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0-12 15:44何黎
近日,早上8时30分,记者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院长何黎的诊室时,走廊里已有不少在等待就诊的人。
诊室里,何黎正在为一名面部肿胀、红斑伴痛痒的6岁男孩进行诊断。“发病前进食可疑光敏性植物及在日光下暴晒;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内及表皮下多个水疱形成……确诊为植物日光性皮炎。”何黎一边看病一边给身边的学生讲解诊断依据。
13时许,何黎结束了上午的门诊。今天来找她的病人特别多,前后她加出去了很多号。不过,她已经习以为常了。“大老远来了,我能加就尽量加了。”何黎有些疲惫地说,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除了在临床一线,还要从事科研、教学,还要承接国内外光损伤性皮肤疾病研究。但只要有时间,她都在医院坐诊为患者看病。
“为了解决患者看病难、看专家更难的问题,我们科室于1999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周末门诊,全年无休。”何黎说,但无论如何延长门诊时间,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挂不上号看不上病。为此,她根据皮肤病形态学强,可以利用照片诊疗的特点,开设实名认证微博,每天晚上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提出可行的防治方案,免费为全国50余万患者服务。
针对云南地处高原,紫外线照射强烈,光损伤性皮肤病特别是痤疮、皮肤癌等皮肤病高发的问题,何黎专门开设了每周二、四上午光损伤性皮肤病特色专病门诊以满足患者需求,并创建了5项高原光损伤性皮肤病诊疗新技术,被列入指南向全国推广应用,在全国形成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此外,从2004年开始,何黎一直坚持每周四下午带领全科医师进行疑难病例会诊,每月组织一次全省疑难病例讨论及每年举办一次全国皮肤科疑难误诊病例学习提高班。15年来,她共诊治收集了1000多例疑难病例,在国内首次创新地以疑难病例讨论形式编写并由北大医学出版社出版《皮肤科疑难病例精粹》一、二、三辑,成为全国皮肤科医师学习的重要参考书,提高了疑难病例诊疗水平。
何黎(右二)带领团队进行科学研究。
作为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何黎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参与研发我省功效性护肤品薇诺娜,以科技支撑其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推动了云南健康产业发展。
“通过基础研究,特别是发现机制创新性研究,打造民族品牌。”何黎说,光损伤性皮肤疾病是一类病机不清、难治愈的世界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她带领团队,从发病机制到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她组织全国54家医院收集病源样本5.2万例,建成国际首个涵盖临床信息、血样、皮肤组织,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光皮肤病病源资源库;首次揭示皮肤屏障受损是光皮肤病发生的共性特征,表明光皮肤病防治的关键是修复皮肤屏障;国际上首次报道中国汉族人群重型痤疮2个新易感基因SELL和DDB2与痤疮棒状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正是揭示了发病机制,确定了防治靶点,何黎联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成教育部创新团队,开始利用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防治光损伤性皮肤病功效性护肤品。利用青刺果、马齿苋、滇重楼和滇山茶4种植物的活性成分,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临床功效性和安全性验证的功效性护肤品——薇诺娜,打破我国功效性护肤品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产品年销售额超10亿元,成为中国功效性护肤品龙头品牌、云南大健康产业新名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何黎培养了立足云南、服务边疆的大批人才,创建我国特色优势学科,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将云南高发特色疾病——光皮肤病及性病、艾滋病重点渗入到教学中,在国内率先开展以病案讨论形式导入的授课模式,再结合传统‘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教学,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何黎说,她以病案讨论形式主编的全国“5+3”“十二五”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已在全国42所高校推广应用。同时,她致力于产学研结合,率领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并让学生到联盟单位企业实习,学习新技术,提前融入社会,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面对疫情何黎积极起好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支援一线抗击疫情,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勇担使命。
2020年1月,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时,何黎挺身而出、带头报名,作为首批支援发热门诊的一线人员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发热患者的排查和诊治工作,缓解了发热门诊患者多、等待时间长的就诊压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生、发展,提高防治意识,何黎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并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一本通》。其中,针对抗疫医务人员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具造成皮肤屏障破坏的情况,她主编了“在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战中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健康宣教短文及参编《防控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屏障防护共识》,并组织开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护人员皮肤屏障损伤及修复的临床研究,以保障抗疫工作顺利进行。
来源:云南网记者 陈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