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2-10 09:43闻着洋芋香,神仙也跳墙。一说起洋芋的香味,就会有想吃的欲望,就会满嘴流清口水。
洋芋又叫马铃薯、土豆等,在我的家乡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巡龙村,大家都叫它洋芋,如果谁硬要说洋芋也叫马铃薯,反而会被乡亲们取笑说:“你看你看,读过几天书,就猪鼻子插葱——装象了。”
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洋芋了。记得从六七岁开始,每到新洋芋收获,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抬着半撮箕洋芋,在沙沟里用水洗干净后开始刮洋芋皮。当时的沙沟里水很清澈,水质非常好。几个小伙伴经常聚在一起刮洋芋,有说有笑,还会举行比赛,看谁刮得又快又干净。刮完拿回家,用锅煮熟或者是蒸熟,用青辣子、昭通酱拌个蘸水,就是一家人的午餐或者晚餐了。虽然吃得简单,但吃得很过瘾,把肚子撑得圆滚滚的。
几十年后,脑海里还清晰记得这样一幅画面:夕阳西下,家后面的一排五间茅草房住着的五户邻居,都把洋芋端到自家门口吃。经常会你尝尝我家的菜,我尝尝你家的菜,大家吃得很简单,也吃得很开心,相互之间还会说些笑话。那种友好与和谐,那种温馨与幸福,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20世纪70年代,生活物资极其贫乏。在六七月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吃上洋芋也是非常幸福的事。当时,土地是生产队统一种植、统一收获、分配,我们家劳动力少,分到的包谷、洋芋不多,收成不好的年景,会发生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在放学后就会去用锄头沿着地里挖,找寻生产队遗漏在地里的洋芋,这是我十三四岁时经常做的农活。下午读书放学回到家后,扛把锄头在肩上就上山了,到天黑回家时,也能弄到些洋芋。当时我积累了两条经验:在地的边边角角,往往会找到整株挖漏的洋芋,一锄下去就会挖到几个;在低洼处被淤泥掩埋得很深的地方,经常会挖到很多洋芋,甚至可以预料再挖多远有几个洋芋。可见即使是做农活,也需要动脑筋的。
20世纪80年代初土地下户时,我家分到了一头黄牛,暑假中或周末时,我也经常被安排去放牛。最吸引我的是在山上烧洋芋吃,下午饿了,就去地里刨洋芋。刨洋芋也很有经验,在地里走一走,看着那株洋芋下面的泥土开裂了,就刨开泥土把洋芋取出来,取出来的那个洋芋,总会是那株洋芋里最大的一个。把一种叫“风蒿”的植物当柴烧,用干柴引燃,脱下衣服扇风,就可以把洋芋烧得黄生生的,吃得饱饱的,回家后就不再吃晚饭了。这些都是放牛娃们积累起来的经验,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实用的。
实行“大包干”后,我家分到了五六亩山地,种洋芋、包谷都能成熟,为了多增加收入,我们家种的是当时公社推广的“二套二”,就是两行洋芋套种两行包谷。这种种植方法比单独种洋芋或者种包谷收成都要好得多。30年后,这种种植方法被一所大学的教授整理推广,起了个“生物多样性”的名字,一下子就“高大上”了,就获奖了。
种洋芋其实是很辛苦的,从冬天就要开始平整土地,用锄头或者是榔头把土垡打碎,准备好农家肥。到正月间,要一担担地把农家肥挑到山上的地里,这是很吃力的工作,五六十公斤的担子压在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山上走,即使是少个一步半步,也到不了地里,经常是挑一担就汗流浃背、腿脚酸软。种洋芋时,往往是一家老小全上阵,主要劳动力挑着洋芋种,小孩、老人扛着锄头,到了地里,往往是男劳力挖塘,小孩丢种,妇女丢粪,还要有一个人来盖塘,如果人手不够,就只有做完了一样再做一样。所以在农村有句话说: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
尽管我做农活是把好手,但还是做怕了。记得读初三那年,在一个周末,从天亮到天黑,我从离家四五里外的山上挖了六担洋芋挑回家。到了晚上,两边肩膀辣呼呼地疼,肩膀中间还起了一个“福气包”,这个“福气包”一直在我肩上,变成健康隐患。
种洋芋的辛苦让年少的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在秋天有霜的早上去贩卖木料受尽冷水的欺凌,终于让我彻底转变了观念,开始认认真真努力读书。跟我差不多的还有4位同学,我们一起考到了离家20公里外的一所中学读书,经常是周六回家,周末返校时各人背着一书包洋芋,在学校天天吃冷洋芋,一直吃到周四左右吃完了。在极其艰苦、营养不良的条件下,大家特别用心读书,先后考上了师范,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现在,在农村学校读书的孩子都有“营养餐”吃,条件已经太好了。
在昭阳区的山区或二半山区,在大力发展洋芋产业。以前是一家一户种植,现在通过土地流转,使用机械规模化种植,种植的效益更高了。小小的洋芋,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如今的我生活在城市里,虽然生活环境改变了,喜欢吃洋芋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去菜市场买菜,总是要买些洋芋。有时工作忙,中午或者晚上就刮几个洋芋煮熟,用昭通酱或者老干妈豆豉下着吃得喷喷香。平时更是爱用洋芋做菜,什么洋芋丝丝、洋芋片片、炸洋芋、酸菜洋芋汤,换着花样地吃,百吃不腻。我特拿手的是闷洋芋饭,把刮好的洋芋切成小块,用猪油先炸一下,在洋芋上面洒上蒜苗,用小火焖到香味扑鼻时,洋芋贴锅一面是金黄色的,香脆可口,孩子们特别喜欢吃。
洋芋伴我长大,洋芋伴我变老,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儿时一起刮洋芋、割猪草、放牛的小伙伴,如今已头发花白,岁月留下的风霜在脸上清晰可见。“乡音不改鬓毛衰”,偶尔在路上遇见,大家相视一笑,依然是那么亲切。
童年往事,如今回忆起来总是那么的美。
如今,一日三餐,餐餐都吃洋芋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与20世纪缺衣少食的日子相比,谁不说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呢?
哎呦,烧洋芋的香味,又从街上飘来了!
作者:赵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