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感恩红色·走进赤水②|探访一条河的源头

 2020-08-14 08:55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切都似乎预示着这是一场不太寻常的探访。清早在雨声中醒来,发觉这是一场罕见的大雨。雨猛、下的时间长,久未内涝的昭通城再次开启“看海”模式。看着将要同行的刘建忠老师把鞋子提在手上,赤脚趟水提着行李吃力地走进单位大门,我觉得这似乎不是个出远门好时机。

车行至贵州境内,雨竟然停了,到了镇雄以后,雨水再次袭来,我们前往赤水源镇的途中,看到在丛林的掩映下,赤水河在车窗外时隐时现。正是涨水的季节,赤水河虽然在河道里不显山不露水,可但凡有个坡度,河水却冲力十足、水声轰鸣。正逆流而上时,雨越下越大,每个人心里都为这次探访赤水源捏着一把汗。没有想到的是,车行至赤水源停车场,大雨竟又猛然停了。

我们顺着小路和水声走进郁郁葱葱的大山,一条瀑布蓦然出现在每个人的眼前。瀑布丰腴湍急,溅起雪白的水花,跟沿途赤黄的颜色再不相同。瀑布顶端山岩上书“赤水源”三个大字,鲜红而醒目。这与我之前在图片和文字描述中认识到的赤水源并无不同,只是多了动感和声音。但还是感觉很震撼。周围山上因为刚停的雨水而蒸腾起一片片薄雾,让清山绿水更显妖娆。

赤水源镇是一个因河而更名的镇。1992年3月,时任习水酒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的贵州省习水县人谭智勇发起以习水酒厂为主体,邀请贵州电视台记者、习水电视台记者、广播电台播音员、摄影爱好者等共同参与的“千里赤水河行”考察活动,最终确定赤水河源头在云南省镇雄县板桥镇长槽村滮水岩。源头在云南,却是由贵州人来确定的,这本身就极为难得,显示了对方科学严谨的论证态度,也昭示着一种胸襟和气度。其中,为了确认源头是滮水岩而非史载鱼洞河,谭智勇一行顺着滮水岩的水行至河水进入暗河的地段,在河水入洞口撒了谷糠,谷糠最终从鱼洞河洞口流出,这一发现使赤水河的长度增加了86.5公里,由过去的436.5公里变为523公里。2005年,镇雄县委县政府向云南省委省政府申报并获批把板桥镇更名为赤水源镇。

能让一个镇更名,源头确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赤水河承载着中国革命最辉煌的历史——四渡赤水,连接着以世界名酒茅台为主的中国白酒核心区。有了这些荣耀,赤水河源头完全有可能作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经济效应的地标品牌来进行打造。

为了保护母亲河,2018年,以茅台酒为首的企业共同捐款2400万元来保护赤水河源头,他们开展了一场“走进源头、感恩镇雄”的公益活动,以脱贫帮扶行动助力生态保护,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中心也参与进来,为镇雄农特产品免费提供广告扶持。贵州茅台云南省经销商联谊会两年来捐资200多万元,全部用于购置垃圾清运车、建设垃圾焚烧池和处理两岸居民生产生活垃圾。这些行动也成为一种引领示范,带动更多的人来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

赤水河源头的父老乡亲们也是很感恩的,他们除了一如既往守护赤水河源头的水清山绿,还以一份可贵的淳朴守护着谭智勇一行人1992年树立的“赤水河源”的石碑。他们深深知道,谁是亲人和朋友,深深知道谁是和自己休戚与共的人。2013年,谭智勇一行树立的赤水河源石碑部位破裂、字迹斑驳,乡亲们自发于8月8日重立石碑。

赤水源镇辖10个村200个村民小组20729户73131人,有贫困户5790户27499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注、倾力投入下,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近年来,镇雄县持续推进植树造林、生态修复,逐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逐步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累计制造天保林1796亩,种植核桃4703亩,建设杨善洲纪念林400亩,实施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管护52000亩,沿河种植方竹25000亩。据2012年至今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镇雄境内赤水河干流水质较好,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

在昭通日报社、毕节日报社、遵义日报社、泸州日报社此次集中参加采访报道的记者们镜头里,赤水河源头风光旖旎,美不胜收。事实上更是如此。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保护,保护好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的生态环境,我们义不容辞。

我想,作为新闻记者,我们能做的,是做好采访报道,用笔和镜头,传达给读者我们感受到的美和善,当然,还有爱和感动。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静涛 文/图 视频)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彭念敏 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彭念敏 聂学虎
标签 >> 赤水源 环保督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