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9-07 14:472020年8月27日,除了泸州日报社的记者,我们昭通日报社、毕节日报社、遵义日报社的三路人马,带着对赤水河的美好回忆,离开了泸州,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
回想15天来在赤水河边行走的日日夜夜,作为这次集中行走的带头人,我觉得还是要用文字来对这一次三省四市媒体赤水行作一个小结。
首先,要说一下这次组织“感恩红色·走进赤水”三省四市媒体赤水行的缘起。我在赤水河边出生,喝着赤水河的水长大,但是我只是在赤水河的源头,每天看着从山上和地下冒出来的泉水,顺着小河沟流进赤水河。这河水流得艰辛,特别是在上游,有时流进山肚子里,不知所终,有时从山腹流出,不知所往。在镇雄县三伏三出,这只是其中最能察觉的,事实上,在赤水河的若干支流中,不知有多少条支流在岩溶地形的魔术下隐藏。赤水河养育了我,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我们在赤水河边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人也应该为赤水河做点什么。
后来,我参加工作,离开那条生我养我的赤水河。但我对赤水河的眷念一直不断。我曾经读过谭智勇的千里赤水河行,为这13名人文学者的壮举点赞。我从内心深处也想沿着当年的先行者的足迹,去看一看这些年来赤水河流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五年来赤水河流域脱贫攻坚的成就,去追逐赤水河的绿色与红色。
刚好,2020年的夏天,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的保护作出批示,提出了要求。据悉,2020年10月,一个关于赤水河生态文明建设的协作推进会即将在昭通举行。我作为一个媒体人,是应该为这条河流做点什么了。所以,我把我的想法与深度报道部的汪舒老师进行交流,形成了一个联合三省四市报社共同走进赤水河的想法,并把行走的定位放在对赤水河生态文明建设、红色文化、脱贫攻坚成就的采访宣传,也是为2020年中国赤水河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昭通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以赤水河流域红军四渡赤水的渡口为重点,兼及源头与出河口,形成了初步的方案,向市委宣传部朱大庆常务副部长以及昭通日报社的各位领导报告,没有想到,得到了他们的同意,并敦促加快推进此次行动,并在财力物力人力上做了保障。
7月13日至15日,我带着汪舒、刘静涛、李明坤同志到了四川泸州日报社、贵州遵义日报社和毕节日报社,把我们的想法与三个报社的领导进行汇报,没有想到,他们各处早就有组织记者走赤水河的想法,但因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成行。我们的策划与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感恩红色·走进赤水”三省四市媒体赤水行的行动得以最终成行。
其次,我要介绍一下这次参与“感恩红色·走进赤水”三省四市媒体赤水行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同志。我们这次行动,由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大庆 、毕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丽佳、遵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薇、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涌担任顾问,由昭通日报社社长李才陆、昭通日报社总编辑吕翼、毕节日报社社长张培立、毕节日报社总编辑施毅、遵义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周俊南、泸州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彭祖平担任总策划,我和毕节日报社副总编辑禄炳宪、遵义日报社副总编辑袁航、泸州日报社副总编辑何晓瑜、昭通日报社副总编辑陈晶担任策划。我们更应该记住那些沿着赤水河一路走过来的记者,他们是昭通日报社的曹阜金、汪舒、刘建忠、刘静涛、毛利涛、申正勇、谭光吉、易盛芳、李明坤,毕节日报社的刘燎、韩雷、高大涛、王韵、张媛媛,遵义日报社徐飞、任然、赵登银,泸州日报社徐勤勇、简放鹏、陈猛、燕伟民。当然,还有几家报社的各平台编辑、相关县市区委宣传部的领导、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以及昭通日报社办公室的相关人员,他们为我们这次采访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罗列。
如果对赤水河要感恩的话,对那些接受我们的采访对象,给我们讲述红色、绿色、生态文明故事的同志,我们要特别真诚地说声谢谢!在采访途中,威信县委副书记赵红、威信县委宣传部部长陶永朝、叙永县委宣传部部长方圣明、叙永县政协副主席李位刚、遵义日报社的罗星汉、冯跃同志以及其他各县市区宣传部的领导亲自安排,为采访团的采访提供了很多帮助。赤水河沿岸的郎酒、习酒、国台、金沙回沙等企业,也欣然接受我们的采访。我还要特别提到一个人,那个28年前带领人文学者探寻赤水河源头的谭智勇先生,得知我们三省四市的媒体对赤水河流域的采访活动,于百忙之中回到土城宋窖,为我们讲述了他对美酒河、美景河、英雄河的理解,讲得很有情怀,还有,他在背后为赤水河的保护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令我们十分感动,也受益匪浅。
在采访中,我们的记者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瞬间。我们所有的记者,每天满负荷采访,晚饭后又接着写稿,经常都要写到凌晨2点左右,每天大多只能正常休息四五个小时,为的是第二天把头天的采访内容全部弄到各自的平台上。他们全身心地践行着四力,特别是遵义日报、毕节日报的记者,每天都要把稿件采写好,传回去,才得到休息,令人十分感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各家媒体在后方的编辑,只要前方一传来稿件,就及时编辑。前方和后方形成一个团队,一个整体。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
赤水行集中采访活动从镇雄开始,就这样一路行来,走到赤水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据不完全统计,几家媒体所发稿件接近150多篇。这些稿件充满着温度,粘连着泥土,浸润着酱香,把赤水河的红色与绿色彰显得十分饱满,为赤水河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作出了媒体人的努力。遵义日报社的徐飞记者、毕节日报社的刘燎记者,既在前线冲锋写稿,还担任改稿编辑,刘燎同志在七星关因家事耽搁,当处理完后,又千里驱车,到古蔺县太平渡与我们大部队会合,让我们所有的记者都感动。我们也不能忘记因小孩生病而没有陪同我们走完全程的毕节日报社的高大涛同志。
同志们有这样的留言。汪舒说,赤水河是一条值得记忆和抵达的河;刘建忠说,保护赤水河,就是保护生命的河、生态的河、文化的河;而我更赞同刘静涛同志所说的,这不仅是一条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更是一条友谊的河。
百川归海,团结一心。赤水河的行走从2020年8月13日开始,8月27日结束,历时15天。这是我们终生难忘的15天。这15天,我们与赤水河一起流动,与赤水河一起对话,与赤水河一起思考,怎么样来保护这条长江上游最美生态的河流。我们所有参与的同志和沿线为我们的采访食宿安排的住地记者及领导,通过采访,互相认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昭通日报社、毕节日报社、遵义日报社、泸州日报社,通过这次联合采访,加强了横向联系与协作交流,留下的情谊也弥足珍贵。
从这个意义上说,赤水河也是一条友谊的河。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再现赤水河的绿水青山,促进三省四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让我们缔结的友谊长存。
我们会以另一种方式把我们采访的成果呈现给读者。
我们的友情、付出、收获一定会像这条523千米的英雄河、美酒河、美景河、生态河、友谊河奔腾不息,赤水长流。
这时,我又想起8月13日从昭通出发时记者刘静涛写的一篇通讯所说的,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采访,它虽然只是一次地级市的联合采访,引不起太多人的注意,但这并不重要,因为 ,我们认真地行走,并关心着赤水河的生态与文化,或许,它会留在赤水河的历史上。作者 曹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