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8-24 10:53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8月13日晚,在采访威信县副县长丁开砚的两个多小时时间里,详谈了威信县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简称“公园”)建设的重视与一系列思考,且在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丁开砚说:“在两个100年的历史交汇期,对于打造公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威信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依托扎西会议的名片,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着力讲好红色扎西故事,打好红、绿两张牌,务实谋划,强化与贵州、四川两省的建设协作,以融合互补的方式建设好红色威信、生态威信。”
在开展赤水河上游的生态保护上,威信县决定将“红(红色旅游)、黑(煤炭开采)、绿(生态建设)”三篇“文章”调整为“红、绿”两篇“文章”,而公园的建设,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有计划、有保护、有传承、有利用,才能更有利于推动威信第三产业的发展。
而对文物的不可复制性,所以保护就至关重要。2010年,威信就对县域内的文物进行了普查,共查出文物216件,其中不可动文物在200件左右。但由于专门经费不足,10年来,保护的短板还很突出。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无疑为威信的红色文物保护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丁开砚认为,公园的建设必须有高站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扎西会议给予了新的定位:“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阶段”,而“四渡赤水”可谓长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为经典的战略。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赤水河,得站在国家层面来思考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在下步建设中,威信县按照管理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个板块来谋划。坚持打造的重心放在挖掘和整理上,结合川南纵队的领导人殷禄才的英雄事迹及历史贡献,把历史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有机融合,高位谋划公园的建设近景与远景。
为此,威信县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次调研,初步形成“一核、两区、五大工程”的建设规划,即以扎西会址为核心,以麟凤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罗布云南游击纵队为两大区域,开展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在线等五大工程建设。
在扎西红色小镇,古朴的民居已经改造完成,青石路面上不时有外来游客经过,有威信特色的农家小店、农家乐已经开门营业。
2016年以来,威信县先后投入了近两亿元,全面推进了红色扎西小镇的打造,到今年9月就进入省级验收;投资近两千万元打造的以红色旅游为主,集农家乐、乡村旅游、农特产品四位一体的水田旅游村寨;在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上,今、明两年计划建设项目20多个,共投资19.6万元建设5个垃圾热处理项目,建设县城3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建设52000亩生态公益林,大力发展以方竹为主的生态竹产业……从而在威信形成生态保护、公园建设一体化建设的大格局。
威信县结合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推动赤水河区域纳入国家战略,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思考把川、滇、黔三省的公园建设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川、滇、黔三省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特别是水田旅游村寨的建设填补了四川省宜宾市到贵州省毕节市间无景点的空白。县委政府正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在“十四五”期间,力争打通威信—比喜—至毕节林口镇的高速公路,全面打通云贵交通大通道,打造威信—遵义的红色旅游文化长廊。
“公园建设,最大的困难当然是资金问题。”丁开砚直言。从全县的规划来看,公园规划建设的各大项目预计投入资金达39亿元,从国家文旅部来的项目资金极其有限,引进的社会资本对文物修复的投入比例也极其不足,希望省级从生态转移支付上给予倾斜,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在流域生态修复上,威信种植了35.2万亩的各类经济林果,生态修复得到很大提升,到2025年,力争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
说起公园建设的美好愿景,丁开砚这样描述:威信以公园建设为契机,让文物说话、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大力发展红色为底色的旅游产业。在生态环境大改善、污水排放根本性解决的情况下,赤水河的水质力争全年12月都达到二类水质以上;在交通上,形成乡村二级公路,省际间、市、县(区)间以高速公路为主的交通网络;结合高铁的开通,全面推进威信的旅游业发展进程。最终实现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红色旅游名片进一步巩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目标。全面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国家民族团结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扎西红色特色小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云南美丽县城”等7张亮靓丽名片。以“生态宜居、康养一体”的红色、生态威信呈现给世人。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利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