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09-10 08:50记者 陈元云
2015年9月8日,距第31个教师节还有2天。
彝良县龙海镇镇河村,持续了一个星期的绵绵细雨终于停了。
清晨7时许,上坝小学校长李文佳和往常一样打开学校大门,迎接山区内走读的学生们过河。这成了他几年来的一个习惯,只有看到孩子们安全地坐在教室里,他才放心。
李文佳今年29岁,曲靖市马龙县月望乡人,到上坝小学任教已有7年。
2008年,李文佳刚走出大学校门,通过网络,得知龙海教师严重缺编,便放弃在城市就业的机会,走上三尺讲台,成了上坝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
“镇河村条件艰苦、交通闭塞,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连着外面的世界,记得我刚来时,从镇上到学校,19公里的路程开车需要3个小时。”李文佳说,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上坝小学会这么偏远。
“当时,有名外地来的老师,刚刚来报到,一看环境这么艰苦,第二天就拧着包包直接走了。”
上坝小学不大,学生只有170名,但作为负责人,学校的安全、卫生、纪律,学生的学习、生活……样样少不了要管,学生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都得操心,工作琐粹而繁重。
“刚来时,教室里满当当堆满了垃圾,都没办法落脚,孩子们满口脏话。”李文佳边带着学生们打扫卫生,边给学生们讲卫生健康、爱护环境和文明用语的知识。
渐渐地,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言行举止、安全意识、衣着卫生等都在潜移默化中有了转变。
不幸悄然而至,2012年秋季学期刚刚开学,彝良“9·07”地震灾害和“9·11”洪灾的双重袭击,致使龙海镇本来就脆弱的基础设施遭受到严重破坏,因连续多天阴雨,镇河村油房发生了“10·4”特大山体滑坡灾害,灾害造成镇河村油房小学18名学生遇难。
“痛心、遗憾。”事故发生后,李文佳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他发疯一般地用双手挖掘滑坡体的泥石。“多搜一个生还者,拯救一条生命;多挖一具遗体,告慰一个亡灵。”
“灾害发生后,我心理压力特别大,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有心理障碍。”李文佳告诉记者,他现在任课的班级,孩子们就是当年泥石流时幸免于难的,全班含转学过来的3名孩子仅11人。“看着他们,有时候我的心情难以陈述。”
“我也曾经想过离开,但我怕我一旦离开,会终身遗憾,我唯有坚守,在孩子们的身上倾注更多的精力,只有这样,我会好过一点。”
“2013年10月中旬,我们搬进了恢复重建的新校园。”当时,学校尚未通水通电,李文佳就带着老师们,自己动手。通往上坝小学的公路断了,营养餐原材料无法送往学校,李文佳召集起教师们,跑到离校7公里的地方背蔬菜,每周近1000斤的原材料就这样进入上坝小学。
“在一次学校常规检查中,我们来到上坝小学,发现学生们都在上自习,不见教师的身影,李文佳的电话已无法接通,把我们急坏了。”龙海镇中心学校教导主任张杰友说,“2个小时后,满身黄泥的李文佳带着其他教师回来了,原来由于塌方打断了学校的水管,他安排好学生后,便带领教师上山梳理水管了。”
2014年秋季学期,上坝小学的教师或调动或离职,仅剩3名,为了学校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他只好提出组建“复式班”,3名教师承担起了7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为了别人的孩子你好像忙得不可开交,作为父亲你尽过责吗?”由于忙于教学,他长时间不能回曲靖看望家人,对于李文佳的选择,家人不免有些埋怨,妻子甚至怀疑他有了外遇,夫妻时常小吵。妻子时常在电话中责怪他,他安慰妻子说:“我能不牵挂咱们的孩子吗?只是还有更多的孩子等着我。”
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业余时间,只有小鸟的鸣叫声陪伴着李文佳。在这样一个像是与世隔绝的山村,“坚守”二字,就成了这名由省教育厅表彰的“特岗之星”的崇高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