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8-07 16:02从一棵竹子到竹丝再到竹编产品,这是个精细和耗时的过程,需要竹编手艺人对竹子的生长、习性和材质的完全熟悉和了然于心后再对竹子进行制作和再加工。这不仅是一棵竹子完美蜕变的咏叹调,更是竹编艺人用心、用情、用时的完全热爱和投入。
竹编技艺是绥江县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绥江县竹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曾经,每一个人都能信手拈来编织出一个实用、美观的竹编产品。
细细密密、慢慢悠悠,岁月就这样在编织中老去。伴着青山和绿水,一生就和散着清香的竹编白了头。这就是在我的脑海中,出现的竹编传承人的一种生活状态。“非遗”竹编手工艺的传承,我看到的是一种工匠精神。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产量、高效率的现代工艺制品取代了传统竹编产品的地位,使得竹编产品需求量逐渐减少,世代传承的竹编技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快节奏、快收益的现代生活价值观,让竹编产品被工业流水线替代。收益缓慢的竹编行业,让年轻一代的绥江人不愿再花大量的心血、大量的时间去做竹编工艺作品。据调查,掌握竹编技艺的传承人才缺失、年龄较大,竹编传承保护已迫在眉睫。
传统文化静水流深,隐于寻常,于百姓日常生活而不觉特别。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艺人的渐渐离去,没有传承人就不再有“非遗”。如何重新拾回竹编技艺,学习竹编传承文化,如何通过竹编传承人去体会竹编之美,如何实现让“非遗”文化回归到群众生活中来?我想,这应该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生活中传承、在实践中保护,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进行“非遗”竹编技艺展示、展演活动,这样不仅宣传了“非遗”,而且提高了“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非遗”项目持之以恒地留魂、散热、发光。
近年来,绥江县对竹编工艺的积极支持,对传承人采取有效的鼓励政策,不断加强竹编技能培训与推广,提升竹编技能与产品的创新,成立竹业行业协会促进竹编艺人、竹编爱好者、竹编材料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等措施,加强了对竹编工艺创新性的研究,加大了对竹编产品的宣传,拓展竹编产品市场,提高绥江竹编产品地位。大力支持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订单化生产,能够处理市场的变化发展,通过能人带动、以点带面,逐步发展竹编产业。
绥江的“非遗”竹编手工艺的传承,应该在不断学习和自我革新中,改进当前的竹编生产方式,做成精细化的流水线,加强设计理念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在不颠覆传统的基础上突破传统,以热爱竹编的情怀为核心,融入一定的时尚感、亲切感、设计感,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更好地传承竹编文化,让淹没在历史深处的竹编技艺回归现代生活。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允琪)