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10-10 12:10“我有3个梦,已经全部实现了!但是,现在我又有了新的目标和梦想!”在永善县码口镇码口社区中坝四组魏传燕家里,码口中学校长郑学均情不自禁地挥着自己的右手,向魏传燕及她的爷爷奶奶讲述着他这辈子的梦想。
1995年来到码口,郑学均的教育梦便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教育便成了他一生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他深谙教育对山区孩子的深远影响,兢兢业业教书,全心全意育人,专注投身于码口教育事业,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慢慢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教育者。
2000年以前的码口中学各方面发展薄弱。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不好、招生困难等情况困扰着这个主持学校工作的年轻老师,看着学校仅有的几名优秀学生纷纷转向别的中学,郑学均心里五味杂陈。
优秀学生流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学成果达不到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面对这一局面,郑学均心中难免失落,但这也促生了他的第一个梦:重点高中零突破!面对信心不足的老师们,他说:“我们必须有信心,只有我们相信自己能行,别人才相信我们行!”为了实现这一突破,他请来了学校的几位优秀教师一起出谋划策,同时找来了学校4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与他们交流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每天放学后,几位老师轮流给4名学生“开小灶”,进行针对性辅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们的成绩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有进步。
成绩的显著提升让所有人都欣喜不已,付出的努力有了回报,也让人看到了重点高中零突破的希望。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至,由于学生的成绩变得更加优秀,为了让孩子拥有更优质的教育,有家长曾三番五次找到校长,要求把孩子转到昭通城就读。幸运的是通过老师们日日夜夜的陪伴和付出,师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同学们都选择了继续与熟悉又温暖的老师们一起奋战。
不负所望,2007年的中考,4名同学全部考入市重点高中。他的第一个梦,实现了。
但在郑学均心里,零突破是远远不够的,他将此次努力后的收获化作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既然已经有了4名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他坚信将来会有5个、6个甚至更多。于是给自己立下了第二个目标:实现重点高中10人以上纪录。
2009年,在码口镇扎根了14年的郑学均成了码口中学校长。为了证明码口中学致力于优秀办学的决心,他将考上昭通市一中凤池分校且拿到入学奖学金的女儿转回了码口中学。3年磨砺,教学相长,师生齐心,2012年的中考,郑学均女儿以全县第七名的优秀成绩考入了昭通市第一中学,同届共5名学生考入该校。他在用事实向外界喊话:我相信我们能办好学,也请大家相信我们!他朝着目标前进,克服困难和阻碍,始终保持信心。有志者事竟成,经过码口中学全体教师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2017年中考,码口中学实现了重点高中10人以上纪录。
站在新起点,郑学均有了新的目标,他开启了他的第三个追梦旅程:扛起乡(镇)大旗,力争成为永善县乡(镇)中学第一。码口中学的全体教师在郑学均的带领下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一起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2020年,九年级全县统考,码口中学已有30余名学生进入了全县前300名,在全县乡(镇)中学中名列前茅。
“一路走来,还是很心酸的,2007年以前,生源不好,教师及家长信心不足,总认为码口这个偏远的乡(镇),贫瘠、落后,基本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郑学均回忆了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如今很多邻近乡(镇)的学生也想来我们码口读书。我的三个梦,已经全部实现!
“现在,有了新的转折,我又有了新的梦想,新的目标!我选择再次‘上马’,走进战场!”郑学均说。2020年7月16日,永善县人民政府与温州知临教育集团成功签约。郑学均了解到,知临中学2010年首届毕业生就有12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迄今已有200多位学子进入清华北大深造。是清华北大的优质生源基地,获清华北大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并与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知临中学的引进,让这位老校长又重回“战场”!
在走访学生过程中,郑学均为码口学子们认真介绍了知临中学。他相信,码口中学的学子必将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相信,以后的高考,永善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中,必定有从码口走出去的学子!
“既然知临中学作为清华、北大的优质生源基地,那码口中学,便要成为知临中学的优质生源基地,间接地,我们也是北大、清华的优质培养基地,对吧?这也是我的新梦想之一。”郑学均爽朗的笑声,和魏传燕一家人的笑声一起回荡在这个偏远的小镇里。
在这个小镇里,有着充满活力、胸怀壮志的莘莘学子,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求通过知识冲破大山的重围,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蓄着干练平头、皮肤黝黑,像父亲一样慈祥、忠厚的平凡老师,在码口镇奋斗了20余年。在这里,无论走到哪位村民家里,村民们都对他热情备至,因为在码口人民的心里,他是为码口镇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更是将无数孩子送出大山,送往光明未来的引路人。
(通讯员 胡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