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2-22 09:4412月21日,适逢冬至,各地饮食习俗大不相同,有的地方吃汤圆,有的地方吃饺子,有的地方吃羊肉、狗肉,有的地方吃冬至面……
在位于金沙江畔的云南昭通市绥江县,当地人有吃“混蛋”的特色习俗:将鸡蛋、鸭蛋、鹅蛋的蛋液与红芹菜、芫荽、老鹳草混合着煎炒成型,再根据个人口味可盐可甜,吃法多样,老少皆宜,同样喜庆。
历经上千年的沧桑巨变后,吃“混蛋”习俗至今在绥江经久不衰,成为县级非遗,更是成为当地人寒冬滋补的美味、挥之不去的乡愁、心驰神往的文化、传承孝道的“教材”。
独特的冬至习俗
12月20日,又是一年冬至节气,迅即点燃了绥江吃“混蛋”习俗的“烟火”。
当天一大早,绥江县文化馆馆长杨莹已经出门,像其他绥江本地老乡一样提着提篮,带上镰刀,去田地里采集一些绿油油的老鹳草,然后去农贸集市,采购鸡蛋、鸭蛋、鹅蛋、红芹菜、芫荽等新鲜食材,将食材带回家里,用来做被当地人形象而风趣地所称的“混蛋”菜肴。
到家后,杨莹便开始驾轻就熟地做“混蛋”菜肴了,做起菜来有章法有节奏:
(1)先将芫荽、红芹菜、老鹳草洗净后切碎,其中芫荽留根须;
(2)将新鲜的鸡蛋、鸭蛋、鹅蛋打成蛋液,一起搅拌均匀;
(3)再将切好的芫荽、红芹菜、老鹳草和蛋液混合,加入适量盐后一起拌匀;
(4)往锅里放油烧热;
(5)往油锅里倒混合蛋液,煎至成型;
(6)再翻面煎炒,用锅铲切割成小块,便已大功告成。
(7)“混蛋”菜肴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干吃、加水煮汤喝,喜欢味甜的也可加红糖水煮着食用。
与其他地方吃汤圆、吃饺子、吃羊肉等冬至过节习俗不同的是,绥江的吃“混蛋”习俗就是这样特立独行,世代传承,爱意绵绵。
悠久的历史渊源
问及绥江冬至吃“混蛋”这一习俗的历史文化渊源,杨莹馆长和绥江县文旅局的老乡同事们曾组成一个团队,做过长期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份内容详实、获得公允的调研报告。
这份调研报告内容指出,据多方考证,绥江现有居民绝大部分为明清汉族移民后裔,荆楚文化、闽粤文化、客家文化与滇文化、巴蜀文化交融一体,在绥江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饮食文化主要以川菜系为主。
特别是,伴随着清朝初期大规模“湖广填川”运动,鹅蛋炒芫荽习俗随着湖广、闽粤、江西、客家移民入绥江,加上绥江当地的风物特产,慢慢地在绥江发扬光大为“混蛋”,当地冬至吃“混蛋”习俗的历史少说也是百余年。
深厚的的文化内涵
杨莹馆长说,绥江冬至吃“混蛋”习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是蕴含着古人朴素发展观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二十四气历中第一个确立的,古人把冬至称为“亚岁”、“小岁”,把冬至同年节、寒食并称三大节,民间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其实,冬至在上古就是新年,古人根据光照与季节寒暖的变化,认为四季气候的变换来源于阴阳两者间的消长,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阴阳协调,万物和顺。在古人观念中,人作为宇宙的一分子,应遵循宇宙的节律,顺应阴阳的变化发展,特别是在阴阳转化的关节点上,人应该主动顺应和助长生气,否则就可能遭遇时疾。
这份调研报告指出,由于季节变化容易造成人体不适,人们特别注意阴阳交替的时刻,对阴阳转换的时日予以充分重视,便采取种种方式促成阴阳的顺利转化。正是这些关键时日的人事活动逐渐成为特定的岁时习俗。与夏至不同的是,冬至阴气盛极而衰、一阳来复,冬至节俗自然围绕着顺阳与助阳的方向展开,最终促成绥江冬至吃“混蛋”习俗顺势产生。
二是蕴含着药食同源主张
中医认为,鸡蛋、鸭蛋、鹅蛋在食疗作用上,存在较大差异,恰好可以药食同源、配伍互补,综合抵御冬至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其中,鸡蛋性平,不伤脾胃,可以补充气血、安神养心、恢复体力,适宜人群广;鸭蛋性凉,能去火清肺热,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疗,可治热咳、胸闷、喉疼、牙痛等症;鹅蛋性温,能大补五脏,适于慢性肾炎、肝炎、久病体虚的患者食用。
至于芫荽、红芹菜、老鹳草三种植物,中医认为,芫荽属辛温发散,《本草纲目》称“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红芹菜,又名白花蒿、明日叶、珍珠菜、刘寄奴、不老菜等,性味甘、辛、涩、平,入脾肺经,微清香,可平喘、止咳、消炎、利尿、活血调经等,《益部方物略记》中也记载了绥江周边地区红芹菜的食补功能;老鹳草味苦、微辛、性平,其功效在《滇南本草》里记载为“治筋骨疼痛,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痘疹疥癞等症。”
现代医学成果证明,用这3种药物和鸡蛋鸭蛋鹅蛋混合做成的“混蛋”,含有大量卵磷脂、蛋白质、氨基酸、钙离子、铁离子、挥发油和纤维素,摄入人体后能温中健脾、增进食欲、增强骨骼、疏通血管,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老年中风。
三是传承传统孝道
绥江冬至吃“混蛋”习俗,也跟古代冬至节中祈寿添岁的民俗有关。在原始的民俗观念中,人与自然同禀一气,在一阳复始的时节,人只要能与自然同步相应,就会获得新的生命力,而老人是家庭的尊长,尤其要为老人延寿。
吃混蛋并不只是晚辈在向长辈表示孝心,其实也有着在冬至时节顺阳助长的象征意义。
现如今,当吃“混蛋”菜肴时,绥江的年轻人们总会保持着让老人先吃、年轻人后吃的家风,以此传承着尊老尽孝的传统美德,助推着一代代绥江人的家庭和睦幸福。
难忘的一抹乡愁
正是因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也为了科学食补、传承美德、和睦家庭,冬至吃“混蛋”的独特习俗在绥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为绥江人吃不厌的舌尖美味、离不开的文化符号、忘不掉的一抹乡愁。
“对我来说,每年冬至,吃‘混蛋’,那是雷打不动的一份执念,留在了我的骨子里、血脉里和灵魂中。”绥江县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元赵旭良坦言,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绥江人,对于冬至吃“混蛋”这一习俗,可谓世代相传、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可以吃出美味、健康、文化和节日氛围,成了他念念不忘而充满温暖的乡愁。
让人隐忧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绥江县一些年轻人对于冬至吃“混蛋”习俗渐行渐远。
“把家乡绥江的这个冬至习俗保护好、传承好,我们责无旁贷,也正在努力中,也希望更多市民积极参与进来。”杨莹馆长说,目前,这一习俗已成为第二批绥江县级“非遗”,正在积极申报第五批昭通市级“非遗”名录。下一步,绥江文化馆将和其他部门紧密联手,共同加大对这个习俗的普查研究、挖掘保护、宣传引导、普及推广力度,并举办专家研讨会、冬至庆祝会等活动,助推当地文化繁荣和乡村旅游,让吃“混蛋”习俗在绥江世代传承下去,焕发出无尽的活力与魅力。
来源:春城晚报 开屏新闻记者 申时勋
图片来源:绥江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