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云南德宏州盈江县石梯村:贫困村做火特色旅游产业

 2020-11-11 10:45  来源:经济日报

头顶的鸟儿飞来飞去,山间的大盈江奔流不息,屋后的大山绵延无尽伸向远方……这样的风景,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村民蔡伍看了30年,并无特别。直到2016年,一群扛着大大小小摄像机的外地人从北京来到这个中缅边境小山村拍鸟,蔡伍才第一次发现家乡的不一样。“他们到青山中看鸟,我们在家门口挣钱,以前哪想过这样的事。”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鸟类资源,石梯村近几年开始发展“观鸟”旅游经济,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双赢”的路子,过去不敢想的事情正变为现实。

由于地处西南边陲,紧邻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石梯村保留着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车行山间,盈江县观鸟协会会长班鼎盈对这片森林中的鸟如数家珍。“石梯是鸟类的天堂,灰孔雀雉、黑颈长尾雉、红腿小隼、栗头蜂虎……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在盈江都能被观测到。”班鼎盈介绍,根据观测记录,石梯村分布有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其中已发现鸟类350余种,约占云南省已发现鸟类的37%。在众多鸟类中,体型巨大而美丽的犀鸟是盈江畔的明星鸟种。

但在2015年以前,主要靠种植香茅草等经济作物为生的石梯村村民,不得不砍伐森林。像犀鸟这样的珍稀物种很难有适宜的生存环境,石梯村也陷入了“贫穷落后—破坏生态—更加贫穷落后”的恶性循环。2016年石梯村有建档立卡户43户15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高达50.5%,是盈江县平均水平的3.82倍。

变化出现在2015年底。盈江县决定在石梯村发展观鸟旅游试点。万事开头难。靠鸟吃饭,不仅村民觉得是“天方夜谭”,镇村干部也是半信半疑。那时,高黎贡山脚下的云南保山市百花岭发展“观鸟经济”正如火如荼。为了消除疑惑,盈江县组织石梯村14个村民前去观摩。“亲眼所见才知道这样干真的行,百花岭有的鸟,盈江都有,我们有的犀鸟百花岭却没有。”蔡伍说。

说干就干。在盈江县观鸟协会指导下,蔡伍和两位村民合伙,在密林中选好了一处观测点,利用政府免费提供的建筑材料,搭建了一个隐蔽的观测棚。10多米外,树几根木桩,引一处山泉水,日常投喂面包虫,一个生态“鸟塘”成功建起来了。2016年初,蔡伍的“鸟塘”接待了第一拨摄影爱好者。通过收取机位费每人60元,提供用餐和背包等服务,蔡伍靠着鸟儿收获了“第一桶金”。

这一消息在石梯村不胫而走,越来越多人开始转变思路,变身“鸟导”。为了避免村民一拥而上,太平镇政府和观鸟协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控制鸟类监测点建设密度。“我们引导村民开展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建成双角犀鸟、红腿小隼、灰孔雀雉等各具特色的‘观鸟点’33个。”太平镇党委副书记杨宏飞说。

石梯村“中国犀鸟谷”很快名声大噪,越来越多国内外生态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2017年,蔡伍靠着服务游客挣了6万多元。“鸟导”成为石梯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职业,同时,不少村民又看到了新商机。“游客越来越多,要吃饭要住宿,开客栈也能挣钱。”2017年,村民徐小龙开起了农家乐,还建起4套民宿,3年左右就挣了15万元。

发展观鸟经济正在给石梯村带来更深刻的变化。石梯村在发展生态“观鸟”旅游基础上,近年来引导群众逐步退出香茅草种植,转向发展“林木+林旅+林下”绿色立体循环经济,全村共发展坚果、荔枝、咖啡等林下经济2800余亩,年产值约30余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不足2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0152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2019年生态“观鸟”旅游为石梯村带来直接收入达107.5万元。杨宏飞还发现,靠着鸟儿脱贫致富的村民们生态保护观念也在变。“捕鸟、砍树的几乎没有了,保护森林、禁止砍伐内容被写进村规民约,村民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就会上报。”

山还是那片山,但石梯人已经不同往日。曾经的“砍树人”变成“护林人”、“狩猎人”变成“护鸟人”、“贫困户”变成“鸟导游”……村民们深知,守护好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绿水青山,生态致富的小康路就会越走越宽。

来源:经济日报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三农 德宏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