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最深情地贴近大地 最现实地书写时代——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2020年年会侧记

 2020-11-06 20: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昭通这片热土,孕育了引人瞩目的昭通文学现象和昭通作家群,这是对乌蒙大地文学文脉的涵养给予的丰厚回报。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2020年年会在昭通的召开,是昭通之幸,是昭通文学之幸。年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成为云南报告文学领域枝繁叶茂的精华养分。本报现将部分作家、评论家、媒体人在昭通采风时的真知灼见摘录片段,以飨读者。


深秋时节,红叶浸染;群贤毕至,文气辉腾。省内外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媒体人和众多文学创作者相聚在美丽的秋韵昭通、苹果之城,共同参加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2020年年会。

昭通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居住着汉、彝、苗、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629万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古生物群遗址见证了人类史前的生命足迹,“望帝故里”“汉洗之乡”“汉孟孝琚碑”等展示了昭通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明。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以来,昭通就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在民国时期曾享有“小昆明”的美誉。这里红根深植、英才辈出;这里文脉悠远、翰墨飘香。近年来,生活在这片历经苦难、充满希望土地上的昭通作家始终脚踩坚实大地,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成就了一部部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时代精品,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撼人心魄的盛世长歌,涌现出了曾令云、夏天敏、雷平阳、李骞、潘灵、黄玲、吕翼等一批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创作者,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2020年9月,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昭通全国第五家“中国文学之乡”荣誉。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讴歌伟大的时代。报告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别,是记录时代、关照现实、传递温暖最鲜活、最客观的文学体裁。昭通的大发展,催生报告文学在乌蒙大地迸发出蓬勃生机,以《春暖乌蒙》等为代表的作品,生动记录了昭通在脱贫攻坚、抗震救灾、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了一张张了解昭通、宣传昭通、展示昭通的靓丽名片。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昭通这片热土,亟待众多的作家和文学创作者继续将笔触聚焦乌蒙、聚焦昭通,抒写昭通的长山大水、气象万千,创作更多思想精深、文笔精湛、内容精良的文学精品,为讲好昭通精彩故事、书写时代光辉史篇再出新作、再添经典。

众多作家、评论家、媒体人,在深秋时节到盐津县豆沙古镇、昭阳区靖安安置区和海升苹果基地进行采风活动,他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倾述着、感悟着、发现着、见证着、昭通的大发展。

牛玉秋   著名评论员、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研究员

来昭通,是为了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邀请赛的颁奖典礼。一到昭通,就被这里浓浓的文学气氛感染了,仿佛又回到了上20世纪80年代。研讨会上,古稀老者和盛年评论家共同深入解读吕翼的获奖作品中短篇小说集《马嘶》;文学讲座上,眼前明明是一张张青春稚嫩的面庞,他们面对着密集的现代信息、不断花样翻新的娱乐方式,却能与我讲授的当代最新的文学作品交流互动。据与会的同行说,昭通的一个业余作者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了创作之家,经常邀集同好或研讨、或写作;而参加野草文学奖邀请赛的学校数、人数、获奖作品的水平,更让人看到了文学事业后继有人。一桩桩一件件,都仿佛化作一本本打开的书,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温暖着每一个爱文学、爱读书人的心。

吴  然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我对昭通既熟悉又“陌生”,永远充满新鲜的向往!我曾在大山包欣赏黑颈鹤飞翔着鸣唱大自然的神奇;我也和小脸如苹果般嫩红的孩子们,一起欢乐和歌唱。今天,我又从昭通学院野草文学社看到昭通作家群深远广泛的影响。豆沙关如今五道并存,我和同伴们在豆沙关的马蹄窝里,感悟昭通深厚的历史文化,从豆沙关放眼望去,昭通的整个发展都是可圈可点的,其不失为云南发展的一个缩影。在靖安安置区被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所震撼;在海升苹果基地品尝独特的昭通苹果香……“昭通的远景规划,已经充满智慧和信心的绘就。”祝愿,我心中的昭通明天更美好!

欧之德   原省作协副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豆沙关作为曾经的古道关口,处在连通四川—云南昭通的要塞,时间变迁赋予了这个地方历史的厚重感。曾经的人们十分艰难,再看到现今的新变化,旁边有高速公路,关口依然保留,既有现代化建设,又能看到历史风貌,这个地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每一次来豆沙关都有新的变化,历史过去了,记忆还在,石板上的马蹄印会给人很多联想,诸如豆沙关一样潜藏丰富内涵的地方都会为昭通的大发展再添助力。

杨红昆   著名作家、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0世纪后20年和新世纪世界最瞩目、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事件。和全国一样,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走过了不平凡的改革发展历程,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有幸经历并伴随这个历史进程,对文学是幸运的,对作家也是幸运的。 我们看到参与这个写作工程的每位作家,都注意到在记录真实历史的同时,把突出“人”,即各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文学创作源自实践,源自生活,归根到底是源自人民。这也是近年来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启示。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给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对促进社会和谐起到推动作用,对文化的发展也会有基础性的再创作的推助力。在这个伟大时刻,作家们抒写时代豪情,高奏时代凯歌,记录时代足迹,宏扬时代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昭通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2020年年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感召下,真正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年代。

叶多多   省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十多年前来过豆沙关,今天再次来访依旧很震撼。古道没有变,路上的马蹄印没有变,周围环境都似曾相识,其实这也印证了昭通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做得非常好。

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工程实施以来,我去了好多地方,到过德宏、思茅、临沧这些饱受贫穷的边疆地区。2017年,专门采访过昭阳区大山包镇和鲁甸县,在书中写到这两个地方的情况。3年过去,再次来到这儿,见证了靖安安置区成为一个“新城”,感慨颇深。网格化管理,具有昭通特色的步调。看到昭通有别于其他贫困地方的亮点,看到昭通的变化,心中满是吃惊和振奋。反观昭通的脱贫攻坚,完全能代表云南的脱贫成果,往大了说,昭通的脱贫攻坚实际上就是人类脱贫的一个缩影。

曹先强   高级编辑全国第五届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

这次来昭通感受深刻!昭通是云南北大门,历史文化丰厚。昭通文学创作队伍活跃,是当代文学高地。昭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脱贫攻坚成绩突出,易地扶贫搬迁的靖安安置区,平地升起一座幸福新城,令人感动。昭通苹果农业现代化产业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正在乌蒙大地打响。

昭通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交通网络枢纽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昭通变了,焕然一新。祝愿,昭通能真正成为西南北大门,成为脱贫攻坚的排头兵。祝福,昭通早日实现建成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中心的梦想,昭通在中国梦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中,走向小康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一定会再创辉煌!

师立新   省作协会员、著名评论家

这次参加省报告文学学会,是我第一次来昭通。这座美丽的城,与我来前的想像完全相符。作为云南的文学高地,昭通具有浓郁的浩荡文风。并且,以频繁生发的文学作品,彰显了这片地域的文字创作功力;以昭通学院“野草文学奖”活动,延绵生生不息的文学情怀。文学,毫无疑问是哺乳众生精神走向的食粮。此刻,我站在深秋的暖阳里,祝愿身处滇东北的昭通,在因文字而生长的愉悦中,久久热烈……

左中美   大理州作协会副主席

我所遇见的昭通,是五尺道的风,是豆沙关的险,是大关河的绿,是古悬棺的迷;我所遇见的昭通,是青石板上的蹄印深深,是豆沙人家的面皮炒肉,是昭阳苹果的如蜜甜心,是文学之火的春风野草。

省一身来路,耕一亩心田。昭通,这片久远的土地,将往复前行的季节凝成厚厚的纸页,将数千年光阴的日落月升结成密密的乡愁。面朝一湖清泠的碧水,凭一段云上乡愁书院的栏杆,不管是回望来路,还是瞻望前方,你都确信,昭通值得。

胥佑良   原文山州作家协会秘书长

这次到了昭通,发在微信朋友圈的图片配了这样的文字:昭通大地,中国文学之乡;昭通学院,培育中国作家的摇篮。得到很多点赞,让我更应该点赞的是,昭通大地中的每一寸土、每一滴水、每一块石头、每一粒沙、每一株草……因为这一切,都饱含着一种精神,即昭通文明文化的精气神;因为这一切,饱含内容丰富的故事,它们可能是秦开五尺道时,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痕迹,也许是秦砖汉瓦的东西。乌蒙伟岸,每一坐山,都珍藏着许多部优秀的作品;每一条河谷,都珍藏着几多动听的歌谣;许多瘦弱土地,养育了众多旺盛的生命力……

昭通一直创造着、谱写着自己的优秀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承下来,构成今天伟大的昭通精神,让昭通的变化,走在时代的前列。

杨灵芝   中国诗歌学会、省作协会员

昭通相当有特色。8年前,我来过一次,这是第二次来。领导重视、持续支持、稳定发展,其他地方应当借鉴。昭通文学创作中心、昭通书院的崛起和发展,突出政府对文化发展的重视。

昭通的经济建设、城镇规划,系统性很强,最具现实感,经得住考验,对历史经得住检验,对现在支撑得起来,对未来可以承续下去。

昭通还有一大特色,苹果、马铃薯等产业发展重点突出、集中建设和发展。昭通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重点项目上,一点也不浪费,发展重点不浪费、不分散。

李  兴   省作协会员

近十年来,差不多每年到一次昭通,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虽然,昭通的经济基础不是很好,但日新月异的变化很让我欣喜。昭通之变,除了体现于近年来走在全省前列不断增长的多项经济数据,更体现于勤劳纯朴的乌蒙山区人民崇尚文化,彰显出来的文化自信。文化是发展之基、万业之本、和谐之要,闻名全国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正是乌蒙山区丰厚文化积淀的产物和杰作。

金沙水波激,乌蒙群山笑。期待昭通特有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学滋养,能够更好地助力乌蒙山区人民走上小康之路!

赵  滇   蒙自市融媒体中心主任记者

以前,对昭通的了解认识来源于夏天敏、吕翼、樊忠慰等作家文学作品。这次,我第二次走进昭通,参观了昭通规划馆、昭通书院,感受了昭通近年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昭通书院的建设,为全国书院建设树立了标杆,文化建设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在昭通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第七届“野草文学奖”颁奖典礼,到盐津县豆沙关镇、昭阳区靖安安置区、海升苹果基地采风调研等,通过实地参观,看到了发展变化的昭通、脱贫致富的昭通、文化的昭通。

靖安安置区,简直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一大奇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离开故土,会面临很多问题,靖安安置区把“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系列问题都解决了,给搬迁群众安了心。安家落户的群众享受国家的诸多利民政策,不禁感慨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老百姓心怀感恩。

吴兴葵   云南人民出版社发行部、省报告文学学会工作人员

昭阳区靖安安置区建设,算是标志着中国速度。多次到过这里,目睹了从新建到易地扶贫搬迁户入住,关于从搬迁前到搬迁后的生活、就业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到,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工程,在整个云南省,靖安安置区具有唯一的独特性,新建房屋的高投入、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确实是昭通、云南乃至全国的一个大手笔。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允琪  杜恩亮  实习生 邓云霞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