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1-03 15:07眼下,正是收获天麻的季节,看着大个大个的天麻从土里挖出来,彭大华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笑得合不拢嘴,他说:“我们大背篓、小背篓地运,像背钱一样。”
在彭大华身后,大关县吉利镇鱼田村茶园村民小组的村民们正拿着锄头不停地挖着天麻。“这一窝多得很!”“这一个才大,有6两吧!”他们一边挖着,一边说着。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跃跃欲试,也去挖一挖过过瘾。
一窝天麻产量1-2.5公斤,价值50余元,金彭合作社种了25000余窝,总价值超过100万元,难怪村民们感叹:一窝天麻一窝金。
天麻的丰收来之不易,是彭大华带领金彭合作社成员一起努力的结果。
之前,彭大华一直努力寻找着在当地发展的门路。他所在的茶园村民小组海拔1400米左右,气候湿润、植被丰富,山上历来出产野生天麻,品质很好,但量越来越少,这让彭大华有了主意,决定种植天麻。他找到几个志趣相投的合伙人投资入股后,金彭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取意金满盆。
万事开头难,有了启动资金,技术却不成熟。为此,彭大华专门跑到四川的天麻种植基地去打工、学习。学成归来的他立即着手天麻种植的事情,砍来山上的山核桃等杂木作为菌棒,以每公斤360—420元的高价回收本地野生天麻育种。
天麻是个极其考验耐心、需要等待多时才能见效的产业,每年4—8月打塘、放菌棒,9—10月菌棒产丝了再放入天麻种,直到第二年的10月才能收获,平时还要顾及到野生动物的破坏,为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很多村民纷纷到金彭合作社务工,除了务工,他们还以资金、林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合作社或自己种植天麻。
彭大华介绍,金彭合作社带动了60多户村民一起种植天麻,现在已经出效益了,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看到收益,有的村民想加入,苦于手里没钱,这时村“两委”主动帮村民联系贷款。
众多参与天麻种植的村民中,苗族同胞占一半以上,张关军就是其中一个,金彭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积极加入,他说:“政策越来越好,条件越来越好,以前路不通,打几根笋子想卖都难,现在电水路都通了,特别是公路,通到各家各户的门口,笋子、天麻等农特产,用车子很方便就运出去了。”
山上,一起挖天麻的还有张关军的妻子。中午时分,夫妻俩背着天麻回到家做起了饭。把刚刚挖回的天麻洗净、切片煮,再倒入腊肉,加入调料,一锅别致的菜就做好了。吃过饭的张关军,到房前屋后转了转,屋后放着他养的几箱蜜蜂,山上是大片野生筇竹,不远处的菜园里种着方竹……
产业兴,收入增,脱贫稳,产业发展是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最长远、最根本的举措。大关县吉利镇鱼田村茶园村民小组的村民种植天麻、发展竹产业,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通讯员 晏清琴 胡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