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感恩红色·走进赤水⑯丨让群众富起来 让环境美起来

 2020-08-17 16: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赤水河的源头。

——专访镇雄县副县长李勇

近日,昭通日报、毕节日报、遵义日报三家媒体联合对镇雄县副县长李勇进行了专访,一起来看看,作为人口大县、贫困大县、赤水河源头的镇雄县对脱贫攻坚和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有些什么招法。

记者:李副县长,您好!镇雄县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县,又是赤水河的发源地,请问,镇雄县在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勇:大家都在说全国脱贫看云南,云南脱贫看昭通,而昭通脱贫看镇雄,如何做到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确实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走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在确保全县56.16万贫困人口今年如期脱贫出列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是持续减轻环境负荷。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我县坚持调优产业结构和降低人口过载“两手抓”,不断减轻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负荷。一方面,我们紧紧围绕“1+3+N”的产业发展思路,把退耕还林、面山绿化等项目与农业产业、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我们的一县一业竹产业发展,已累计种植竹子65万亩,其中,赤水河流域近30万亩。计划今冬明春新植35万亩,实现百万亩竹产业基地的目标,有效降低农业垦殖密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流域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赤水河流域39.5万人中,已转移就业34万人、转移比例达86%,切实减轻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清池镇境内的赤水河。
二是扎实抓好治理保护。就赤水河流域而言,主要污染源是生活两污。近年来,我们多方筹集资金,切实推进“两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50余万已建成一体化污水治理设施3座,投资1523.7万元已建成垃圾池5079座,已配备垃圾收运车72辆;投资1948.02万元的银厂、板桥、鱼洞、拉埃等村民组村庄污水治理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在建的垃圾热解无害化处理项目9个计划9月底建成投用;总投资2.5亿元、覆盖6-8个乡镇、日处理量达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明年4月即将建成运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启动实施的6.2万座户厕改造已完成6万余座,启动建设的113座行政村公厕已建成82座,完成集镇公厕提升改造56座,设立乡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1.12万个,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三是不断强化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流域内中小水电清理,9座小水电站已退出8座,预计8月底前全部退出。启动53座废弃露天矿山、102个点位的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硫磺矿渣综合治理项目,力争在明年底12个点位759万吨硫磺冶炼矿渣全面完成治理。
四是逐步完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河长制”,强化河道管理,探索建立民间河长和河道保洁员制度,设置民间河长46名、河道保洁员133名;广泛动员群众志愿开展“清河行动”。建立云、贵、川三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签订并严格落实《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用好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五是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竹产业,同步发展核桃、白茶、柑橘、毛叶山桐子、枇杷、桃形李等种植业。目前,竹林累计面积达65万亩,核桃达42.5万亩、板栗达13.4万亩、木漆达9.8万亩。同时,按照省、市关于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今年通过煤矿整治关闭煤矿17对,直接关闭11对已关闭到位,整合关闭6对将于9月底前关闭退出,其中赤水河流域4对。

记者:发源于镇雄的赤水河,流经滇、川、黔,被称为“美酒河”,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都极为重大,中央和相关省市县都非常关切赤水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请问,镇雄县作为赤水河的源头,在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同时,对赤水河流域(镇雄段)的生态保护今后有什么规划和打算呢?
李勇:一是明确思路。我们确立了“生态立县,保护优先”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丽新镇雄,坚定不移建设生态镇雄,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镇雄新篇章”的构想。二是规划引领。昭通市政府编制了《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30年)》,同时,我们还细化制定了年度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方案,重点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两污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来全面推进,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时序、有考核,确保保护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整合力量。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赤水河流域的保护治理,按照退耕还林优先、河道治理优先、综合整治优先的赤水河保护“三个优先”原则,结合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做到人员、项目、资金向赤水河流域集中,加快推进保护治理工作。四是严格监管。严格环境准入,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项目,一票否决;在赤水河源头的银厂、铁厂两个村38平方公里范围内,禁止任何工业企业入驻;严格划定禁养区,依法关停或搬迁区域内畜禽养殖场,从源头控制和减少污染;严格落实禁渔制度,严厉查处非法电打鱼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监管执法,率先在全市开通“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畅通举报渠道,对违法排污、占河建房、违法开采以及违法倾倒垃圾等破坏赤水河流域生态的行为,动真碰硬、严厉打击。五是示范带动。以赤水河干流沿线的集镇、村庄为重点开展保护治理,以点为主、连点成线,示范带动整个赤水河流域的保护治理,从而引领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上新的台阶。
今年6月份以来,中央和省、市领导对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作了重要批示和指示,各级领导和部门对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给予了关心和厚望,省、市都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目前省、市正在组织重新编制赤水河云南段的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规划,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小水电拆除清退整治、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硫磺矿渣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竹还果、禁止非法捕捞、流域内禁养禁建区划定、绿色高质量发展九大攻坚行动,我们将全力抓好实施,力争把赤水河流域(镇雄段)打造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典范、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记者:对镇雄这样一个人口大县和贫困大县来说,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最有利的条件是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如何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克服这些困难?
李勇:对于镇雄而言,我们有“三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镇雄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随着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镇雄与周边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作为西部陆海主通道上的重要节点,镇雄必然成为滇东北地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和枢纽,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资源优势。镇雄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有优质的绿色富硒土地,有大量富余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人口红利,随着发展条件的改善,上述资源作为关键要素,将为赤水河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人文优势。赤水河以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闻名全国,被誉为“英雄河”;沿线造就了茅台、郎酒、习酒等知名白酒品牌,被称为“美酒河”;流域内广泛分布着峡谷、桫椤、瀑布等自然美景,又被赞为“美景河”。英雄河、美酒河、美景河这三张名片,将成为支撑镇雄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托,有利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闯出一条符合镇雄实际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我们面临“四大困难”:一是保护和发展需进一步协调。我县赤水河流域人口84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5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3人,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负荷重,环保压力大;同时,由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对流域内产业发展有一定的限制,如何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二是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今年,云贵川三省四市建立的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即将到期,如何推进补偿机制继续实施,提高补偿标准,拓宽资金来源,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高质量发展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流域内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十分薄弱,一产以传统种植和养殖为主,产业化水平不高;二产以煤炭、电力、建材等为主,“小散弱”的现状还未根本性改变;三产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优势向产品价值转化的能力还显不足。四是财政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我县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19年财政自给率仅为6%,县级财力十分困难,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资金缺口巨大,现有县级财政难以保障。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扬长补短,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努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区域教育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努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为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提供有效保障;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业,流域内尽量退耕还林还竹还果,减少面源污染,流域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以煤电为主的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与三峡环保集团、长江水利水电集团、云南水务产业投资公司等企业的联系和对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把保护治理工作推向市场,做到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真正形成共管共治局面。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方向,加大项目谋划和储备力度,为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寻求有效的资金支持。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申正勇 )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赤水源 环保督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