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2-11 16:07有人说,水是生命之源;有人说,水是万物之灵;有人说,水是川流不息的生命。事实上,水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
镇雄县花山乡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的特殊性,水源寻找和饮水安全工程成为一项难题。上百年来当地老百姓一直沿用“屋顶接水”“靠天喝水”的习俗赖以生存,饮水、用水难以保障,可谓是“山青水难蓄”。村民的饮水安全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百姓的饮水问题一天不解决,就牵动着每一位扶贫干部的心。
到各村各户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村民的饮水情况是作为一名水利干部的日常工作。这一天笔者来到高石坎村民小组,村民反映水供应不上,总是断断续续,有时候几天都没有水。在详细询问和了解情况后,笔者将所有情况记录并上报县水务局和省委下派工作队的第一书记马龙。
当得知情况后县水务局的陈寿聪等同志来到花山乡进行调研,在笔者、花山村党总支书记徐道发及村“三委”成员陪同下,马龙、乡人大主席团的赵祖军和水务局的同志到高石坎进行走访调查。查看管道沿线,管线没问题,查看各取水池和蓄水池,各水池内均已无水可存。当我们来到水源地,水源已经临近枯竭,看到此情形,马龙和水务局的同志满脸愁容,都在沉思着。这时,陪同的村民忧心地说:“我们这里的山不蓄水,以前好不容易找到的水源也临近枯竭,这可怎么办?”马龙说:“老乡们,你们不用担心,再难我们也一定会想办法找到水源,解决老乡们的饮水问题。”陈寿聪接着说:“大家不必担心,水源难找不代表找不到,我虽然不是本地人,但是作为一名水利干部,你们的饮水问题我们一定尽力解决。”作为水利站站长,我及时表态:“我们花山乡的地质构造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存在大量溶洞,很难蓄水。尽管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水源难寻,但是我们一直保证了村民的饮水,说明水源是多处存在的,所以我们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水源,请大家不要担心。”
经过实地走访,由马龙牵头,笔者主抓,村“三委”成员协助,组成工作组,并聘请专业测量团队进行水源寻找。本人及时做好可行性方案上报县水务局,并做好水源寻找的一切准备工作。
这天清晨我们来到高石坎,请了两位村民随行,开始寻找水源。尽管在这样泥泞的道路上走着,大家都有说有笑,村民说:“你们这些干部肯定走不惯,我们走起来都很累。”马龙说:“要说累那是肯定的,不过只要老百姓生活好了,苦点累点算什么。”测量团队的成员有老工程师,有年轻的测量员,他们携带了大量仪器,为保证他们在工作时能更好更精确地测算出结果,我帮助他们拿仪器并做好协助工作。这时候,马龙不小心踩滑摔了一跤,为了保护仪器,他一只手抓在荆棘丛上被刺出血,背上沾满了泥浆。给马龙做了简单包扎,我们继续寻找水源。
就这样,我们每天来回走十多公里泥泞崎岖的山路,过了几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活水性好的水源,马龙安排我尽快和测量团队研究一个引水方案出来上报相关部门,并取水样送相关部门检测。
我用最快速度做好了方案报批。很快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水务局的关心下,项目实施方案得到了批复并拨付了44.2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其中包括蓄水墙建设资金25万元,管道资金19.2万元)。
项目获批后,徐道发及村“三委”的同志为蓄水墙的建设用地选址以及管道线的规划进行协调。
在上级单位的关心和帮助下,大家终于打通了高石坎、滮水岩、杨家寨、纸厂沟、坝子、大水塘等村民小组饮水安全的“拦路石”,正式开工建设关系2000余群众饮水安全的“蓄水墙”。在建设期间我多次陪同马龙和水务局的同志以及相关部门的同志到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库容3000立方米的“蓄水墙”及其配套工程(20km管线)建设完成并通过各级验收。我们来到村民家里查看水入户情况,老乡们激动地打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出的水喜笑颜开地说:“以前淘米洗菜的水都用来洗脸洗脚,用过之后还得用来喂牲口,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是哗哗流的水,这得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位关心我们的同志呀。”
我们建设的不仅仅只是一座蓄水墙,那是一座凝聚人心的“墙”,一座众志成城之“墙”。
(通讯员 王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