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3-14 21:09本网讯 (记者 韩兴国 ) 前几天,本报深度报道了《模范村官谭德才》后,在我市11县区及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反响,但大家看了该文后,很多读者不相信昭通境内竟然还有这样的好村官。3月12日,为了求证“模范村官谭德才”事迹是否属实,彝良21名师生和社会人士纷纷驱车赶往永善茂林镇甘杉村。
来到谭德才所在村民小组的文化广场,大家都吃惊了:一个村民小组所在地(合作社),竟然还有文化广场、矿厂、砂场、加工厂,加工厂里还堆积着众多的原生态中药党参,整个街道两旁的房屋比茂林集镇上的房屋还要现代得多、洋气得多,道路还要宽得多,让路过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村民小组是很富裕的。
“现在的村官,心系人民的少之又少,碰到了是这个地方的福气。看到谭德才这样一位有能力,有发展头脑的人,经过了无数的波折,终于将村民从破旧又荒凉的茅草屋和土瓦房里搬迁出来,搬进小别墅,就凭这,他是我们心中的偶像!”随行参观的彝良民族中学学生晋从飞说。
在谭德才的带领下,随行参观的21人来到了山上的党参种植基地,只见地里有30来人正在忙碌着种党参,别看他们人不多,他们可是人人分工细化:耕地、松土、挖沟、掏窝、施肥、铺地膜、下秧、盖土,每一个细节,都有专人操作,完全是流水线工作。
看到这一幕劳动场景,随行年纪稍大一点的人说:“哎,这不就是毛主席年代的大集体劳动,怎么这些人干着活路比干自己的还卖力?”
“在这里呀,大家都把整个合作社当成了一个大家庭,干好了,收入高了,大家的分成才跟着涨,没有人偷懒。我们是按小时计工分的,干一个小时有一个小时的工分,有钱赚,你说谁还不卖力呢?”谭德才傻笑着说。
参观完整个劳动过程,大家又来到原谭家营村民小组的所在地,看着谭家营村民小组搬迁之前的房屋,随行参观的社会人士何华说:“他们整体搬迁前的房屋,比起目前很多地方的房屋要好很多,更不要说搬迁后的房屋了,可以想象这里的村民日子有多好过。”
在走访的过程中,5名随行的学生要求谭德才给他们签字,记者发现,谭德才这样写道:“好好学习,祖国未来的花朵。”
“他们村子里的人都非常团结,个个都敬重谭老先生,这个村子有了谭老先生,生活变得富裕。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才可以像谭老那样,做一个有用的人。”随行彝良民族中学学生陈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