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0-12 10:27近年来,通过“反四风”倡廉政,公款吃喝现象普遍得到制约,各地“舌尖上的浪费”有所收敛,比如在一些必要的公务宴请场合,多以家常菜为主,并做到酒水不上桌,参与宴会者以茶或米汤代酒互敬成为常态。
然而,公务宴请中仍存在不少浪费现象,一些地区和单位的公务宴请标准时紧时松,多数时候倒也能按“八项规定”办事,但遇到专家调研、投资考察等“重要接待活动”时,往往以宣传推广土特产的名义,把价格较贵的牛羊肉、土鸡、野生菌等菜品过量上桌,往往吃剩许多,却不见有谁打包带走。究其原因,或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打包,或有宴会后要赶往别处办事,打包在手不方便等苦衷,但也与厉行节约措施不够细化有关。对此,应制定和推广明确、可操作的公务接待细则。
厉行节约是建设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刚需。愈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待客标准越推崇简约。近年来在民间宴请中,控制分量、餐后打包等文明习惯并不少见,公务领域岂能落后于民间?日前,《云南省接待办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实施方案》出台,其中规定公务接待应根据接待对象的人数合理确定工作餐形式,提倡实行自助餐和分餐,严格控制菜品种类、数量和分量,菜品推行小份菜、半份菜;还要求在公务接待用餐场所显著位置摆放、张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桌卡、标语、标识等,并强化源头治理和监督检查。各地公务接待部门应以此为标准,切实堵住公务接待餐饮浪费工作中的漏洞。
刻意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风气,暴露的是低素质和低水平消费观念。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所谓“拉动内需”属于虚假繁荣,不利于形成文明、理性、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各地应把勤俭节约纳入新的绩效考核体系,由公务人员带头示范,将公务宴请标准做实做细,不可再让“舌尖上的浪费”污染党风政风和民风。
(作者 易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