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0-21 17:38昭通学院作为昭通唯一的一所高校,肩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昭通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昭通学院助力昭通市脱贫攻坚工作责无旁贷。为发挥高校特色,昭通学院夯实志愿服务机制,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充分彰显地方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春力量;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帮助与扶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昭通全面落实扶贫战略。
打造志愿服务平台,探索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
2019年12月5日,在第34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昭通市志愿服务学院正式在昭通学院揭牌,昭通市志愿服务学院由昭通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昭通学院联合组建。揭牌仪式上,学校与昭通日报社、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现场签订了昭通学院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协议。“志愿服务+实训基地”的志愿服务新思路探索,将把昭通学院打造成为开展与志愿服务及社会公益相关的教育培训、组织培育、项目孵化、理论研究、推广交流等专业化教学实训基地。
2018年7月,中国马铃薯大会在昭通召开,机场、火车站、酒店门口都有昭通学院志愿者的身影。295名师生志愿者在雨中完成了帐篷搭建、场地布置等工作,尽管鞋子、裤脚全是稀泥,但活动结束合影时,同学们喊出的“最美的青春是奉献,最美的青春在一线”口号响彻了整座大山。“2018年昭通苹果展销会”上,67名“红苹果”志愿者自信大方、热情主动地为来宾介绍昭通苹果,耐心解答问题,他们向社会展示了昭通学院学子的优良品质和良好形象。
近年来,学校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规范化、项目化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周”“爱国卫生运动”等志愿者活动,近三学年,校级以上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项目达 120 余项,参与学生达 8296 人次。志愿服务活动,已然成为昭通学院师生的一种常态。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切实提升社会实践活动质量
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独立计算学分。出台《昭通学院本科第二课堂活动及学分管理办法》,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第二课堂范畴,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性环节的学分外,还须获得6个第二课堂必修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启动,提升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与内在动力,为进一步促进学院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展个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近三年来,昭通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达 21019 人次,参加实践指导教师达 175 人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昭通学院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紧扣脱贫攻坚主题,彰显青年担当精神
学校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坚持立足昭通、服务乌蒙山区的思路,紧扣昭通脱贫攻坚主题,打造了一批优秀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从 2015年开始,昭通学院对镇雄县牛场镇沙沟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先后派出三批次3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113名扶贫干部,筹措资金500万元,对沙沟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扶贫等方面提供智力物力帮扶。
2017年6月,昭通学院选派740名优秀学生队员奔赴昭通市11个县(区)参加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大数据录入工作。为期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740名社会实践学生吃透政策,严守纪律,圆满完成昭通市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大数据录入,向全市472万农村乡亲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20年,从7月17日至8月28日,43个日夜,昭通学院的700余名师生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给昭阳近18万余户90万乡亲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昭通学院700余名师生圆满完成昭阳区农村不动产确权调查登记工作。
2019年、2020年,昭通学院连续两年到镇雄县牛场镇沙沟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学校认真调研,结合扶贫点实际情况,组织了“理论宣讲团”“文化艺术服务团”“科技支农帮扶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等特色实践团队,给牛场镇群众带去了马铃薯、天麻、食用菌、核桃等农作物种植技术,为村民创收提供技术支持。电商直播带货活动,同学轮番上阵介绍沙沟村的特产辣酱,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特色农产品。丰富的文体活动,让老百姓大饱眼福的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有利于传播正能量、传播主导思想、提振精神。
2020年的“三下乡”活动,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吴建智也是其中一员。吴建智、吴建早两兄弟以道德宣讲为主题在牛场中学篮球场为全校2000余名师生开展宣讲,给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力量。
为增添沙沟村的文化气息,2017年、2020年,学校分两批次组织师生到牛场镇大寨村、诸宗村、石笋村开展墙体美化工程,师生结合村寨传统文化和乡村特色,以通俗易懂的艺术创作手段完成了牡丹图、山水图、苗族村民风俗图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乡村特色,共计完成近1000平方米的展现生态文化理念等乡村振兴内容的墙体壁画。
2020年新年伊始,在全国最大的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靖安安置区,昭通学院200余名志愿者为来自昭阳、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6个县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写福字、赠春联、送Logo、演节目、做宣讲、讲常识……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群众送去新春的祝福,为营造靖安安置区的温馨氛围贡献力量,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尽责。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宁静,昭通学院师生志愿者发挥表率作用,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在学校的倡议和号召下,学校部分学生志愿走上基层疫情防控一线,不怕辛苦,不畏严寒,与当地乡村干部并肩作战,在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积极主动协助居住地做好排查摸底、防疫检查、医学观察等工作,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昭通学院学子的精神风貌。
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昭通学院结合市情、校情的实际,切合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切合学生整体的素质入手,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回归于教育、回归于管理、回归于学生和社会,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为昭通市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王琰 李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