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农产品地理标志系列报道③丨尽是麻香催人“醉” ——溪洛渡花椒“圆了”群众脱贫致富梦

 2020-09-28 11:0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夏末初秋的永善县金沙江沿岸,蜿蜒的柏油路盘旋在一层层的山峦间,所到之处,浓郁的花椒香味扑鼻而来。

来到位于永善县西南部的“美女坝”码口镇,热气袭来,脚底都发烫。

“山高吓死你、谷深惊死你、溶洞美死你、码口乐死你,花椒麻死你、红糖甜死你……热情的码口欢迎你。”悠扬的歌声响彻永善县码口镇上空。

像歌里唱的,码口镇和永善县大部分地区一样,因独特的区位优势,受干热河谷气候的影响,境内盛产花椒。码口镇雪金村是永善县花椒集中种植区之一,近年来,发展花椒种植生产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走进雪金村,满山的花椒树郁郁葱葱,鳞次栉比的房屋嵌在花椒林深处,若隐若现。

“你家花椒闻多了,我都快‘醉了’,今年花椒长势比去年好得多……”永善县林业和草原局的花椒专家谢树银与花椒种植户罗仕发打趣道。

谢树银与罗仕发认识多年,因花椒结缘。

2013年以前,雪金村金光2组的罗仕发一家五口,唯一的经济作物就是花椒,但埋头苦干一年,收入也不高,艰难度日。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家种植花椒怎么也得有100多年了吧!父亲那辈就开始种花椒,现在我也种,我的儿子、孙子都懂种植技术。”罗仕发家世代种植花椒,“谢老师经常到我们这里,为花椒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作为土生土长的码口人,花椒陪伴了他59年,他也见证了花椒产业的发展。

如今,儿子儿媳在外务工,他和老伴在家种植花椒,孙子罗功喜在码口中学读书,今年初三毕业。

“花椒树很矮,每次放假都会帮家里管理和摘花椒;花椒成熟时,花椒香满院坝的每个角落,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说起对花椒的记忆,在角落里腼腆的罗功喜打开了话匣子。

这是一个对花椒有特殊情结的家庭,回忆起自家种植花椒的历史,罗仕发也十分感慨,感慨父辈的不易和自己的幸运。

罗功喜印象中的花椒树是低矮的,罗仕发印象中的却不然。

“以前的花椒树可不矮,成年人采摘起来都很麻烦。现在的花椒树低矮,是运用科学方式管护的结果。”罗仕发也谈起了自己对花椒的记忆。

父辈种植花椒,就是盲目地种,也不管理,更别提技术。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像罗仕发这样的花椒种植户获得技术支持,花椒质量和产量得到很大提高。

务农收入增加了,加上儿子、儿媳务工的收入,每人每年收入3万多元,罗仕发家2016年已脱贫出列。

“金光、拖海两个自然村240户,有1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记事以来就一直在种植花椒。”雪金村47岁的村支书罗仕开边思考,边向记者介绍村里的情况。

罗仕开也是土生土长的雪金人,见证了村里的变化。“规模化、精细化种植花椒大概有40多年,伴随着花椒产业的壮大,这几十年里雪金村变化很大,不仅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居环境也得到极大提升,家家户户从砖瓦房到小洋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站在罗仕发家院子里,身后的二层小洋房和身前曾经居住的破旧瓦房形成鲜明对比,葡萄架上一串串绿油油葡萄挂在那里,与屋外沉甸甸的青花椒隔墙相望,不禁感叹正是丰收的季节!

走出罗仕发家,来到“花椒提质增效第八示范点”,作为林业产业辅导员的罗仕发一头钻进了花椒林里,用手里的剪刀麻利地“咔嚓、咔嚓”将影响光照的多余枝条一一修剪掉,并叮嘱种植户“这些枝条高的,就要及时修剪,明年花椒产量才会高,质量会更好!”

2018年,永善县林业和草原局扶贫办主任付洪银带上提质增效后的永善花椒到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拜师学艺,并委托中国农大专家将永善花椒转交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请专家们鉴定花椒品质。“永善花椒品质好、麻味浓、香味持久”,朱启臻教授及其专家団队品鉴后作出这样的评价。

目前,永善有花椒提质增效示范点95个,涉及农户6378户(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718户),主要分布于各乡(镇)、村花椒基地。这些示范点主要从花椒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传授技术要领。截至去年,已完成花椒提质增效7.8万亩。

“老罗这些年没白跟着我们干,不仅他学到了花椒种植科学技术,我们也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土办法’。”谢树银在旁一边与农户测产,一边说道。

从事花椒种植生产研究以来,20年前的一次大面积病虫害令他终身难忘。

2000年下半年,永善大部分地区的花椒爆发大面积病虫害,当时花椒产业面临绝收的危险。当地政府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并邀请云南省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教授,组织本地花椒专家深入重灾区开展病害虫害调查、采集标本送检、化验,会商研究解决办法,选点开展防治实验成功后组织群众进行全面防治。

2002年,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这次大面积病虫害被控制住了。

从怀疑到信任,不断更新种植、管理技术赢得了群众认可,也让永善花椒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谢树银还记得,2012年组织的一次培训,当时老百姓不重视科学技术,培训第一天只有6个人来听课,这让本来信心满满的培训老师有些苦恼,但依然每天坚持开展培训。

“老百姓看我们坚持了那么久,来听课的人逐渐多起来,也有人按照我们的方法种植,产量质量都比以前好。”

老百姓都是看结果的,看到采用科学方法管理、种植的农户家丰收后,大家纷纷主动问、自觉学。

除此之外,永善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实施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大力推进花椒特色产业发展,并出台《永善县做优做强花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在提供组织保障方面,2002年,永善成立花椒产业领导组,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2007年,成立“花椒产业办”,突破“分户经营”模式,以“抓大户、建协会、带散户”为重点,积极推行“公司+科研+协会+专业合作社+业主农户”的运作模式。

同时,组建花椒协会服务产业,严格执行《溪洛渡花椒生产基地管理制度》,使“溪洛渡花椒”的生产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6.08万亩,挂果面积8万亩,产量达4120吨。

打造“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莲峰镇、黄华镇、溪洛渡镇建立优质苗木培育基地,在大兴、码口、黄华、务基、茂林等乡(镇)建立3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立花椒深加工厂和花椒销售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8年2月1日起我国全面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以来,昭通累计登记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其中永善县就有3个。

“溪洛渡花椒”2011年申报成功,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这是对“溪洛渡花椒”产地的认可,也是对其品质的认可。

“申请工作很难,要求严格,但‘溪洛渡花椒’不管是品质还是历史人文,都配得上。”谢树银说。

有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这张牌,如何规范使用也是一个问题。

在这方面,永善县积极尝试、探索,加强与企业沟通,以“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创立自主品牌,普及用标意识,让县内龙头企业率先用标,形成示范效应。

目前,全县花椒总面积34万亩,挂果面积25万亩,产值已达84000万元,已组建花椒种植、销售的合作社140多家,覆盖花椒产区建档立卡贫困户8900余户,闯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位于黄华镇的永善县惠农宝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永善众多花椒种植、销售合作社之一,成立于2014年7月,合作社成员有83户208人,也是“溪洛渡花椒”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用标企业。基于当地政府及技术部门的支持,目前,合作社花椒基地共730亩达到用标要求。

有了示范,目前永善县内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实力的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用标有意向,纷纷询问用标申请的要求、资质等。

目前,“溪洛渡花椒”已形成辐射效益。在昭通市,甚至是与永善临近的四川省部分县(区),提到花椒,大家首先会想到永善;提到永善,也总会想到花椒。

“先进的理念,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品牌与品质同样重要,‘溪洛渡花椒’的宣传,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花椒种植管理技术权威专家谢树银坚定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对永善花椒产业广阔前景的无限憧憬。

(昭通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罗丹)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永善 昭通 产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