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0-23 09:37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广东东莞对口帮扶云南昭通。4年来,东莞“来电”不断,昭通一一收悉。
东莞“来电”可以从广义上理解,就是在人、财、物等各类资源上对昭通倾力相助。目前,昭通6个被帮扶县(区)已有5个实现脱贫摘帽,15.99万未脱贫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104个未出列贫困村及镇雄县达到脱贫出列和摘帽标准。
东莞“来电”还可以从狭义上理解,就是东莞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动有关联的电子企业抱团落户昭通,助昭通形成自己的电子产业集群。
有“电”就有“光”,东莞“来电”不仅关乎昭通眼下的脱贫奔小康,更关乎“后脱贫时代”的持续发展。
关联电子企业抱团落户昭通
站在位于昭阳区的滇粤产业园的柏油路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的峰峦叠嶂。走进园区厂房,耳中则是流水线上的机器轰鸣。位于昭阳区的滇粤产业园让山川自然和工业文明邂逅。
张兴会计件工资160.31元、李章玉计件工资140.24元……在时瑞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大门口,张贴着员工上个月每天的计件工资统计。“山里人非常淳朴,但可能会缺乏一些竞争意识。”企业负责人纵瑞虎表示,把员工的绩效公布出来主要是想激发大家赚钱的热情,同一岗位上,有的人一天能赚160—180元,有的人一天还赚不了100元。
这家总部在东莞塘厦的以生产电池为主的企业去年入驻滇粤产业园,厂里的管理层来自东莞,90%的基础工人则来自昭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比1/3。顾红冬就是其中一员,本身就是昭阳区人的她之前在家里种地,如今每天骑车半小时来厂里上班,每个月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
滇粤产业园聚集了近20家成规模的企业,就近吸纳了4000多名员工就业。东莞助其招引和培育了立勤、立时、立新、时瑞、中和等一批电子企业,这些企业关联度高,能够实现联动发展,让园区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
在物以类聚的红利之下,不仅政府部门积极招商引资,相关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还主动游说其上下游企业“入伙”,数据线、电源、显示器、摄像头、钢化膜……电子产品产业链在园区不断延伸。以前昭通没有现代工业产业链,如今则几乎能够完整生产一部手机、一台电视机。
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每天和成千上万的电子元件接触,肖邦群的手上缠着胶布,但这并不妨碍她熟练地完成两个电子元件的精准对接。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有过深圳打工经验的她很快就在扶贫车间里当上了领班,工资也从月入2000多元达到了近4000元。
而最让她高兴的是,工厂就在家门口,现在每天从家里走到厂里只需5分钟,可以每天见到孩子和老人。
肖邦群是大关县高桥镇高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12口人。那里山高路远,人多地少,不适合生产生活。今年3月,她举家搬迁到了位于昭阳区的靖安安置区。这里是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为了让搬迁的群众能够搬得来、稳得住,当地逐渐形成了“外输为主、内培为辅、公岗作为补充”的工作模式,直接设在安置区内的扶贫车间成了闲散劳动力安居乐业的主要渠道。
肖邦群所工作的扶贫车间由东莞立时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车间以生产电子数据线为主,150多名工人大多都是安置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岗前培训,他们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企业最开始是被招引到粤滇产业园的,后来其又成立了两个扶贫车间。
这也是东莞在昭通产业扶贫的新趋势,成熟的模式开始被复制,产业园区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且从市区向县乡基层不断扩散,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后形成了市场化的良性发展,打通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致富的“最后一公里”。在贫困人口大县镇雄县,东莞多方参与投资的大地产业园就将掀起新一波的产业聚集热潮。
正在打通物流“肠梗阻”
从2016年至2020年,为了增强扶贫的“造血”功能,东莞充分发挥制造业名城优势,抓住东部产业梯度向西部转移和国家构建“双循环”的机遇期,共引导推动169个产业项目入驻昭通,实际投资超过20.06亿元。东南沿海的工业文明被植入西南的乌蒙山腹地。
“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样,投资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在东莞驻昭通工作组扶贫干部潘祥佐看来,工作组就像媒人和服务员,负责牵线搭桥及提供服务便利。时瑞技术公司初到粤滇产业园时遇到了用电的困难,工作组知晓后为其单独配备了变压器,而且就设在厂房门口。
目前,摆在工作组面前的一个痛点就是物流难题。前去昭通投资的东莞企业大多能享受到低于东莞的土地、物业、人力、用电成本,但也面临运输成本高的现实。因为业务量还不足够大,货运无法实现点对点直达,中间周转环节多,昭通到东莞的货运目前需要三四天。
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方灿芬表示,物流难题虽然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接下来,工作组将想方设法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打通昭通——珠三角快速便捷的物流运输通道和昭通——东南亚出口通关及物流运输通道,从而打通东部企业入驻昭通的“肠梗阻”。
“未来还要争取实现东莞和昭通的物流一日达。”方灿芬说。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