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1-13 11:19水富市图书馆2019年9月启动总分馆建设工作以来,围绕群众文化需求,提供“制度、人员、投入、服务、惠民”五个保障扎实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全市4个分馆、12个服务点和19个全民阅读点与总馆已实现了文献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通借通还。
强化组织领导,提供制度保障。水富市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了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印发了《水富市推进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方案》,统筹推进工作,为总分馆建设提供设施、人力、经费等保障。市图书馆制定了《总分馆制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地点、内容规模以及期限进度,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步骤和实施阶段;制定统一的《水富市图书馆分馆管理制度》、《水富市图书馆读者须知》等规章制度并上墙,使总分馆的运行更加协调规范。
强化业务培训,提供人员保障。每年,总馆不定期组织骨干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总馆不定期组织分馆及服务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均不少于2次。启动总分馆建设工作以来,水富市采取“下派上学,专兼结合”的方式,由总馆选派工作骨干对分馆业务进行指导,分馆定期选派业务人员到总馆学习,村(社区)服务点纳入所属镇办分馆统一管理。总馆于5月22日举办了全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业务培训会,邀请北京华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就总分馆建设相关工作进行深入学习培训、手把手指导操作。6月10日—11日,市图书馆全体人员到各分馆就总分馆建设相关工作进行详细检查指导培训,“面对面、手把手”业务辅导,帮助解决从图书检索、采编录入、书标打印等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确保人人学懂会用。会后,镇办文化站组织完成本辖区内图书建库分编加工等工作。
盘活资金渠道,提供投入保障。水富市通过盘活现有资金渠道,投入约16万元,为总分馆制建设和运营中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的事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完善设施网络,统一采购安装总馆和4个分馆的硬软件设施设备。总馆、各镇 (办)分馆、服务点统一使用北京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CCSLN“网图”图书馆管理系统。统一建成读者持证借阅系统、网图微信服务平台、网图触摸查询系统,为各镇办文化站分馆购置电脑、条码枪、书标、条码等硬件设施。实现书刊借阅 “一卡通”。在全县范围内实现“通借通还”,打破市、镇、村各自为阵的服务模式, 提高图书服务效能和服务覆盖率 ,方便读者借阅。
资源免费共享,提供服务保障。总馆藏书4万多册,分馆及服务点约2万册,全民阅读点涉及到景区景点、机关单位、学校医院、企业、军队、村社区、扶贫点等,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免费资源。通过总分馆建设,总馆配置电子借阅机1台,电子图书和报刊杂志,每月更新一次。目前有3000册电子图书,200种期刊,500集视频讲座。少儿阅读机1台,每年进行更新,2020年上传动画资料1144个,音频资料905个,图书资料884个,均免费向公众开放。每个村每年流转图书2次,每次流转 100册,群众每年就可以看到 200册不同的新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云雅教育社会办学机构完备的设施设备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设立云富街道分馆。由总馆负责书籍的配送以及业务指导,云雅教育派专人负责图书借阅流转等工作,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总馆拟采购12000册电子图书、地方文献放在总馆服务器上,镇办分馆可以通过远程访问系统查阅资源,使乡村群众足不出户 就能够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服务。拟与新华书店联合推书“你看书、我买单”服务。在新华书店设立服务点,由市图书馆每年出资购买书籍陈列于内,与新华书店分工协作共同管理服务点,凡持有水富市图书馆借阅证(号)的读者可到市新华书店挑选喜欢的图书借回阅读定期归还,把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惠民保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群众回归阅读、热爱阅读;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增强人民幸福感。水富市连续5年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如2020年疫情期间总分馆联合开展的世界读书日“相伴成长·书香润德”线上亲子阅读比赛。向家坝镇等乡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自发排演“农民丰收节”文艺节目为广大群众表演,两碗镇乡村文化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建立了苗族非遗文化馆等。2020年,先后举办了公益书画班培训活动,摄影和短视频创作公益培训班活动,清明展、中秋诗词展等;联动举办了“沧桑巨变·美丽水富”摄影展、庆祝建国七十一周年“家国情怀”书画作品展、“邵女坪采风”活动、“情满金江·印象水富”征文活动、“沧桑巨变·美丽水富”摄影大赛及展览、“金江新生活·水富家天下”创意短视频大赛、“森林奇境·碧水铜锣”文学摄影短视频采风创作实践活动等,让群众感受到文化惠民实实在在的好处。
通过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立,广大基层群众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使“读书”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出了家门口就能遍览群书。
通讯员 李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