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9-07 14:53
8月25日,采访团从古蔺出发,前往叙永。
叙永是川南重镇,当年红军长征时,就打算在这里北渡长江,进入四川。但这个愿望没有达成,红军经土城四渡赤水后,因前方攻击赤水、叙永受阻,转而到云南的威信县扎西集结,召开了扎西会议,然后回师东进,谱写了四渡赤水的传奇。
我们今天要去采访的地方叫石厢子,因为1935年2月3日至5日,中央红军经过石厢子,并于2月5日到达威信的水田寨,而就在2月5日的行军中,实现了博洛交权,落实了遵义会议的一项决定。博洛交权的时间没有异议,但交权的地点,现在大家还在讨论,是水田花房子,还是叙永的石厢子,或者是七星关的鸡鸣三省,目前没有定论。作为媒体人,我主张报道和讲好红军行军沿线在新时代保护赤水河、传承红色基因、决战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至于何时在何地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交权瞬间,还是留给党史专家或者时间去解答吧。
历史似乎在冥冥中昭示什么。去石厢子的路,并不好走。下了高速,我们选择了一条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在观兴镇场坝子这个地方,因为前面修路,不得不迂回行军,请了当地的一个叫杜猛的村民当向导,继续前行。到石厢子,已是中午。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叙永红色文化、脱贫攻坚和绿色生态的采访。从叙永县城赶来的叙永县政协副主席李位刚在石厢子高兴地接受我们的采访,还开玩笑说,你们是沿着当年毛主席长征走过的路线走过来的。在聆听了红军在石厢子活动的情况介绍以后,我们决定深入堰塘村进行采访,看那里的彝族同胞如何在红军长征精神的激励下,打胜脱贫攻坚这一硬仗的。
大家沿着四面环山的石厢子,循小路走向堰塘村。车进入另一个四面环山的大山,左转右回,向山下驶去。节令已入伏天,但曾经石漠化的山峦,经过治理已经变得郁郁葱葱,而当车队驶出谷口,眼前忽然豁然开朗起来,一条大河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不用说,这条大河就是我们这些天来朝夕相见、相濡以沫的赤水河。而来自贵州毕节的朋友们更兴奋,说对面绿色的那一片就是他们七星关的生机镇,十天前,大家还在哪里采访过。这让我们倍感亲切。
而更让人振奋的是,山下还有一个小村子,一个叫堰塘的小村庄,黛瓦黄墙,柑橘树成林成片,黄绿相映,令人眼前一亮。这是一个彝族村寨,住着500多户人家,经过脱贫攻坚大决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一个生态小镇和旅游小镇,这个小镇距鸡鸣三省景区只有20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但我更被这里从绿色生态的切入点来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所吸引。这里位于赤水河上游,天气炎热,但因为纬度高,昼夜温差大,适合糖分的积累,陕西海升集团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在堰塘村发展柑橘扶贫果园,他们2016年在这里流转了彝族兄弟的1200亩土地,提取赤水河的水和山上的山泉,进行灌溉,堰塘村526户居民均有受益,除了土地流转金,还有贫困户进入果园务工和参与管理,每户人家年增加入2万多元,加上外出务工收入,提前实现了脱贫。这是产业项目带动群众致富的绿色生态项目。据介绍,在赤水河流域海拔800米以下地区,海升集团共建成5000亩现代化高标准柑橘示范园,项目覆盖赤水、石坝、水潦3个贫困乡(镇),帮助2452户贫困户9871个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此外,堰塘村还发展了“飞鸡”产业,每个贫困户农民收入一年另增加1.5万元。这样一算来,每家人都提前富裕了。
一路行来,赤水河边的各个村镇充分用好赤水河资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水青山,促进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的赤水河沿岸,发展了1万亩柑橘、1万亩刺梨、1.6万亩李子、1.6万亩三红蜜柚,从2002年起,开展退耕还林,坚持赤水河500米以内禁止发展养殖业,3.5公里以内限制养殖。煤场、硫磺厂更是全部关停。如今,当年寸草不生的山峦已被绿色全面覆盖,生机勃勃。目前,林口镇已通过退耕还林种植柳杉12000亩、刺梨5000亩、花椒4000亩、方竹6000亩,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不到30%提高到现在55%以上。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赤水河边的清池镇以生态农业为依托,发展贡茶等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遵义市更是做大绿水青山文章,酱香白酒就是最大的绿色食品,弄得赤水河满河飘着酱香,成就了茅台、习酒、国台等酒企,回报着赤水河两岸的人民。特别是在产业调整上,遵义市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连片种植红缨子高粱,为沿河酒企提供酿酒原料,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在红军经过的淋滩渡口,绿水青山的理念同样得到很好的诠释,他们发展甘蔗、花椒、蜜柚等经济林果,既绿化了山,又满了钱袋,“党支部+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正成为美酒河边的新常态。在土城的青杠坡,同样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发展三红蜜柚种植,收入可观。当然,茅台、习水还发展旅游,160公里的旅游公路把赤水河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与美酒文化有机串联起来,做成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活地图。及至到了赤水市元厚镇,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桂圆产业,种植面积达4500亩,产量及产值占全镇70%左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就了“元厚龙眼”,成为贵州最大的桂圆生产基地和 “贵州第一桂”。
赤水向下游流去,因为丹霞地貌,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模式,酱酒把美丽与味道留在了二郎滩,但绿水青山仍在延续,赤水市的竹产业和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却另有天地,河边满山的竹林,让人们生活在绿色的氧吧里,体验着生活的味道。
说了四川、贵州,回过头来再说说云南。镇雄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方面,已于2018年脱贫的云南省威信县的做法也可见一斑。在麟凤镇金鸡村,采取“公司+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建成2400亩猕猴桃园,向群众兑现土地流转费120余万元、发放劳务费390余万元,完成退耕还林16万余亩,水土流失治理2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7年的41.3%提高到47.36%。
绿水自然是要治好水、护好水,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面禁渔。但要看见青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退耕还林,一手抓石漠化封山育林。一路走来,我们随处可见“严禁非法捕鱼,保护水生之源”“实施禁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禁渔宣传标语,从2017年1月1日起,赤水河全面禁渔已不再是一句空话。而生态也在逐渐恢复,云南、贵州、四川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贵州十分重视生态保护,已变为多彩贵州,我们今天采访的叙永县,据叙永县委宣传部部长方圣明介绍,该县早已实现森林覆盖率超过55%,成为赤水河沿岸退耕还林和森林覆盖率的排头兵,而云南的镇雄县和威信县,虽然起步较晚,当前已分别实现森林覆盖率34.9%和43.7%,绿水青山指日可待。
上面叙述了这么多,只想表达一层意思,在我们赤水河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一是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水质发展经济林果和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二是做好水与酒的文章,用绿色食品酱香美酒带动经济发展;三是用好红色文化名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生态旅游;四是抓好退耕还林,建一片绿水青山,造一座金山银山。
我们看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推动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赤水河两岸逐步实现。作者 曹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