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阳区红路馨居:安居乐业幸福城

 2020-11-18 14:45  来源:昭通新闻网

蔚蓝的天空下,矗立着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干净清爽的道路上一个个喜笑颜开的行人,在蓝天白云、绿叶红花的衬托之下,这里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这里便是昭阳区红路馨居。

整洁、舒适、漂亮的新房;出门就坐公交车,卫生室就在家门口;上学不用再翻山越岭……从穷山僻壤搬迁到红路馨

居的居民享受着这里的便利。22330 名搬迁群众“挪穷窝”,移居到昭阳区红路馨居,开始全新的生活。

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才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昭阳区红路馨居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和产业特色,打造属于昭阳区特色的经济板块,以劳务输出、鼓励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创办扶贫车间等方式实现稳定就业。

“扶贫车间搬到家,既留得住妈、又拴得住娃。”这是当地老百姓的顺口溜。昭阳区红路馨居作为万人安置点,更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领地,就业保障生活,有收入才有生活。针对搬迁群众就业问题,红路馨居设置了就业站,开设了职业指导、教育咨询等窗口,及时发布企业招工信息,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用工登记、招聘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并认真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活动,为搬迁劳动力提供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努力做到精准对接、精准推介。

在苗族刺绣车间,美丽的绣娘正一针一线专注地绣手上的绣片,忙碌的同时听到她们爽朗的笑声。曾经在深山里过着艰苦的生活,每日面对的都是黄土与骄阳,喜爱的刺绣她们只有农闲时才拿出来做一做。而现在,搬迁到红路馨居的绣娘们,不仅每日都可以做着喜爱的事情,还能通过刺绣获得一笔经济收入。外出务工,家里的小孩和老人没人照顾,这是搬迁妇女面临的问题。但是,在红路馨居苗家绣扶贫车间里,完全可以让绣娘们安心工作。

“嗒嗒,嗒嗒”的机器声音冲入耳朵,一派你争我赶、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就业站服装扶贫车间里,一排排男男女女踩着缝纫机的踏板,熟练地操作着一块块布料,为每一件成衣奉上各自的劳动汗水。邵功远说:“我没有什么文化,家里面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又要带孩子,自己身体也不好,没法外出工作,总不能闲着在家等着天上掉馅饼吧!现在好了,小区里为我们提供工作岗位,我既能在家照看老人孩子又能工作挣钱,搬到这里真的特别幸福。”

年龄大了,干不动体力活。这是大多数年龄稍大的搬迁户的痛点和难点,但是小区里的藤编扶贫车间,组织搬迁群众学习编制藤椅。藤编扶贫车间里,热心的陈朝珍耐心地为刚去车间的邻居指点编制桌椅。陈朝珍的女儿和女婿都外出务工,留下身体不好的老伴和自己在家,原来事事都要女儿女婿掏钱。现在,她在扶贫车间编制藤椅挣来了生活费。她说:“真的特别感谢国家的扶贫工作,让我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现在我们又在小区的扶贫车间挣生活费,从家里到工作的地方只需要 5 分钟,而且在这里工作,风不吹雨不打的,太阳也晒不到,搬迁到红路馨居真的是太幸福啦!”

针对搬迁户中存在的“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大病重症户等实际情况,昭阳区红路馨居安置点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并创办扶贫车间稳定其就业。新开发的保安、保洁、小区管理等公益性岗位优先照顾搬迁户。红路馨居把扶贫车间作为吸纳小区贫困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区内设有帮扶就业的扶贫车间,为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解决了工作问题,顾家的同时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红路馨居的搬迁群众中留守儿童有陪伴、空巢老人有依靠、留守妇女有工作、扶贫产业有发展,大大小小的扶贫车间如星火燎原,让更多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梦想。

(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供稿)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昭阳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