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1-16 10:02年终将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季,翻出年初的目标责任书,对照工作清单,逐项完善台账迎接考核的日子即将来临,筹备迎接各级的检查是当前大多数部门的工作常态。令人心酸的是,辛苦工作一年呈现的材料“参考”之后,大多就被束之高阁了,至于“考”得如何,是否诚信“参考”,究竟存在些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改进,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似乎都不太清楚。
考核是及时了解工作成效,督促相关部门或人员比学赶超,以便查缺补漏,最终实现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考核重点在“核”,“考”只是一种手段。如何最优化发挥“核”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注细节,抽丝剥茧看日常,破解“平时不交账”“年底糊涂账”的问题。一些单位或工作人员年初是“懒羊羊”,年中是“慢羊羊”,年尾却化身“沸羊羊”,夜以继日、胡编乱造,一切只为完善资料。很多工作平时根本就没有做,或者平时工作做得并不咋样,但是“备考”材料看起来完美无瑕。这就要求“监考”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对标对表,仔细查阅相关资料,从会议记录、参加人员、流程、载体等方面抽丝剥茧,搞清楚材料是否弄虚作假,衡量“水分”到底多大,从“蛛丝马迹”中还原日常工作“真相”。
多方论证,实事求是看“疗效”,破解“闭门造车”“王婆卖瓜”问题。考核除了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看示范点等“规定动作”,更应该“不走寻常路”,以“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直奔现场”等方式,进行实地检查、开展个别谈话、询问服务对象,多方论证核实工作效果,不局限于一方之词,多看看真正做了些什么,群众满意度怎样。比如了解一个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开了多少次会,讲了几节廉政课是其次,关键还是要看干部职工有无违法违规行为,看看群众对单位干部评价如何,听听单位职工对班子成员作风的评价。
拉开差距,精准发力分优劣,破解“你好我好大家好”“毫无原则一团和气”的问题。现实工作中,不乏遇到检查时评价不错考核结果却“花落别家”,以及所有“参考方”全部合格或干脆不通报结果的情况。试问认真干工作的比不上没干工作的,或者干好干坏一个样,又或者连干成啥样都不知道,那么考核的意义又在哪里?因此,考核方一定要坚守原则,公平公正,在考核指标设置上体现差异化,在考核评分计算上体现差异化,最终实现考核结果的差异化,把差距拉开,把问题一一找出来, 让真正好的脱颖而出,让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自惭形秽,让做得不好的及时查漏补缺,形成比学赶超帮的良性竞争格局,工作才会越干越好。
用好结果,持之以恒保长效,破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猴子搬苞谷”的问题。工作中,不检查不准备资料,不考核不谋划工作,不督促不交“作业”的情况不少。有些同志,不管当初被批得多么狠,转眼就变成过眼云烟,真的是“心大”“心宽”“佛性满满”。为此,要及时建立单位或个人考核档案或考核系统,将日常工作检查、上级检查、第三方核查的结果纳入其中,通过大数据或“云计算”等方式资源共享。同时,建立好长效机制,及时运用好这些考核结果,在每次奖励惩处、职务升降、职级晋升时均调阅相关数据,作为重要决策参考。只有对考核结果信服、敬畏,才能真正实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工作提质增效的目的。
作者: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