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2-02 14:3111月26日,巧家县大寨镇移民生产安置协议签订涉及的4个村(社区)22个村民小组1101户3317人全部签订了协议,签订率100%。大寨镇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工作的圆满完成,只是巧家县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工作的一个缩影。
自10月30日巧家县大寨镇片区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又及时成立移民生产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建10支由县挂包单位、乡(镇)、村(社区)干部组成的专职移民工作组,坚持“5+2”“白+黑”,下沉到各移民村民小组开展政策宣传解释、矛盾纠纷化解、移民生产安置各项工作。结合各村(居)民小组实际情况,组织召开好“两次会议”,推选出界定委员会,规范程序形成指标分解、资金统筹方式、集体土地资产分配等方案,锁定好到组到户人口和土地,对18个小组未分解土地进行了全面分解,为其算清每笔经济账,做到政策清、家底清、账目清。
在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三榜公示结束后,大寨镇10支专职移民工作组立即行动,全面铺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预约签约、集中签约、入户签约、田间地头签约等形式,高效推进移民生产安置协议签订工作。全体移民干部秉承“工作提前一天完成,移民可早一天得益”的理念,紧盯目标任务,早谋划、早布局、早行动,坚持以保障移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来统筹推进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工作,精准制订每天工作计划。建立每日调度会制度,做到每日一调度、每日一研判,对各组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指导和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影响移民生产安置工作进度和质量的各类问题,确保全镇移民生产安置工作统筹有力、稳步有序推进。
“听了移民生产安置协议的政策宣传后,我们都觉得这种安置方式很好,让我们以后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我们村的都很支持,大家都清楚这个月签了移民生产安置协议,下个月就能领钱,所以都早早地签了。”大寨镇大寨社区下红岩居民小组群众韦白洪说。
“包保干部多次到我家向我宣传政策,帮我算账。我家里有10口人,每个月能领3977.5元,到明年每个月就可以领4091.5元。24日,村上干部说可以签协议了,我早早地就来签了,早签早领钱嘛!”58岁的赵远顺是大寨镇大寨社区群众,他家是第一户签订移民生产安置协议的移民群众。
据悉,巧家县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工作涉及170个村(居)民小组,自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工作启动以来,各乡(镇)和部门快速推进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工作。截至11月26日,第一榜公示125个、第二榜公示10个,县级联合审核76个,第三榜公示70个,签订生产安置协议1165户3503人。
(通讯员 徐有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