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信息港
2020-11-20 09:42“今年,我家种植的芒果收入超过169万元,净利润差不多有八九十万元。”丽江市华坪县石龙坝镇临江村村民王道相,谈起种植芒果带来的富裕生活,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王道相在基地里接受媒体采访,谈及收成笑得合不拢嘴。范琪妍/摄
金沙江边种下的300多亩芒果,让王道相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芒果种植大户。而在整个华坪县,像王道相这样的芒果种植大户还有很多,他们和大大小小的芒果种植户一起,让华坪成功跻身芒果种植面积云南第一、全国第三。
华坪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朝刚说:“华坪芒果养分充足,口感优质,我们要将它打造成为长江上游的百亿元产业。”
从事芒果产业的农户数超过1.3万户
华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东南部,长江上游——金沙江的中段北岸,属于干热河谷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特别适合发展种植业。
1965年,华坪引进种植了第一株芒果树,经过50多年的探索发展,华坪芒果已从零星分散粗放种植,转变为连片规模、规范化发展,并筛选出了凯特、红象牙、圣心、热农1号、鹰嘴芒、金煌为主的6个优质中晚熟品种在全县推广种植。
“中国芒乡 绿色华坪”已经成为响亮的宣传语。记者江枫/摄
2019年,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达到37.8万亩,居全国第三,云南第一;产量达到31万吨,产值达到22.8亿元,加工产值达到35.4亿元。全县已形成两个种植规模达10万亩的芒果产业强镇,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5户,销售收入超1亿元企业1户,从事芒果产业的农户数超过1.3万户。全县芒果产业基本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冷链物流为一体的格局,为提高农民收入、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71岁的王道相,以前当过老师、校长,2003年响应政府号召开始大规模种植芒果,最多的时候,他家种植了500多亩芒果,后来因为观音岩库区蓄水,淹了200多亩,光赔偿就拿了500多万元。
王道相不断向县里派遣的专家请教芒果种植经验,逐渐掌握了种植芒果的一整套技术,夯实了产业发展的根基。“以前给芒果浇水,少说也要五六个人,现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我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把水浇足,把肥施好。”他说。
种植芒果富起来的王道相,在金沙江边的基地里盖起了小洋楼,现在,他常年雇佣5名工人,在摘果期等忙碌季节,也会花钱雇周边村里的临时工来帮忙,一天一百块钱。69岁的老伴也在基地里帮他,治虫、除草样样拿手。
王道相家基地的院落里花香满径。记者江枫/摄
“以前我家和村里的人都很穷,现在大家都靠种植芒果富裕起来了。”谈起生活的变化,王道相夫妻都这么说。
绿化了荒山,也防止了水土流失
华坪芒果具有“成熟时间最晚、营养价值最丰富、外观最美、最有机生态”等特点,近年来,还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等殊荣,并成为丽江市唯一入选全省绿色食品“10大名品”的产品,华坪县也因此获得了“长江上游绿色转型综合改革试点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等称号。
李朝刚说,华坪芒果比海南岛的芒果晚熟四五个月,比广西芒果晚熟一个多月,挂果期又长达七八个月,在市场上具有诸多优势,利于打造长江上游的百亿元产业。
李朝刚在王道相家基地大院里接受采访。记者江枫/摄
华坪县看重芒果产业,除了它是富民产业,还是生态产业。“全县的芒果基本都是利用金沙江边的荒山荒坡种植,这不仅绿化了荒山,也防止了水土流失。”李朝刚说,“这是双赢。”
而在王道相看来,全县大规模种植芒果,还改善了自然环境,降低了气温,“以前不时可见的‘地火’,现在也看不见了。”更重要的是,以前临江村段浑浊的金沙江水,现在也逐渐变清了。
临江村段的金沙江,水清景美。记者江枫/摄
金沙江流经华坪境内52.6公里,华坪县种植芒果防止了金沙江水土流失这一点,有数据支撑:华坪境内金沙江流域年均输沙量从2005年的2.23亿吨,下降到了2019年的0.49亿吨;鱼类也从2013年的35种,增长到了2019年的61种;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划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
既能富民,又能保护生态,芒果看起来真的成了金沙江边的金果果。李朝刚说,近些年来,金沙江沿江各族群众通过种植芒果富裕起来,生态自觉明显提升,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守护好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贡献了华坪力量!
来源: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