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2-16 10:37湄公河日落的时间很短,彤红的夕阳才挂在树梢,迅即被两岸的丛林“吞没”,白天“擦肩而过”的商船再也不见踪影,只剩印有“中国警察”字样的执法艇仍在强劲地搅动着船尾的浪花。
走到哪住哪 夜宿船上是家常便饭
最近的码头还在数十公里之外,网络信号一如既往地没有丝毫“苏醒”的迹象。2019年3月19日傍晚,东南亚的丛林和往常一样平静深邃,第80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停靠在了老挝峦寨水域,今晚大家都将夜宿在执法艇上,对此执法队员都习以为常。
甲板上洗漱的人渐渐稀少,发动机“汩汩汩”的搅水声显得异常清晰,再过半小时机器将彻底关闭进入休眠。随行的媒体记者想发个稿都成为“奢侈”的想法,舱外闷热无风,把大家都“打回”有空调的狭窄底舱里。
两名女记者虽然获得了一间封闭小舱的待遇,但空气条件还不如外面的集体高低床“通铺”透气。
安静的夜里,只有船头和船尾值班民警的身影一动不动,守护着执法舰船及队员们的安全。
“这条河太复杂了,到处是急流险滩,礁石林立,船艇非常容易搁浅。”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相关负责人告诉云南网记者,本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从中国西双版纳出发至老缅泰交界水城的老挝金木棉码头返航,全程250余公里,分别通过中缅交界水域、老缅交界水域。
从2011年12月10日起,中老缅泰四国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启动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目前已成功开展了80次湄公河中老缅水域全线巡航,四国共派出执法人员12816人次,执法艇680艘次,总航程4.2万余公里,在“金三角”等重点水域及地段开展水陆联合查缉77次,检查船只1000余艘次、人员3806人次、货物6.1万余吨,救助遇险商船123艘,为数千艘商船进行护航。
毒贩船只搁浅 民警逆水而上抓个人赃俱获
“湄公河流经的地区多是山区丛林,在开展替代种植以前,这里曾是毒品最泛滥的地区之一,两岸时常会响起枪声,联合巡逻执法潜在的危险肯定有。”2019年3月20日傍晚,金三角金木棉特区渐渐进入巡逻编队的视野,船头瞭望观察的民警指着远处金黄的屋顶感慨地说:“你看,这就是焕然一新的金木棉特区!特区的大多数货物是从湄公河水道进出,这也是中老缅泰四国联合执法的意义所在——保障这条黄金水道的安全。”
联合巡航以来,四国执法部门联合开展“平安航道”扫毒行动,打击湄公河沿河毒品犯罪,截至目前共查破毒品案件24起,缴获冰毒740千克,查破走私案件14起。
2012年11月,相关部门根据可靠情报,发现一个长期利用湄公河进行大宗毒品贩运的跨国贩毒集团。该集团组织机构严密,主要活动在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湄公河“金三角”区域,有多次组织大规模毒品贩运的犯罪迹象。他们近期将会有大宗毒品贩运,初步推算有将近1吨。
从2013年3月3日起,毒品已经分批悄悄运抵缅甸梭累码头附近。获此消息后,公安部禁毒局与边防管理局、国际合作局、云南省公安厅及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立即组成联合专案组到西双版纳部署案件侦办工作,同时派出前方工作组到境外开展联合侦查行动。
2013年3月18日一早,按照案件侦办计划,前方工作组分批次从磨憝口岸出境前往老挝波乔省敦蓬县孟莫村,并与老方在孟莫设立了行动指挥部,统一指挥此次行动。
2013年3月19日早晨,毒品在缅甸梭累港码头被连夜装运上“晨宇”号货船,之后向湄公河下游地区驶去,前方工作组经分析判断,毒品极有可能经老挝水域,运往泰国境内分销。
接下来情况多少出乎了工作组的预料。16时许,按正常情况本应抵达孟莫的运输毒品船只却因为水位下降搁浅在了约60公里外的孟巴里奥水域。
如果等到天黑的话,所有毒品极有可能被转移。必须赶在天黑之前,想办法赶到事发水域对涉案船只进行拦截。
机会稍纵即逝!中方前方工作组长、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相关负责人作出沿河逆行而上拦截目标的大胆建议。中老双方决定共同派出执法人员,驾乘4艘摩托艇从老挝孟莫出发逆水上行前往60公里以外的孟巴里奥浅滩。经过近3个小时的艰苦航行后,中老双方在孟巴里奥浅滩成功锁定目标,并成功将船主蒋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控制。
然而,中老双方执法人员经过认真、仔细的搜查后,却没有发现毒品。
难道情报有误,还是毒品被转移了?
此时,驾驶舱外甲板上停着的一辆摩托车、以及摩托车旁一条狂吠不止的狗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当中老双方执法人员掀开摩托车下的甲板时,堆积起来的一袋袋冰毒呈现在面前。
此案共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5名,缴获冰毒579.7千克,价值超过5亿多元人民币,查扣毒资折合人民币16万余元、涉案船1艘。
湄公河上的“活地图” 生死关头救下倾覆外籍船
“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原始,弯多流急,属于典型的山区河流。”有着湄公河上的“活地图”之称的执法队员谭建华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带领民警进行具有湄公河特色的测深、绞滩、系缆、钢缆插接等专业训练,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岗位;并与地方轮机人员引导机电人员熟悉机舱环境,对船艇设备进行检查并提出合理建议,确保船艇在湄公河的适航性。
在平时的理论授课期间,谭建华对山区河流的航道术语、水文术语、操舵术语、各种类型河段航道与引航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在实际操作教学中,先在一般航道学操舵,再到复杂航道操作,先上水,再下水。
经过长时间训练后,谭建华开始让他的徒弟下水“破胆”,进行橄榄坝至金木棉全程航线的操舵,口手并用进行指挥。看着操舵兵的快速成长,谭建华笑得很开心,“我一个人再牛,也只能开一条船。我们有这么多执法艇,不快点带出徒弟,能行吗?”
除了开好船,谭建华还利用休息时间绘制《澜沧江一湄公河航行参考图》,总结湄公河航道水文,礁石分布,航行注意事项;编写《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与引航》手册,图文并茂地介绍湄公河行船理论,发挥一个“河校生”的专业理论功底,总结湄公河几代跑船人智慧结晶,实现了行船15万公里,无安全事故发生。
“2015年7月25日8时,一艘老挝籍商船从梭累码头出发沿湄公河下行至会纳耶水域时,因操作不当导致船体触礁搁浅并发生漏水,当时湄公河水位上涨迅猛,部分船体已脱离礁石,即将失控,商船及船上4名船员面临严重安全威胁。”谭建华说。
按照中老双方处置商船触礁应急预案,中老双方抽调11名执法人员驾乘老挝执法船艇前往事发水域救助。
10时34分,老挝执法船艇在距事发水域下游约1公里处与老挝遇险商船相遇。救援队迅速对救援进行风险评估,因水位不断上涨,老挝遇险船只顺流漂下,船舵系统已失控,且船底漏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救援队果断利用老挝执法船艇将遇险船只拖带至湄公河相腊上滩平缓安全的水域待修。
最大的敌人就是噪音、高温、油味
“有次缅甸执法艇在巡航中,经过险滩时机舱底触礁进水,顷刻间,汹涌湍急的湄公河水从触礁口向机舱疯狂肆虐,船艇濒临沉船的危险。”民警岩依章说,当时自己在机舱值班,闻讯后带领损管小组迅速进行堵漏,凭借在船艇多年的工作经验,成功将漏洞堵上。
“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噪音、高温、油味。”岩依章说,机舱里的巨大轰鸣声,让大家贴着耳朵也听不见别人说话。一进去就得戴上专用耳塞,否则严重的可能丧失听觉,而耳塞戴久了,耳朵非常疼。
“发动机的水温高达80至90摄氏度。过去,部分执法艇没有安装水冷设备,机舱内的温度在50摄氏度左右。现在有了水冷设备后,仍然在35至40摄氏度之间。”岩依章说,“刚洗的衣服,不用拧,外边再怎么冷,放入机舱,半小时就干了。”
高温环境里,特别容易流汗,需要不停喝水,轮班一次,作训服都会被汗水湿透,“拧得出水来,晾干后就会留下一层厚厚的盐渍。”
勤务期间,不是每一次巡航都能天天洗澡。“执法艇储备的淡水有限,首先要保证做饭。没下雨时,江水比较清澈,抽上来过滤一下,就可以洗菜、洗澡。如果是雨季,雨水大的话,江水就会变得很浑浊,淡水必须先保障生活用水,洗澡就会受到限制。”
油垢是他们巨大的烦恼,每当机器维修保养,手就会接触到润滑油、机油等各种油。“用什么洗手液,都洗不掉那种味道,机舱内的温度高,人要不停流汗,毛孔张开,油味简直渗透进了汗孔里。”岩依章笑着说,每次回家,老婆都很嫌弃我身上那股重重的油味,不过现在她也习惯了。
“湄公河的浅滩、激流滩很多,轮船需要全速前进,加油后,发动机的转速非常快,最高可达4000多转/分,进气的压力太大,温度高,机器里起连结作用的管子会软化。有一次管子飞出来,直接把一个工具箱的铁皮砸出一个洞。”岩依章说,还好没人在附近,否则很容易被打伤。这样的危险随时都会碰上,但只要船还在湄公河上,就不会让发动机“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