马顺国)在彝良县龙街苗族彝族乡龙洞村,有一个让乡、村干部和周围群众刮目相看、交口称赞的女能人。她不仅是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更是一个坚信创业能改变贫困命运的人。她就是“湘妹子”陶莉。
陶莉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陶莉是侗族,1984年7月11日生于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农村,家里还有双亲和一个弟弟。2004年7月,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便趁暑假随着父亲去深圳打短工,想着能赚点学费,等上大学用。在深圳一家五金电镀公司,陶莉负责文员工作,与同在这个公司打工,负责计划管理的云南小伙杨朝华不期而遇。
杨朝华来自云南省彝良县龙街乡龙洞村黄家寨村民小组,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经济困难,不得不放弃升学外出打工。陶莉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爱上了杨朝华。不久,家里接到了陶莉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父母和其他亲人再三苦口婆心地劝说她终止恋爱去上大学,她对上大学曾经也非常向往,但在她内心深处,这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小伙子,工作吃苦耐劳,踏实负责,对同事细心体贴,同学或朋友有难处喜欢帮忙,是一个值得托付终生的人,她实在舍不得放弃,倔强地选择了爱情。
父亲一怒之下和陶莉断绝了父女关系。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俩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决心积攒下一笔资金回家创业。想到家乡玉米出产丰富,杨朝华便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学习酿酒技术。仅用半年多的学习,杨朝华便对酿酒的整个工序、酿酒设备的操作使用等熟记于心。
转眼到了2008年,陶莉和杨朝华领取了结婚证。由于勤奋节俭,到2009年年底,夫妻俩已积攒下了五万元钱,决定回家创业。2009年12月26日,他们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带着梦想回到了杨朝华的老家。
陶莉说,对回家的这个日子,她刻骨铭心。尽管之前老公杨朝华不时向她讲述老家的贫穷,但是,家里的贫困状况,还是让陶莉十分震惊。家里仅有一间年久失修共六七十平方米的草房和一间猪圈。除了父母有一间简陋的卧室,家里弟兄几个就只能在楼板上或猪圈楼上铺上竹子,垫上稻草当床铺。陶莉说,那一夜她是在泪水中度过的。
过完2010年春节,在为公婆把土院坝打成水泥坝子后,小两口便走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酿酒需要好水源,也要交通方便。他们在离老家黄家寨五公里左右的海坝村民小组龙洞泉水边,租了一百多平方米荒地,在那安下家来。说是安家,其实就是搭起了一个窝棚,一家三口就挤在里面。海坝属于高寒山区,冬天特别冷。雪天,窝棚四面透风,寒冷剌骨。雨天,棚外面下大雨,棚里面下小雨。有几次,正在熟睡中的一家三口被雨水浇醒,雨水与泪水交织在一起。没有生活用品,就搬来石块当桌子,垫起砖头当板凳,没有电,只能靠点蜡烛。一家三口在这个窝棚里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由于手里资金有限,除购买酿酒设备和建厂必要的原料外,夫妻俩请不起工人,厂房建设、地块平整、砌墙等都是在家里人帮助下做的。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酒厂终于建起来了。由于技术到位,不久后便出酒了。他家的酒是用本地包谷酿造,不掺假,没有添加剂,很快便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供不应求。第二年,小两口用赚到的钱,继续投入生产,先后建起了酿酒间、贮存间等,购置了运输、贮存等设备。到2011年底,他们已经能日产酒200多斤,纯收入300多元了。
酒厂扩大后,酒糟的处理却成了难题。对养猪一窍不通的陶莉决定,用酒糟养猪,物尽其用。
夫妻俩起早贪黑,开始了猪圈舍建设。瘦小的陶莉搬砖、和泥浆,杨朝华砌墙,买来钢筋自己焊接栅栏。为了学习科学的养猪技术,陶莉购来各种养猪技术书籍自学,从饲料配方、防疫打针、到小猪阉割,一样样的难题都让这个不服输的“湘妹子”克服了。就这样,从喂养三头良种母猪开始,到2012年底,一个占地二亩半的 “利群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本建成,包括排污沟200米,沼气池及污水处理池100立方米,猪舍标准化建设700平方米,供水管道400米,蓄水池20立方米,供电设施400米及附属设施,道路硬化200平方米等配套设施,累计投入近百万元。
虽是一个家庭养殖场,陶莉却把它打理得井井有条:设置了兽医室、业务办公室;防疫、消毒设备、药品一应俱全;有母猪分娩、仔猪保暖室,甚至在猪仔育苗室还点上了蚊香。陶莉说,连阉小猪这样的活都是夫妻俩自己干的。
到2013年底,他们的养殖场年纯收入已达二十多万元。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4月13日晚上,杨朝华开着三轮车去给农户送小猪不幸翻车,杨朝华被摔成颅内重型损伤。首要的问题是医药费。家里虽然这几年经营不错,但都是赚到点就投入到扩大生产上,不仅没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在得知杨朝华伤势过重,生还的希望不大,就算抢救回来也可能成为植物人的情况后,杨朝华的父母劝陶莉放弃抢救。
但倔犟的陶莉坚决不放弃,她说,老公还那么年轻,还有那么多的梦想没有实现,还有那么多的责任需要他承担。“儿子不能没有父亲,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我豁出去了!”。才六岁的儿子也拉着她的手说:“妈妈,一定要把爸爸接回来,要不然我就没有爸爸了”。她一咬牙,借了六万元,用于老公的抢救费用,“就算是人财两空也要赌一把! ”杨朝华在医院重度昏迷七天,医院三次下达病危通知。她守在老公床头,不停地呼唤,不停地讲他们来之不易的爱情,讲他们的儿子怎样的需要他。也许是上天被这个弱女子的声声呼唤感动了,在第七天,杨朝华奇迹般地醒了过来。杨朝华在医院一住就是46天,前后花掉医药费十多万元。尽管医生说,病情还得再观察治疗一段时间,但陶莉再也拿不出钱来交费了,只得把老公接回家静养。
在杨朝华住院那四十多天里,一头是重病的老公,一头是家里需要喂养的几百头猪。当时创业正值关键时期,场内存栏猪300多头,她懂酿酒技术,一大堆问题需要面对。她深知,如果她不坚强,这几年的辛苦将毁于一旦,欠下的债也无法偿还。陶莉请来公公和小叔子分别照看家里和守护病人,她常常是白天在医院服侍老公,晚上回到家里粉碎玉米、配好饲料,请公公帮着喂猪。要知道,市医院隔家里可是近百公里路,而且是山区公路,弯急路窄,仅路上就得花上近两三个小时。
老公出院了,可是还没有自理能力,连吃饭都需要陶莉喂,直到半年多后,杨朝华才免强能够在陶莉的搀扶下走动。那半年多时间里,除请杨朝华的弟弟时不时来帮忙外,大部分的事情落在陶莉肩上。每天她要像照料小孩一样管好老公吃喝拉撒,还得经管养殖场和酿酒,从煮酒投料、掏酒糟、磨玉米面到割猪草都是她忙里忙外。特别是割猪草,她得时常跑到五公里外的黄家寨自家地里去割,每天最多能来回五趟。泥泞的山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汗,她说,恨不得连哭的时间都没有。
老公重伤的情况,陶莉不敢给自己的父母说,怕给原本就不情愿她嫁到云南来的父母更多担心。直到2015年端午节,弟弟从湖南来看她,才知道姐姐一家发生的事。弟弟在她家住了十天,和姐姐去割了一天猪草,看到那百多斤的猪草压在她那瘦弱的身上,他心疼极了。他哭着求姐姐跟他回湖南去。陶莉跟弟弟说,路是姐选定的,就得一直走下去。
弟弟回到湖南后,得知情况的父母打来电话,逼她回湖南去。母亲甚至在电话里说,陶莉再不回去的话,她就跳楼自杀。陶莉在电话里哭着求母亲:“妈妈啊,我不能回来啊,我离开了,这个家就没有了,儿子就没有爸爸了,我这几年的所有付出就全部没有了……”原本有所弥合的亲情关系,再一次受到了伤害。讲起这些,陶莉嚎淘大哭。她说她对不起父母,对不起所有的亲人。
在老公遭受灾难的同时,另一件事也压得陶莉喘不过气来。从2013年底开始,猪价一跌再跌。虽然几年来拼命地干,但猪价下跌、老公住院,到2015年底,养殖场亏损欠债达20多万元。
都说账不过年关,陶莉和老公最怕的就是过春节,一到春节临近,就怕有人登门要账。2014年和2015年的两个除夕之夜,外面是万家灯火,礼花飞舞,鞭炮声此起彼伏,陶莉一家则是冷锅冷灶,既没心情吃,更没心情做。钱没赚着,还欠下“巨债”,公公骂她败家,婆婆辱骂,甚至以死相逼。面对所有压力,她选择的还是面对。她时刻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从搭窝棚开始,到艰难创业,再到老公遭难,最坎坷的时期都过来了,她相信只要坚持,总有一片彩虹是属于她的。
正当陶莉陷入困境的时候,2016年年初,龙街乡党委书记蒋应国到她家走访,在了解到陶莉一家艰苦创业的情况后,称陶莉是个了不起的人。陶莉说,蒋书记竖起大拇指夸她的动作,让她看到了希望。
2016年2月2日,下乡检查工作的彝良县县长陈祥彬,被蒋应国书记领到陶莉家,对利群养猪场进行了解。陶莉艰苦创业,不向命运屈服的故事感动了陈县长,他当即指示,先由农业局给予五万元的项目帮扶资金,再由有关部门协调,帮助申请创业贴息贷款,并要求县、乡、村要宣传她们的创业精神。
得到县、乡领导的关心,陶莉对创业更有信心了。她决心把生猪养殖从饲料喂养逐步转向生态养殖,给消费者提供绿色放心食品,把自己的养殖经验传授给周边的农户,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待生猪养殖稳定后,再发展养殖300只优质的黑山羊。目前,养殖黑山羊的圈舍场地已经落实,整个养殖场占地面积也达四亩。“我只想告诉人们,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就会有该有的生活。”陶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