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8-15 11:52初秋时节,鲁甸县水磨镇黄泥寨村3000亩万寿菊争相绽放,从空中俯瞰,一片片金黄的万寿菊镶嵌在绿油油的山峦之中,美不胜收。黄泥寨村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创新“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开辟了一条山区群众的致富新门路。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黄泥寨村党总支书记孔维权了解到文山壮族彝族自治州种万寿菊成效比较好,于是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到文山州观摩,并主动与当地公司洽谈,邀请公司技术人员到水磨考察。“参观后,他们说可以种万寿菊,我们就与该公司签了合同。”
据了解,万寿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花期较长,且花形硕大,颜色鲜艳,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可入药,可食用,可以提取天然黄色素,水磨镇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就非常适合万寿菊种植。为了带领群众找到新的增收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主要依托和根本措施,黄泥寨村以党支部为主导,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流转土地3000亩,党员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开辟种植万寿菊增收致富这一产业新路子。
据孔维权介绍,由于当地属于渔洞水库径流区,不搞养殖,而是选择种花。
黄泥寨村万寿菊种植依托县委组织部1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起步,加上公司垫付的70万元,合作社又贷款10万元,合作社负责种植,公司以合同价每公斤1元收购。孔维权算了一笔账:“按现在这个价格算下来每亩产值在3000—4000元左右,纯收入不会掉下2000元。”
眼下,金灿灿的万寿菊呼吸着高原的新鲜空气,成熟的争奇斗艳,已经开始采摘,稍晚的含苞待放、亭亭玉立,煞是惹人喜爱。村民陈学琼家里土地比较少,丈夫在家管理土地,照顾孩子上学,这些天陈学琼就到合作社帮忙摘花。“丈夫在家里种庄稼,我在合作社做工,觉得要划算一点,每天10多个人,每个人能摘500多公斤,能挣100元。”
万寿菊种植与传统农作物相比,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投入少,经济效益相对较高。规模化种植既解决了农村土地闲置的问题,也解决了村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村民龙正武在合作社打工学技术,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他已经掌握种植万寿菊的基本知识,决定明年自己也要种几十亩万寿菊。“今年在合作社,主要是学习技术,打台、摘花,这个花效益好,大家都想种,都想致富。”
目前,公司储藏万寿菊的花池已经建好,万寿菊收购工作已经开始,加工厂房正在建设中。明年,合作社除自己种的3000亩外,还将带领周边几个村的群众也种万寿菊,合作社为群众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