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崔元磊:脱贫攻坚战线上的“老兵”

 2020-11-20 15:57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4月,已年满56岁的崔元磊驻村扶贫12年后返回单位——昭通渔洞水库管理局工作。其实,崔元磊的内心很舍不得离开他热爱的扶贫工作岗位,那是因其妻子患重病需施行股骨髋关节置换手术,加之还要照料其80多岁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岳父母,崔元磊沉思了很久,心里难过地离开了彝良县两河镇田黄村驻村扶贫工作岗位。

崔元磊是一名伤残转业军人,在扶贫工作岗位上,他永远保持军人本色,在他的骨子里始终有一种军人气概和必胜信念。

12年的扶贫工作,崔元磊从鲁甸县到昭阳区,从昭阳区到彝良县,在3个县(区)的4个镇、村驻村扶贫,这些村偏远贫困、条件艰苦,他一干就是12年,村村寨寨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12年深山扶贫,12年风雨兼程,12年初心不改。崔元磊的妻子患上严重的类风湿疾病,行动不便、无人照顾;他的父母相继去世,80多岁的岳父母生活不能自理……面对种种变故和不幸,崔元磊初心不改,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每年驻村都在280天以上,从没请过一天公休假。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20073月,崔元磊被单位派到鲁甸县水磨镇担任镇党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兼岩头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此后,他以“小分工、大合作”的方式引导队员们入户开展工作,跑遍了村村寨寨、山山岭岭。通过长期的深入走访调研,他助推水磨镇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打造了10000亩优质核桃基地,指导群众做好500亩马铃薯试管原种扩繁种植、1500亩玉米规范化种植、1000亩蔬菜示范种植、500亩油菜样板种植;整合单位帮扶资金13万元实施生猪“双百”滚动养殖,使户均生猪存栏达12头,达到了挂钩一户、帮扶两户、脱贫三户的扶贫效果。同时,崔元磊协调争取派出单位和挂钩帮扶单位投入资金3168万元,修建岩头村到大箐、纸厂、大砣12.3千米公路;对全镇“无电村通电”工程和农网进行改造,在营地村大梨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营地村建设市级示范新农村,修建水磨集镇垃圾处理场,改善了水磨集镇周边环境,有效保护了渔洞水库水资源。

20133月,由于工作的需要,崔元磊被调到鲁甸县新街镇担任镇党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兼任坪地营村党总支常务书记。到任后,他积极向渔洞水库管理局汇报工作,争取资金支持,对坪地营村考上高中的学生给予一次性发放奖助金400元、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一次性发放奖助金2000元,此举充分激发了群众重视教育扶贫的积极性;邀请昭通市第一中学各学科的优秀教师,分别到新街中学和水磨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教学辅导;协调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购买饮水管57.64千米,组织发动群众挖沟、埋管、建水池,解决了坪地营小学、新街中学师生和坪地营13个村民小组群众的饮水困难。崔元磊在指导群众开展管引工程施工中,因战伤复发,面额、颈部和双上肢脱皮、红肿,极度疼痛难忍,但他仍翻山越岭,帮助群众寻找水源,实测管道线,埋设引水管,共往返数百千米,饿了就烧洋芋吃,渴了就捧一口山泉水喝。每当群众把山里人也用上了自来水的喜讯告诉给远方的亲人时,他们激动喜悦的心情,也让崔元磊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快乐。

201483,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我是老兵我先上。”崔元磊挺身而出、奋勇当先。他迅速带领新街镇临时组建的应急救援队队员81人日夜风雨兼程,不顾余震、滑坡和山上滚石的危险,迅速投入抢险救援第一线,从地震废墟中挖刨出遇难者3人,救出伤员12人,安全转移群众517人。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渔洞水库管理局的挂钩帮扶单位为昭阳区洒渔镇联合村。当年9月,崔元磊离开坪地营村,被选派到联合村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这已经是崔元磊扎根贫困山区开展扶贫工作的第8个年头。

 多年的基层扶贫工作,崔元磊深刻认识到要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扶持,仅靠“输血式”扶贫远远不够,必须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既能自己“造血”,又能自己“长肉”。为此,崔元磊带领扶贫工作队员配合村“两委”进一步理清思路,全面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准确掌握致贫原因,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学习技术、发展产业,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变“不敢富”“不能富”为“想富”“会富”“能富”。

崔元磊在走访中了解到,联合村13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施忠明家有5口人,其15岁的女儿在洒渔中学读初二,加之女儿患病,家里给女儿治病已经负债累累。崔元磊当即把身上仅有的500元现金给了施忠明,立即帮助他联系医院进行救治,并帮助他争取了7000元重大疾病救助金。同时,崔元磊还动员施忠明的大儿子到江苏无锡打工,每个月务工收入有4000元左右。崔元磊对施忠明家的关心帮助,施忠明非常感动,逢人就说:“没有崔书记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我家要脱贫很困难。”

联合村第1314村民小组(余家大冲)是全村5个自然村中最偏远的自然村,共有843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7284人。长期以来,余家大冲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种植结构单一,粮食生产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加之村民文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差、思想观念落后、就医就学困难。余家大冲极度贫穷和落后,让崔元磊深深感到震撼,面对严峻的现实,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发家致富。”随后,崔元磊把联合村的贫穷现状收集后写成专题报告,及时向渔洞水库管理局和其他相关单位反映,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不久,余家大冲的脱贫战役打响了,崔元磊积极发动群众修复保通进村公路,改善村民的交通出行条件;争取资金268万元新建排灌沟,解决5个村民小组的耕地和林果灌溉问题;配合镇里整合项目资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4308人,引导群众种植经济林果,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贫困劳动力作养蜂、养猪、种植经济林果等技术培训,鼓励贫困户发展生猪、土鸡、蜜蜂养殖,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组织妇女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农家、关爱留守儿童、操家理务等各项活动,动员单位干部职工积极为扶贫点的孩子们捐款捐物,帮助孩子们能更好地上学。通过多举措的帮扶措施,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使余家大冲旧貌换新颜。


201710月,渔洞水库管理局的挂钩帮扶单位变更为彝良县两河镇田黄村,崔元磊服从单位的安排离开联合村,被派到田黄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崔元磊进驻田黄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全村31个村民小组,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并积极争取单位资金支持,改善了村里的办公条件;对田黄村最偏远、最贫穷的村民小组的进村公路进行修复保通,安装人行桥防护栏,维修、改造蓄水池和引水管道,解决了群众的饮水困难;对村里的40余名贫困大学生、420名小学生进行教育帮扶;争取资金17万元,帮助270户农户发展生态猪养殖;争取资金8万余元,为易地扶贫搬迁的81户贫困户每户购买1台彩色电视机。

12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崔元磊与贫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贫困群众做了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为脱贫攻坚奉献了心血和汗水,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在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8年间,崔元磊4次被市委市政府、3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018年,崔元磊被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扶贫先进工作者。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明贵)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