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8-20 19:12贵州遵义,因红而名、因绿而兴。红色是这里的底色,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中国革命;绿色是这里的亮色,葳蕤苍翠演绎着这个城市成长的生态篇章。
“在抓好红色文化旅游的同时,我们注重绿色生态建设,做好规划,精心打造,同步发展!”一见面,遵义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梁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资源:一条“红线”串起旅游明珠
一到遵义,厚重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馆、毛主席旧居、苟坝会议会址……一个个旅游景点犹如一条“红线”上串起的珍珠,让人叹为观止、羡慕不已。
位于赤水河流域的赤水、仁怀、习水,更是红色文化与生态建设的交汇地。土城渡口纪念碑,英雄河畔忆峥嵘岁月;瀑布、竹海、丹霞,集山泉秀水于一身;茅台、丙安,码头古镇独具韵味……2016年4月,一条贯通遵义市域赤水河谷的旅游公路开通,串起了这一个个沿线美景,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据介绍,去年,光是仁怀、赤水、习水接待游客就有4274.6万人次,就占全市总量的22.2%。而遵义全市旅游接待游客1.9亿人次,仅仅旅游一项收入就是2000亿元,超过了有些城市的GDP总收入。
谈到遵义的旅游资源,梁卓如数家珍。确实如此,在这里,让人最为感叹的就是旅游景点太多。遵义坐拥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其他地区无法复制也无法比拟的,因此,出现游客如云、人气火爆的景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发展: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和谐共鸣
注重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加大投入、精心打造红色文化,是遵义旅游的一个鲜明特色。
比如,他们抓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提出的打造“一馆、一院、一园、一线、多点”红色旅游建设思路,编制和申报赤水市四渡赤水纪念广场、黄陂洞战斗遗址建设提升工程、长征革命遗址旧址保护修缮、丙安长征小镇建设项目等33个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再如,投资40多亿元建成全长160公里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串起仁、习、赤沿线白酒文化、红色文化、巴国文化、盐运文化等。还有市县两级累计投入近100亿元,打造了仁怀市茅台酒镇,建成1915广场、四渡赤水纪念园等项目……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方面,遵义显示了大手笔、大气魄,确实是“舍得”。
“旅游首先是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的。一个地方,如果你的河水被污染了,文物被破坏了,景区脏乱差,谁还想来?”在如何处理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梁卓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红色”遵义如何焕发“绿色”生机?近年来,遵义在打造“醉美遵义、红色胜地”这张名片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遵义、绿色发展”。遵义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保护好生态环境使命重大。红与绿在这里交相辉映 ,百姓富、生态美在这里有机统一。有了这样的共识,遵义以全景域理念让游客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与生态的对话,以实际成效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赤水丹霞,境内的“大瀑布”“佛光岩”“四洞沟”等景区,保存了最完整、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满山青翠、满目风景,极具黔北风情的湄潭茶海生态园,就是近年来遵义旅游发展和生态建设完美结合的一个有力见证。
“过去,贵州旅游有‘一棵树(黄果树瀑布),一杯酒(茅台酒),一栋楼(遵义会议会址)、一座寨(黔东南苗寨)’之说,现在看来还要加上‘一片丹霞、一片茶海。’”梁卓笑着说。
合作:强化区域联动才能实现旅游发展共赢
“旅游发展不能单干!”这是采访中,梁卓向记者表达的一个重要观点。
近年来,遵义与泸州、昭通、毕节等地按照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从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宣传、旅游体育活动等方面深化区域合作,共同推进赤水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习水举行的第十届遵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分别邀请泸州、昭通、毕节等地政府领导和旅游部门负责人参会。
但是,如何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动赤水河流域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如何让会议上达成的共识“落地”,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从贵州的遵义开始,到重庆、再到云南昭通、四川成都,这条线上的旅游景点非常多,旅游资源禀赋也非常丰富,如何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机遇,实现旅游全领域、全产业、全要素的深度融合,如何加强区域互动,推动旅游景区开发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增强赤水河流域对游客的综合吸引力,这不是开几次会,搞几次活动就能够实现的。在这个问题上,梁卓果然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因此,只有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旅游发展大联盟,共同推动云贵川三省四市旅游事业,打造旅游精品和品牌,共同在利益共享、信息互通、联动互助机制上发力,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共赢发展,才能让云贵川三省的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梁卓说。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